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8-05-21

 两网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
        "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4个基础数据库;


四库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国务院17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督(含金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业界把这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一、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GFMIS系统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逐步走向依法理财。由财政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金财工程的实施按两期完成,2006年为一期工程,完成中央一级和省一级的中央级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地市级及半数左右县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系统于2008年全面完成,计划在"十五"期间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大部分市(地)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测算,"十五"期间需要投资40亿元。
预算管理系统现状。部门预算编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四年,在四年之内逐步年年升级改造,现在包括166个中央部门,近一万户预算单位历年的预算编报工作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地方所有省级财政部门实现了部门预算编报的计算机化管理,实现预算编审环节。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审核,主观司处审核,定额标准测算,预算项目的管理到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集中编报,2001年推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选十个部门作为试点。2002年扩大试点范围,推进综合预算。2003年合理界定基本支出内容进行项目滚动管理。
国库支付系统从2003年3月开始研制,八月份投入使用,运用的是ORACLE的ERP系统。现在扩大到49个部门,近1500个预算单位纳入到集中支付管理。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进入第三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阶段。地方财政国库支付系统迈出实质性步伐,目前有17个省市采用财政部统一研制开发的软件,开展试点业务 2002年7月1日开始,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八个试点中央部门开始使用,效果明显。目前开通了13个部门,224个支收单位,使用项目922项,接受票据达到12万多张。另外,这一系统也成功推广应用到地方的八个省市试点,工资统发基本在全国范围之内,包括财政部自行集中开发,以及地方自行开发的,全面实行财政工资的统一发放,切实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个人的手里。金财工程有利于支撑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水平,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二、金农工程
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金农工程”由农业部牵头,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中农办等部门配合。一期建设从2003年开始,2005年结束,预计共需中央投资11.69亿元,地方投资9.46亿元。从2003年起,力争利用3年时间,实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开发四个系统、整合三类资源、建设两支队伍、完善一个服务网络。
开发四个系统:选择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敏感农产品,通过建设数据采集、分析、会商、发布等四个工作平台,完成数据集成、警情确认和信息发布工作。这四个工作平台指:数据平台、分析平台、会商平台、发布平台。依托部属“五个一”信息发布窗口和社会媒体,建立固定发布窗口和稳定传播渠道,传播、发布农产品市场预警信息,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
完善农村市场服务系统: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开发供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各地农业部门网站联网运行,集成全国供求信息,实现用户发布、查询信息“一站通”。
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通过网络进行市场价格采集发布的系统。目标是要改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采集分析平台,扩大联网范围,实现400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
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部、省两级数据中心根据统一的目录体系,分别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存储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库群
推进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在网上公布农业部门主要业务工作规范,建立开放的政务管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办公系统,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事项的网络化处理。重点使农药、兽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管理、无公害食品等农产品的审定、验证登记,以及质检机构等有关市场主体的认证、管理等事项达到网络化。
开发与整合三类信息资源:整合部内信息资源,建立稳定的涉农信息收集、沟通渠道。建立起与海关总署、粮食局、供销总社、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涉农部门的信息支持协作机制,开发国际农产品生产贸易信息资源。
建立两支信息服务队伍:一支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3万人的培训任务。另一支是农村信息员队伍,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至少15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三、金盾工程
“金盾工程”5年内完成,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建设期间为2002-2004年;第二期建设周期为2005-2006年。中央拨付资金6亿元,各地按相应比例进行配套,估计三年内全国有近60亿投入。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好一、二、三级信息通信网络以及大部分应用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完善三级网及延伸终端建设,以及各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多媒体通信。
目前全国公安系统已拥有各类计算机10万余台,公安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公安部至省级公安机关一级网由去年年初的2兆带宽全部提速到4兆,部分省、市达到6兆;省级公安机关至地市级公安机关二级网客瓿墒只脑欤绱砀莞魇〔煌榭觯直鸫锏?-6兆;地市级公安机关至县级公安机关三级网开通率达到80%,比2001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基层公安派出所以数字专线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的覆盖率达到30%,比2001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西部10个省、区的300多个县级公安机关建设360多个卫星地面站,基本实现西部省、区县以上公安机关的信息通信畅通。
全国各省级公安机关、90%以上地市级公安机关、66%以上县级公安机关基本建立机关局域网。依托公安信息网的会议电视系统建设继续快速发展,一级网会议电视系统继续完善,二、三级网会议电视系统开通率分别达到70%和20%
目前全国已初步建成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纳入计算机管理的常住人口已达到11.3亿;纳入计算机管理的机动车达到4000多万辆,驾驶员7000多万人;由公安部建立的中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日臻完善,在公安机关近年开展的“网上追逃”、“网上打拐”和“打击走私、盗抢机动车犯罪”等专项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公安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开通信息网上发布、电子邮件、网上考核、网上管理审批、网上视频会议等项业务,部分省市公安机关还率先取消了部分纸质文件。
2001年,全国公安机关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就为公安机关自身和有关部门提供查询服务1000余万人次,为群众提供查询服务400余万人次,协助破案20万起,挽回经济损失7亿多元。
下一步工作方向:一是继续加大网络建设力度,完成全国公安信息一级网改建工程,全面提升网络带宽,同时加大基层所、队接入公安信息主干网的覆盖面;二是加快公安无线通信网的建设。从现在起到2005年底实施的“金盾工程”建设中,中央和地方将要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完善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急需的应用系统,加快建设和完善共享性强、覆盖面广、使用频率高的公安信息资源库以及部、省、市三级公安信息中心和主干网。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这一工程将逐步向全国公安系统提供信息服务,200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查询和综合开发利用,期间逐步满足其他政法部门、有关部委和社会用户对公安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到2007年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

