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冬奥会的机遇融合
来源:冰雪壹号 更新时间:2018-06-25

随着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冰雪产业开始受到资本追捧,短短两年间一批冰雪创业公司获得融资,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然而好景不长,在随后时间里整个滑雪行业遭遇资本寒冬,融资消息寥寥。

今年5月,雪族科技对外宣布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在冰雪产业投资冷却的背景下,雪族科技的融资成功为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互联网+”则是这继强心针的药方。

跨界做冰雪 从垂直媒体到企业服务

“我从2008年接触滑雪到2014年创业,这个行业的服务模式几乎没有改变过。”雪族科技创始人侯丽琼说道。与一成不变的滑雪场服务模式不同,雪族科技从创立之初就不断寻求改变。

2014年,从旅游行业跨界而来的侯丽琼组建了8个人的团队,开始做滑雪垂直媒体——滑雪族。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滑雪族聚集了一批忠实的用户,然而细分类媒体商业化难、受众少、用户聚集难等问题让侯丽琼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方向,“开始我们跨界进入行业也怕犯错,加上技术团队不成熟,所以以垂直媒体为主,后来发现了行业痛点,就开始考虑转型。”

侯丽琼所说的痛点即线下的滑雪产品与互联网脱节,“我们雪场的方方面面与国外相比都是落后的,但我们的移动支付、互联网服务全球领先,为什么不从这里入手呢?”

从活动报名功能上线,再到冬令营报名、线上教练员预定,侯丽琼团队的方向慢慢从垂直媒体转向了B端滑雪企业服务,滑雪族也成为了如今的雪族科技。2016年,侯丽琼团队正式确立了发展方向,也完成了从内容到服务的第二次跨界。

“互联网+”融合 SaaS模式获资本青睐

在2016年体育产业的“资本寒冬”之中,雪族科技获得总金额1200万的Pre-A轮融资,两年之后再获A轮投资。两年间与众多雪场的合作和其“互联网+”的业务理念无疑让投资者看到了雪族科技的发展潜力。根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底,我国滑雪场总数达到703家,而其中的135家目前都与雪族科技存在合作。“有人说我们不到两年时间干了别人十年做的事情。”侯丽琼说道。

资本市场看到的发展潜力背后是SaaS模式的应用,SaaS即“软件及服务”,雪族科技下属品牌iSNOW通过为冰雪企业提供信息物联化解决方案,实现冰雪场景的升级。其包括用户端的票务销售、教练预约、冬令营、酒店预订等8个模块,以及雪场后端管理的60多个功能模块。

“我们做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管理滑雪场,还搭建了国内第一家滑雪场线上官方直销店,这个行业过去没有人关注服务,更没有人做信息化服务架构。”侯丽琼说。在过去,雪友约教练甚至要专门跑到雪场,在互联网服务遍地的中国,对互联网“不感冒”的滑雪场服务着实与时代有些脱节。“用户有这方面的需求,雪场就必须进行这方面的服务升级,所以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层面上的企业服务很有必要。”侯丽琼表示,未来我们还是会在这个方向上坚守,毕竟这方面还没有人做透。

“互联网+”让滑雪产业再次获得资本青睐,也让雪族科技看到了发展的更大可能性。

冰雪并行 在增量中等待爆发

除了在“雪”上做文章,来自知名滑冰俱乐部世纪星刘威的加入,让雪族科技开始进军冰场。“雪场的管理和冰场的管理虽然有些差别,但他们的核心是一样的,想要长久必须多业态发展,不能单单只有滑雪或者滑冰。”雪族科技首席执行官刘威说:“中国243个冰场中有150多个室内商业冰场,这个比例是世界最高的,然而冰场的信息化远远落后于商场互联网化。”

刘威的到来使雪族科技旗下品牌“冰迷”也正式启动,“冰迷”服务于C端用户,也将走一条以媒体来启动,最终成为冰场景综合性平台的发展道路,针对冰场的云服务则是“冰迷”的方向之一。刘威说:“我们提供的不止是一个软件,更多的是运营管理加营销模式。”

随着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冰雪产业的发展将像飞驰的列车一样高歌猛进还是在冬奥会结束后戛然而止,目前来看都是未知数。对于冰雪创业企业来说在这四年间抓住窗口期提升服务水平才是关键,“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不是一下而爆发的,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等待中团结协作前进。”侯丽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