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网络扶贫 关注信息化与“三农”对接
来源:检察日报 更新时间:2018-06-11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建议提交当晚,工信部的工作人员就给我打了电话,对建议给予肯定。会议期间,财政部的工作人员也联系到我,对建议内容进行了回复。”

作为来自通信业的代表,我一直关注信息化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方面所起的作用,尤其关注信息化与“三农”的对接。自2016年以来的每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都提出了与服务“三农”有关的信息化工作建议。

城乡信息鸿沟巨大

说到让我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份建议,应该就是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信息化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移动通信技术从1G时代走到4G时代,中国已经从一个信息化落后国家变为了全球领先的信息化大国,中国的手机支付规模目前居全球首位,提前进入无现金社会,移动通信技术也早已从以前的沟通工具,演变为学习工具和生产工具。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信息化在城乡间的鸿沟依然巨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民数量达7.7亿人,但农村网民占比仅27%,比例较2016年有所下降。同时,在农村人口的网民结构中,农村非网民占比高达62.4%,比例则较2016年有所上升。可见,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均远低于城市,且城乡信息鸿沟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智能手机普及率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

2017年年中,新一届重庆市委领导班子部署脱贫攻坚任务,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农村信息化。我先是在企业内部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化扶贫工作组,自己先后赶赴巫溪、巫山、石柱等地贫困村落开展调研,与当地县、乡级干部、市农委驻村工作队座谈,共同研究落实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举措。一方面通过新增网络扶贫攻坚资金的方式,提升深度贫困村的网络覆盖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大数据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脱贫攻坚手册电子化。同时,我也在思考,农村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

从2017年末到2018年2月,我组织力量通过电话外呼、现场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璧山区、潼南区、石柱县、巫溪县等区县的18个村进行调研。调研发现,7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在使用互联网获得信息和营销产品,超过40%的小农户希望通过互联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但小农户因体量太小而游离于生产资料市场和交易市场边缘,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信息获取的主要生产工具,但因价格较高、操作复杂,在农村市场的普及率仍然较低,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发展。

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和服务水平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我针对农村信息化发展访谈上百人,其中既包括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也包括地方政府官员,最终形成这一条建议。

我在建议中提到,当前,信息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制高点。建议国家大力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多方资源,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普及、农村电子商务推广,并以大数据为抓手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和服务水平。

在调研中,我最大的感受还是要先完成意识上的转变,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早已从通话的沟通工具变为了生产工具,对于推动农村电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手机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农耕工具。正因如此,才需要通过大力实施“信息乡村”建设工程,加大对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新型生产工具的财政支持。我建议通过整合电信运营商、银行、邮政、供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实体渠道共同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让更多小农户通过电商搭上致富“动车组”。 
考虑到智能手机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和学习工具,是小农户获取信息资源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载体,建议借鉴“家电下乡”“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模式,以话费补贴等形式,加大对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新型生产工具的财政支持,推动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满足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资源获取、信息发布、支付交易的各个环节需求。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建议提交当晚,工信部的工作人员就给我打了电话,对建议给予肯定。会议期间,财政部的工作人员也联系到我,对建议内容进行了回复。

从业30余年,我深切体会到祖国从通信大国到通信强国的巨大转变,信息化已成为引领、支撑、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我相信,借助农村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通过大力推广精准扶贫、农村电商平台等手机应用,提高政务信息、农技培训、农村电商等信息化服务能力,为“三农”提供精准的指导、培训服务,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乡村与城市等主体的连接和生产关系的改善,早日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