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政务”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来源:新安晚报 更新时间:2018-06-27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到2019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不见面审批”、浙江省“最多跑一次”、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等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就曾提出,“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如今,在互联网的穿针引线之下,政务服务“脱胎换骨”,用“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已经成为政务领域的靓丽风景。

政务领域的靓丽风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时代,对数据资源进行充分管理、运用,不仅是政府为百姓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加速器”,成为政府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的“助推器”,更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催化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提出,“推动政务服务向‘两微一端’等延伸拓展,为群众提供多样性、多渠道、便利化服务。”政务服务信息化、科技化,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江苏政务服务网 实现“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等,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政府政务流程再造;国家工商总局发布“12315”微信小程序,可选择“我要投诉”和“我要举报”,一旦投诉或举报成功,就会生成案件编号。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交相辉映,百姓办事需求与政府职能优化有效对接,各种亮点迭出。虽然在技术应用上仍有不足,但用政务服务改进“一小步”,换来百姓获得感提升“一大步”,值得鼓励和推广。

当然,相比于“政务网”,基层“两微一端”为民服务意识相对弱了一些。其中,“新瓶装老酒”的现象不在少数,内容同质化热衷于“蹭热点”;发布简单,缺乏和网民日常互动及相应诉求的服务机制。“两微一端”,在为民生提供“公共品”上,缺少贴近百姓需求的创新,能够沟通、交流、办事的新形式、新渠道可谓凤毛麟角。转变服务理念,把“给群众看”和“给群众用”并存,才能把政务网络平台办成百姓沟通和办事渠道。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需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只有找准民生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解码”公众需求、实现精准对接,才能真正让公共服务有温度,让服务百姓的“一张网”更有深度、宽度和力度。

“一张网”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方位实践,“一扇门”让百姓获得高效服务,“跑一次”民众办事不再困难,“两微一端”更能扩大服务平台的受众面和影响力。网络信息化时代,转变服务理念,给“政务服务”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才能让优质的“互联网+政务”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菉葭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