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互联网+”行动让人们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8-06-12

花几分钟在网上填写资料,然后坐等快递上门——不用奔波也不用排队,成都市民王猛像网上购物一样,足不出户就办好了港澳通行证签注。这个暑假,他计划带孩子去香港玩几天,互联网让他们的香港之旅开启得异常轻松。

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带动效应显著的多个领域重点突破,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政务服务“不打烊”

不久前,成都推出“天府市民云”APP,为用户提供婴幼服务、文体教育、民生保障、就业创业等全方位服务。该平台的建成,改变了缴纳水电气费用、医院专家挂号、查询违章等需要下载多个APP、关注多个微信公众号、跑多个服务窗口的现状。“天府市民云”服务平台先期集成了20个部门的65项服务职能,市民只需下载一个APP、注册一个实名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享受各类服务。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新途径,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省级政务云,并以此作为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推动政府信息系统规范化、集约化建设的破题之策,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协调有序发展。

目前,四川已建成了省、市、县三级统筹,十类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覆盖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网,实现了事项层级全覆盖,政务服务“不打烊”。

2017年12月1日正式开通的四川政务服务网,实现了全省的省、市、县三级一个平台一张网,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在网上办理。开通运行两个月,服务网总浏览量即达2800万余次,办理十类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1000万余件,其中省本级全程网办事项办理比例超过30%,兑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承诺。

城乡同享优质教育

在泸州市纳溪区,教师在城市中心一所学校的主播课堂上课,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边远地区学校的远端课堂上,学生可同步听课、同步讨论、同步答题,实现同步教学。泸州市纳溪区2015年建成的“同步课堂”是“实时直播、双向互动”的系统,教师在任意一个主播课堂都可以和其他远端学校进行互动。

“同步课堂”将全区的学校纳入同一个网络,优质课堂可以从任何一个角落播发出去,常态化互动成为可能,实现了全区“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同步会议”,搭建了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四川省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能否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让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甘孜州既依托省内发达地区名校开展“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远程网络教学,也依托甘孜州康巴网校开展“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远程网络教学。两类形式形成互补,协同提升甘孜州教育教学质量。

依托成都市实验小学为前端学校,甘孜州所有城镇小学及规模片区寄宿制小学都可以接收到“植入式”远程网络教学。此教学模式不仅将成都市实验小学的优质课堂搬到了甘孜州小学生的面前,同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植入到”甘孜州各远端学校,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也从中受益进步,逐步形成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电商拓宽致富道路

家禽市场价格波动大,偏远地区老百姓养的鸡不好卖,但在大城市,散养鸡成了人们怀念的味道。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组织农户共同打造“岫云村”品牌,借助互联网销售农特产品,同时在成都市区开设线下体验店,实现了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解决了供需不对称的问题。

2017年12月,李君现身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他在会上分享了岫云村借助互联网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受到了各国嘉宾的广泛肯定。

截至2017年底,四川全省已有超过41000个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91%,全省农村地区4G覆盖率超93%,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到68%、通移动通信网络比例约为60%,逐步实现城乡信息通信服务均等化。借力互联网,四川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为脱贫奔小康和可持续发展拓宽了路径。

雅安市石棉县擦罗彝族乡的贫困户王文清是蜜蜂养殖大户。2017年,一些媒体在网上直播了他的取蜜全过程,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看到了高山蜂蜜的由来。今年,他家共养殖70桶蜜蜂,所产蜂蜜在微信平台上很快就销售一空,收入达到5万元。

互联网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为贫困户点燃了希望。如今,王文清脱了贫,还被评为“创业之星”,带动了周边贫困户的积极性。他们表示,村里有了互联网,致富路宽了,一定要自力更生,不辜负大家的希望。(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