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18-07-20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正在加速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5年“互联网+”战略提升至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互联网+”正在成为激发中国潜能的巨大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批青壮年农民工不断流向城镇,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传统农业逐渐衰弱、农村社会日益空心化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现实困境

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培育形成新业态。我国虽是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我国非网民规模为6.11亿,其中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2.4%,农村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5.8%,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71%,农村地区则为35.4%,城乡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异依然较大。当前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渗透率最低,农业网络化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互联网接入条件严重不足,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导向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二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偏低,网络使用率较低,且偏向低水平满足的娱乐化需求,这与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三是农村生产经营方式陈旧,缺少新型经营主体,科技创新动能不足,互联网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作用有限。此外,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以互联网作为重要载体的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比较缓慢。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发展的路径

作为新时代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也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农村”“互联网+乡村旅游”“互联网+精准扶贫”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帮助进城农民工及时转变观念,重新认知乡村沃土的巨大潜能并积极鼓励他们返乡创业,跨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技术鸿沟,进而带动现代农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其一,全面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共建”的基本思路,将农业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力度,努力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基础信息支撑能力。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采取不同方式,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以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要提升农村宽带接入速率,从根本上降低资费水平,真正做到让广大农民愿意用、用得起、用得好,用出效能。

“互联网+”将有力地促进生产要素快速汇聚到农村一线,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盲目生产和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利用互联网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精心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其二,精心培育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增强互联网思维,坚持市场是主体、农民为主人。要正视城乡居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差距,为农民提供更深层、更多元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激发农民使用网络的内在需求,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信息化进程中的数字鸿沟。鉴于此,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有效获取和深度解读媒介信息和农村政策,更加积极地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并将传播技术的创新变革带到现代农业的生产实践中,通过智慧农业的数字生产,逐步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一方面,要搭建互联网扁平化传播平台,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推进乡村治理管理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场馆),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挖掘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创新乡村文化传播方式,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农民道德水准,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建立起新时代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其三,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大力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强调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水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让更多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切实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很显然,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流通和消费方式智慧化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农业和智慧乡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要求,新时代条件下,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加速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大数据等领域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助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形态产业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激发“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动力、创业潜力和创造活力,使传统农业与现代互联网进行全方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载体和引擎作用,努力打破农村时空局限,让数据信息多跑路、农民群众少跑腿,大力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此,将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现实问题,真正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地区,切实增强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引领中国农业在现代化之路上实现新跨越。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