“信息农民”上网淘金好潇洒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管家才,玉林市博白县水鸣镇大光村一位普通农民。

  前几年,他与村里其他人一样,过着“靠天吃饭”的贫穷生活。为了改善生活,他不断摸索着致富道路,做了很多尝试,但都没有成功。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改变了命运。

  2003年,管家才到博白县城探亲,亲戚家里电脑上一条关于香蕉种植技术的信息触动了他:平时村里零零散散种植的香蕉长势良好,是不是大光村具备种植香蕉的优越条件?他带上土质找到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得到肯定后,毅然做出了带头种植香蕉致富的决定。他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借筹到5万多元,承包责任田种起了20多亩香蕉。经过一年的精心护理,20多亩香蕉大获丰收,纯利润达8万多元。首战告捷,他连续几年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办起了瘦肉型猪场,搞起了规模养殖,建设沼气池搞起了生态家园,走上了致富路。近几年来,他家依靠信息致富,每年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在近年来玉林市推进农村电子信息化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实现致富、迈进小康生活。走进广西玉林市广大农村,记者看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农民”用上了电脑,农民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获取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从而致富奔小康。

  广西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强调,“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2003年以来,玉林市牢固树立信息兴农的新理念,把农村信息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村电子信息网络建设进程,有力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网络农民致富新希望

  玉林市委书记高雄、市长金湘军多次指出,农村便利的电子网络信息和及时的咨讯信息,为农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带来了新的希望。玉林市委副书记余兴祥强调,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发挥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玉林市委、市政府按照广西区党委、政府有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部署,结合玉林的实际,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建成为“三农”服务的全方位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为目标,以有效地系统地整合各级农村科技信息资源为核心,建立和健全全市农村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因地制宜构建具有公益性、公共性、战略性、长效性的自上而下的多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服务功能,致力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善全市农村信息化环境,增强广大农村科技的持续发展能力,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争取上级拨款一点,市财政划拨一点,各相关单位扶持一点”解决了资金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同时通过市场运作,吸纳民间资本,争取各种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大户赞助扶持。在信息网络运行中,尝试“以馆养馆”的模式,除免费为服务对象提供指定的服务外,在为其他人员服务时,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还承揽一些有关打字复印、为特殊客户进行电脑制作之类的经营性业务,从而获得一定的资金,保证了信息网络持续高效运转。

  三年来,玉林市各级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成县(市)区或县(市)区直部门电子信息中心29个,乡镇电子信息馆(站)94个,村电子信息馆(站)124个,设置电子信息发布墙(窗)1000多面,视频形成了以县(市)区级信息中心为龙头,乡镇电子信息馆(站)为基础,村电子信息馆(站)、电子信息墙(窗)服务点的集农村文化教育、信息传播、干部培训、科技推广和党的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农村电子信息网络。目前,玉林市正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力加快农村电子信息网络,到2006年底,实现“三个百分百”目标,即县(市)区百分百建成电子信息中心、乡镇百分百建成电子信息馆(站)、村百分百建立信息墙(窗),领导联系挂点村和有条件的村也全部建成电子信息馆(站)。

  管理员和信息员农民致富“千里眼”“顺风耳”

  在玉林市农村电子信息化的建设中,高素质的管理员队伍和广泛的农村信息员队伍起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温氏公司,广东一家在兴业县推行“公司+基地”生产经营模式与周边的农户挂钩合作养鸡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农村电子信息化的建设中,温氏公司以公司团总支部为核心,建起了青年信息员服务发布队伍,通过公司电脑信息和用户手机,把最新的养殖技术、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发送到养殖户手中。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后,该公司的电子信息站上网查询和下载禽流感的有关知识后分发给养殖户,使养殖户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目前,该公司网络信息已覆盖兴业县10多个乡镇1700多个养殖专业户。

  玉林市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员队伍。农村电子信息管理员不仅要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电脑操作,还要及时地、有计划地集中或分期分批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信息采编报送知识的培训。市负责培训各县(市)区电子信息中心的管理员,各县(市)区负责培训镇、村电子信息馆(站)的管理员,2006年全市农村电子信息管理员要轮训一遍。目前,该市400多名电子信息网络管理员中,有80%以上为大专以上学历,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电脑操作技能。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利用电子信息馆丰富的网络资源,自觉加强学习,多方收集市场信息,了解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开展农村工作中由过去依靠行政命令转变到现在利用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等手段灵活引导农民致富。

  玉林市具有一支广泛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信息员队伍以乡镇、村干部为主力,把在种、养、加和流通领域中有一技之长的乡土拔尖人才聘用为信息员,还挑选一批热心公益事业、信息灵通、素质较高的农村经纪人充实力量。目前,该市已发展了一大批信息员,源源不断地为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此外,玉林市还对电子信息馆(站)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镇村电子信息馆(站)管理办法》、《电子信息馆(站)管理员职责》、《下载信息登记制度》等一套规章制度,设立上网人员登记、下载信息登记、发布信息登记、成果登记等一系列簿册,做到领导机构、管理员名单、职责、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和开放时间“六上墙”,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不断规范农村电子信息馆(站)的运作。

  电子信息平台农民致富好帮手

  前几年,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通,导致荔枝、龙眼等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偏低,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经历了阵痛的村民们形成了利用信息的共识。于是,该村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电子信息馆。