 四、金保工程
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应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险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分为社会保障(个人)卡和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的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为上层信息交换平台,单位和个人持有的社会保障IC卡为底层信息交换平台。
社会保障卡作为全国行业性大卡,被列入国家IC卡10个领域重点应用项目中。为规范各地发卡,使社会保障卡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1999年,劳动保障部下发《关于劳动保障领域IC卡应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劳动保障部对劳动保障领域IC卡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制订统一标准和规范,通知要求在规划、标准和规范尚未出台之前,各地要暂缓发卡。
同年,劳动保障部制定并发布《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即所有拟进卡业务都应放到一张卡上。劳动保障部门面向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各自发行一张卡,该卡需要具有能够在其他发卡地区使用的功能。同时规划要求社会保障卡建设要统一规划、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具体实施。
1999年12月2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王东进副部长亲手生成社会保障卡全国根密钥,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全国社会保障卡工程进入试点阶段。为加强对社会保障卡生产制作的管理,组织制定了《社会保障(个人)卡COS检测办法》,开展了社会保障卡操作系统(COS)检测工作。截至2001年底,有10家公司通过了软掩模检测,8家公司通过了硬掩模检测。另外,为了对已发放的社保卡进行全国通用性测试,还组织开发了社会保障卡通用性检测平台。
截至2003年6月18日,金保工程已报送金保工程调度表的省份有25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报送的省份有7 个: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广西、甘肃、西藏。
各地成立了金保工程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金保工程专门办事机构。河北、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份已经制定出金保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江苏、山东、湖南等省份在转发部里下发的关于金保工程建设文件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配套的文件和规定,加快了本地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
金保工程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立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项目建议书可望近期批复。在报送调度表的省份中,2002年8月前在当地政府立项的省份有6个:天津、上海、重庆、湖南、广东、新疆;2002年8月后在当地政府立项的省份有12个:天津、河北、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申请立项的省份有4个:江苏、福建、山东、云南。

 五、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始于1994年,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目前运行的金税工程二期于2001年开始运作,主要监控对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金税三期”将继续由国家税务总局牵头,用4-5年时间,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以总局为主、省局为辅高度集中处理信息,功能覆盖各级税务机关税收业务、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中国电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计划5年内投资超过60亿元。
“一个平台”是指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三期工程将着手进行国税系统主干网络改造升级、地税系统四级广域网建设、与其它政府部门的网络互联、建设基于Internet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网络平台。国税系统广域网的改造和升级,地税系统的网络建设,将涵盖所有税务机关,即: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骨干交换网以及区县和区县以下征收机构两级接入网。与其他政府部门外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将涉及海关、质检总局、工商局、银行等多个节点。另外,基于Internet的为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也将建立在省级和总局两个层次上。同时,将采用组件化的技术结构路线,软件采用三层架构,主要以J2EE平台上开发的软件为主。鉴于WebSphere技术的不断成熟,并不排除运用该技术的可能。在总局和省局两个层次上,将按功能集中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对业务处理、在线分析、存储系统、数据交换、网络、安全和系统管理等七部分充实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
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
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四大子系统的应用软件。

 六、金关工程

“金关工程”即外贸业务处理系统,是国务院确定由外经贸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工程。工程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相关领域的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推行各类对外经贸业务单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该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系统、出口管理系统、进口管理系统。
进出口统计系统——原始数据由海关产生,外经贸部利用海关联网传输的清关数据开发生成80多种业务统计报表,为部机关和有关单位提供服务。海关总署还依托此系统积极推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电子报关与监管核销。
出口退税系统——主要针对我国于1991年实行新税制改革(增值税)以来所出现的大量利用出口业务,虚开增值发票骗税的不法行为而展开。该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实施,主要涉及海关、外汇管理和税务等部门。该系统1994年就基本实现了税务海关等系统的联网,并逐步向全国推广。其包括三个子系统:出口企业退税申报子系统、外经贸主管部门的稽核子系统、税务机关退税审核子系统。近期目标是实现出口退税操作、管理、决策的电子化;建立出口退税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与征税机关、海关、总局等的信息资源共享,以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总局建立宏观调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系统随时了解各地退税进度,检查各地工作,预测全年退税,以及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远期目标是逐步适应国际贸易无纸化、交易过程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出口退税网络化管理机制。
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出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对外称中国电子口岸)——是我国“金关工程”建设当前重点应抓的工作之一。是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在电信公网上(Internet),联合共建公共数据中心,用于存放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帐数据,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并作为口岸管理与服务的门户网站;进出口企业通过Internet连接到数据中心,办理各项口岸业务。
网上支付税费项目——这是“金关工程”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日开始,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银行总行的部署,中国电子口岸网上支付系统在大连、黄埔、深圳、上海等9个海关逐步试点推广。截至2002年8月15日,中国银行“报关即时通”产品已经在6个省级分行投产,网上支付的税费已达1770万元。

