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互联网+”政务信息化模式新变
来源:黄山新闻综合广播 更新时间:2018-06-22

原标题:“互联网+”政务信息化模式新变 我市信息化建设走出特色道路

昨天,屯溪区老街榆林巷居民汪芳萍反映居民区路灯不亮,导致居民出行不便。市统一政府热线服务平台按照程序,立即反映,路灯不亮问题就在当天相关部门就处理完毕。居民汪芳萍 “头天打电话给你,第二天就亮了,你们真负责,下次不亮再打电话给你,谢谢你!”,这是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民服务的一个真实场景。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市信息办一马当先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导,以“互联网+”为核心,坚持协调发展,注重三项统筹,精准发力施策,通过整合服务管理资源,全市信息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能、重安全的特色之路,构建了覆盖全域、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应用广泛的信息化发展体系,推动了创新型、服务型、智慧型政府建设,有力推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信息化、现代化。市信息办主动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发展等要求,注重统筹网络建设,精准发力信息化工作基础,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宽带中国”、“智慧黄山”工作,全系统整合,汇集城市管理公共资源、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对空间场所、信息数据等资源要素进行了汇集、整合和优化。

市城管局副局长徐树红:“市信息办给“数字城管”大力支持,我们的项目在建设设计时,需要4400万元,与市信息办沟通以后,共享了场地,共享了资源,整个项目节约了3300多万元,还在技术上层层把关,时时服务,全力支持,服务很到位。”

现在,黄山市城市数据中心已承载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政府网站群、办公OA、数字城管、数字档案、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等市直39家单位100余个信息系统,促进共建共享,形成了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有力地推动了多部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了机关效能,确保保障网络安全,接入平均速率排名均处于全省前列,初步实现了黄山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市综治办工作人员小程:“市信息办已将全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覆盖城乡每个角落,为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提供网络支撑,确保了社会治理实现了网格化,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累计归集了全市43家单位369类数据3亿余条。三年来,全市累计核减、节约各类信息化项目资金1.2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信息室主任焦正认为正是市信息办的强大网络信息化支持:“这几年我们实现了全领域、全流程信息化以后,可以明显的感到效率提升,让市场各个方面都有获得感。”

市信息办还积极谋划大数据在服务百姓、服务市场、服务政府施政三个方向应用,筹建大数据产业中心,特别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真正实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协同办理,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积极助力“智慧黄山”“数字黄山”建设。

市民吴女士:“现在到市民中心办事,电脑网络真方便,整理一查就有了,我们群众少跑腿了。”目前,安徽政务服务网黄山分厅已实现网上政务服务事项4800余项,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4300余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初见成效,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