  2005年,该村通过电子信息馆发布了荔枝等水果供求信息,吸引了众多外地果商前来抢购,全村600多万公斤的荔枝在销售之前就被许多外地果商驻地订购,且价格普遍高于全县其他地方和邻近县、市的收购单价。仅此1项,农民人均增收700多元。

  玉林市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准确快捷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玉林市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网络作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网络与农业生产、销售的联系,使农民能够通过上网学到农业知识,了解市场信息,联系客户,发家致富;建立内容丰富的农民网站,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教给农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玉林市农村信息网络共发布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28万多条,通过信息互动促成交易9.8万多次,促成农产品外销210多万吨,14万多户农户直接应用了信息,创造效益4.2亿多元。

  利用网络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利用网上开设的专家“有问必答”栏目,及时解决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难题。如种植大户梁贻文有一次发现韭菜出现叶卷、枯萎的现象,他立即通过电子信息站上网咨询专家,得知这是一种锈病。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及时喷洒了灭虫药“多菌灵”,没几天,他的韭菜便恢复了青绿状态。如今,他所种的4亩多韭菜长势良好,去年收入4万元。该村还利用电子信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去年以来,该村按照网上公布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打响了“珊罗韭菜”的绿色品牌。成为“绿色食品”后,韭菜每公斤销售价格可达1-1.2元左右,可实现亩产1万多元,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通过网上发布信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福绵管理区福绵镇福西村充分利用“阿里巴巴”、“易趣”、“淘宝”等商务网站作为平台,广泛宣传本村的服装生产加工优势,进行网络招商引资,开辟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渠道。温州一名客商从网上了解到该村的部分服装企业所需的服装配件均要从区外购买的情况后,投资20多万元在福绵开发区办起了服装配件厂,专门生产服装配件产品,大大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该村服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站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玉州区城西街道莲塘村,村信息站不仅推动了农民致富奔小康,还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莲塘村,村信息站在主页上开辟专栏,把村中的好人好事、文明新风定期采集编发,宣传孝敬老人、热心助人、美化环境、婚育新风等方面的典型,村民只要登录主页,村里的哪家哪户有什么文明创举尽收眼底。由于在网上可以看到身边发生的事,群众很有新鲜感,掀起了学文明、比文明、争取获得上网表扬的热潮。

  党员梁永秋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主动为村中的贫困户传授致富经验,帮助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梁永秋被评为党员示范户。党支部将梁永秋的事迹在网上发布后,党员们深受鼓舞,争相效仿。三年来,莲塘村共涌现出党员示范户21户、双文明户45户、科技文化户58户、生态家园50户。

  同时,该村还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讯拓宽党员电教化教育的渠道,将电子信息网络和党员电教网络结合起来,对党员、村民进行教育。三年来,该村共培训党员、村民7500多人次。

  此外,该村还通过投影把互联网上最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来自各方的见解和观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法制知识和警示教育等党员群众喜闻乐风的节目进行播放,组织党员、群众集中观看,并及时解答党员、群众生产生活中关心的问题,使党员、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年来,该村共播放153场,3万多人次观看。

  在整个玉林市,信息馆(站)不仅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信息馆(站)还成为了文化娱乐中心,为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网上读书”、“网上看新闻”、“网上娱乐”活动和开展影视光碟出租、图书借阅等服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解决农村青年读书难、学习难、查找资料难等问题,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摒弃社会陋习;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党的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充分体现党组织在农村的政治核心作用,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这些现在成为了玉林农村的新风尚。

  “数字玉林”雏形初现

  目前,玉林市110个乡镇(街道)和市直60%以上部门以及部分产业大户都建有独立网站。网站建设达273家,5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网上贸易,形成了市、县、乡、村、户的网络体系框架。

  全市11.9万多人(次)接受了电脑技术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玉林”建设快速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网站形成品牌效应,成为互联网上推介玉林的特色名片,农村电子信息网络应用初显成效。

  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120余项,全市21万余人(次)接受了网上技术培训,55万余人得到科技信息服务。

  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推动了特色支柱产业产业化进程。专业特色网站的推介,拉近了玉林同外部世界的距离,引进技术、市场、资金,推动茶叶、大蒜、蘑菇、麻竹、中药材等产业超常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生物医药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填补了玉林中药二类新药空白,玉林成为全国绿色中药材原料基地。

  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推动电子商务悄然兴起。农产品交易平台建立,构筑了玉林特色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网上高速公路。中药材经营客商通过网上贸易,带动大批农户种药致富。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网上促销,一年时间实现了要四年才能开发的市场开拓目标。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农民网上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综合引进利用沼气、臭氧技术,创立广西区首家以村为主体的自治区级生态村,成为广西依靠科技致富样板的示范。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了3500余万元。

  电子信息网络促进培植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网络信息优势,结合特色产业开展网上招商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市网上招商引进投资农业开发项目76个,总投资额5.2亿元。网络公司、电脑培训学校等信息产业经济实体快速兴起。

  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凸现科技作用。开展涉及不同领域各个行业,遍及市、县、乡、村、户的科技信息服务,以信息化推动不同层次各个部门整体提升,科技工作引领者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现,全社会学科技、用科技、重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部门成为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参谋,地位和形象明显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得到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