 七、金水工程

目前水利部正在五个地方进行水资源实施监控系统试点,各试点每年有3000万元投资,持续进行五年。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和易旱地区,能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并能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报告,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金水工程”包括防洪和抗旱部份。防洪部分覆盖7个流域机构、24个重点防洪省(市)、224个地级水情分中心和228个地级工情分中心,以及与水情分中心相连的3002个中央报汛站和与工情分中心相连的927个重点防洪县的工情采集点。此外,还有中央直管的7个工程单位、9个大型水库、12个蓄滞洪区。抗旱部分覆盖31个省(市、区)267个地级旱情分中心以及与之相连的1265个易旱县旱情采集点。
另外,还将在黄河、淮河流域设立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20个自动气象站和208个雨量站。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该系统可划分为5个分系统,即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天气雷达系统。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结构由两个网络组成:一个是分中心以下的星型报汛网,一个是分中心以上的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两个网在分中心汇接。利用多种通信信道组成的报汛网和众多的报汛站、采集点一起组成了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基于国家公众通信网组成,它为各级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工作平台的相互间交换信息的通路。

 八、金质工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自2001年4月组建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提出以“金质工程”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战略。2002年,“金质工程”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工程,金质工程规划期为5年,预计总投入为10.3亿元。2003、2004两年重点实施的“金质工程”一期工程包括如下6个项目:电子通关系统、WTO/TBT-SPS咨询系统和检验检疫风险预警系统、质量安全电子监控快速反应系统、网络与平台建设、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标准化答理信息系统。概括而言,“金质工程 ”的建设内容包括“一网一库三系统”的建设,即建设质检业务监督管理系统、质检业务申报审批系统、质检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质检业务数据库群,建设软硬件及网络平台。
九、金审工程

2002年4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金审工程成为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2002年6月14日建立了包括何德全院士、李国杰院士在内的金审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3个工程管理办法:“金审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金审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和“金审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审计软件开发指南》
自2002年10月底第一笔建设资金到位,至2004年7月23日,“金审工程”进展顺利,金审一期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金审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审计信息网络建设进展顺利,应用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审计工作急需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大数据库已经建成。同时,近年来,在财政预算执行、海关、税务等领域也开展了联网审计试点,审计署经济执法审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网,实现了对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的实时监督。一些地方审计机关与会计结算中心联网,实现了对多个部门一级化。
十、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是1993年6月由江泽民同志亲自倡导实施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启动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它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世纪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
1993年中国银联成立,标志着我国的“金卡工程”正式启动。截至2003年9月,我国的银行卡发卡机构已达到91家,银行卡发行量已达到5.69亿张,分别比十年前增长了17.2倍和141.25倍。今年1月至6月份,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达7.57亿元,比十年前同期增长756倍。

十一、金贸工程
   金贸工程确定中国商品交易中心为试点和示范的实施单位,明确了抓好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形成我国的电子贸易体系的目标。
   1998年10月,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以下简称两部委)决定实施国家金贸工程并共同下发了《关于实施"金贸"工程,推进我国电子贸易体系建设与应用的通知》(国经贸[1998]652号文件)。金贸工程确定中国商品交易中心为试点和示范的实施单位,明确了抓好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形成我国的电子贸易体系的目标。在世纪之交实施的金贸工程是推进我国流通体制改革、流通体系建设、流通手段现代化的重大决策;是为了解决在我国流通领域实施电子商务所遇到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特别是解决有关网络通讯保障、税收、网上交易合同的确认、交易结算的电子支付和网络客户身份认证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我国电子商务的保障体系和措施,制定我国电子商务运行的规范和标准。
    为加强金贸工程的组织和领导,加快金贸工程的实施, 1998年10月下旬,两部委共同在北京召开了"实施金贸工程,推进电子贸易,抓好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了由两部委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外经贸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内贸易局等13个部门及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和各国有商业银行参加的"金贸"工程领导小组。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邦柱任组长,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会议要求各地相应成立金贸工程领导小组,在国家金贸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抓好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各地分支机构的建设,做好金贸工程实施的试点与示范,负责金贸工程在本地区的实施。1999年6月4日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金贸工程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的通知》(国经贸贸易【1999】523号文件)。
    金贸工程的推出,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中国商品交易中心肩负着国家金贸工程试点和示范的重任,将在金贸工程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住机遇,勇往直前,在三年内建成国际一流的电子商务系统,做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一面旗帜,切实推动和提高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水平和应用效果,实现金贸工程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和目标。

十二、金企工程
   金企工程:通过建立大量的各类产品数据库、企业数据库、行业数据库等形成全国经济信息资源网,建立起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支持系统。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服务,同时为建立全国范围的电子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