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晒出的大数据成绩单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8-08-20

 

黄果树瀑布?贵州茅台?NO!大数据早已刷新了人们对贵州的既往印象。

尽管最近几年刚刚兴起,但如果要对贵州省改革开放年进行盘点,大数据绝对是其中一张亮丽的名片。短短几年间,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始于顶层设计,贵州省以大数据“抢跑”,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个曾经的地理劣势,变成了发展大数据的沃土。

最近,贵州省晒出的大数据发展成绩单显示,2014年—2017年,大数据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从无中生有到枝繁叶茂,从艰难起步到朋友圈不断壮大。借助大数据,贵州闯出的这条发展创新路,为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样本。

聚焦民生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红利

“聚、通、用”是贵州省发展大数据首先面临的命题。

在此之前,数据孤岛林立。如果无法让各个部门的数据聚拢起来,实现互通共享,那就谈不上应用,更谈不上普惠民生。为此,2014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首个省级政府数据统筹交换共享平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并于2016年推动大数据立法。

这个系统平台更像一个数据广场,736个政府应用系统、17204个数据元目录在此汇聚;108家网站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交换;健康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等主题数据库全面共享……在“聚”和“通”之后,贵州省立即以工业、交通、旅游、环保等7个部门为首批试点,开展云应用。从最初的7朵到现在的56朵,一朵朵“云”在贵州上空飘起。贵州省还创造性地推出“云长制”,由各单位“一把手”担任云长,使得数据迅速形成聚合效应,推动政府各部门业务流程变革。

数据多跑路,老百姓便能少跑路。自此,大数据在便民服务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将50余万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公开和办理,审批时限由法定22.6个工作日压缩为10.9个工作日,其中,3183个项目不用跑腿就能在网上办理。

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的远程医疗,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平台延伸到每一个乡镇,让1400万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病、治急病。由于医疗资源下沉,贵州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82%以上,老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聚、通、用”产生的力量,让大数据红利不再是漂浮在天上的云朵,而是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实惠。

此外,“数据铁笼”倒逼行政部门规范执法,农村版“滴滴”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信用云”让诚信也变成了一种资产……身处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人的“获得感”爆棚。

顶层设计 把地理劣势变成发展沃土

其实,对于贵州省发展大数据,外界起初并不看好。身为贵州人,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一开始也表达过疑虑。

然而,敢为人先的贵州人,愣是要把地理劣势变成了发展沃土。因为气候凉爽,可以减少能耗;因为大山环抱,地质恒稳且电力优廉。于是,从顶层设计开始,贵州省迅速抢占先机,形成了先行先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氛围。

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率先探索地方大数据立法,出台《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西进班加罗尔,北上阿拉木图,飞越莫斯科河,辗转“一带一路”,贵州省四下出击,在全球首开数据资源大招商的先河。

短短几年间,贵州大数据产业生态初见规模。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大数据项目在贵州落地生根。

来自贵州省大数据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贵州大数据企业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8900多家,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其中,苹果、高通、微软、戴尔、惠普、英特尔、甲骨文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扎根贵州,云上贵州、货车帮、白云山、朗玛信息、易鲸捷等本土大数据企业迅速崛起。从今年2月28日开始,苹果中国用户云服务改为由贵州省属国有企业云上贵州公司提供,苹果中国用户数据存储在国内并由云上贵州公司管理,苹果公司第一次改变其全球用户收费业务模式,在贵州完成中国用户云服务的相关结算。

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景亚萍说,2016年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以来,贵州省结合中央批复要求,将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统筹推进,开展了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等七项系统性试验,探索出一条贵州大数据发展新路径。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78.9%、35.9%和38.2%。

转型升级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原来公司一期工程子午胎生产线800多人每天生产轮胎2000条左右,现在公司1120来人每天生产轮胎4000条左右,在每一个生产环节,效能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样的数据对比,或许最能说明“大数据+”给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因为没办法在半天时间内拿出各项指标数据,曾导致一个价值600万元的急单“飞”了,为此,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痛定思痛,以“大数据+”推动转型升级。

该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黄舸舸说,10多年来,公司先后建立了管理、生产、财务等环节的信息系统,但每个系统都独立存在,没有关联。因为关键数据的延迟,工作有时会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公司建立起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将轮胎公司各个业务信息系统有效地关联起来,今后,再大的订单也不会“飞”了。

事实上,尝到甜头的远远不止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贵州省开始实施的“万企融合”大行动,被外界解读为打造大数据的升级版。贵州省的目标是在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传统领域,每年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到2022年,带动10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实现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水平大幅提升。

梅宏肯定了贵州“万企融合”的积极意义。他说,回顾历史上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很多行业最后被历史抛弃掉,这是必然的,但是有的行业会通过变革,浴火重生。企业不完成数字化改造,在数字经济时代它就会落后。

来自贵州省大数据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形成融合标杆项目培育对象137个,示范项目培育对象763个,带动986户企业与大数据融合,共完成项目投资103.4亿元。项目完成后,实施企业预计平均新增产值达到15%,平均减少人工成本10%,平均提高企业收入20%,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示范引领效应初步显现。

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景亚萍表示,进入大数据发展新阶段的贵州,将敏锐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数字贵州”,把贵州打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融合创新的首选“实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