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纪检监察机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海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8-08-24

海南纪检监察机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打造“智慧”纪检 助力正风反腐

近年来,海南省纪委省监委积极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适应信息化、大数据带来的技术革新,围绕互联互通、无缝对接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用系统固化工作流程,用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用网络打破信息壁垒,为依规依纪依法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能提供有力的科技辅助和技术支持。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蓝佛安指出,要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向信息化、数据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是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织密监督网络 构建全方位信息化监督体系

“数据是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真实记录,更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每当节假日过后,省纪委省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何东升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党风政风监督系统,查看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的情况。

全省党风政风监督系统作为省纪委省监委监测、分析、研判全省党风政风专用平台,涵盖全省137个单位,设有业务数据采集、数据台账报送、相关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每月收集汇总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和领导干部谈话提醒等情况。

“党风政风监督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供了更有效的具体‘情报’,辅助省纪委省监委全面掌握全省作风建设动态,尤其是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监督范围更广了,系统有助于纪检监察机关掌握‘森林’面貌。”何东升介绍,打开系统相关模块,近年来查处的问题性质、人员分布、领域分类等情况一目了然,这为确定下一步监督重点、监督方向等提供了参考。

省纪委省监委把监督作为第一职责,着力构建信息化监督体系,织牢织密监督网。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电子监督系统,强化实时监督,建立由发票信息库、监督名单库、企业法人库等子目库组成的大数据库,对接地税发票和国税发票信息,一旦出现关键字眼,系统将按照设置规则自动进行红黄蓝三种等级预警。

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设置预算执行和资金支付两大类18个预警规则,监控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和资金支付审核等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主要业务全过程,及时核查和纠正违规或不规范操作问题。

省管干部廉政档案系统,实现在线管理省管干部个人、信访举报及问题线索处置、廉政意见回复等情况,有效提高了相关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监察对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掌握监察对象相关信息,随时可看、可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监察监督提供坚实基础。

5个系统,既实现了监督防控功能前移,也方便了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少数实时动态监督。

“‘大数据监督’在动态跟踪、限时督办、数据汇总、对比分析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现资源整合,增强了监督工作的精准性,让监督提质增效。”省纪委省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让数据多跑路 确保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审查调查

“建设纪检监察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金融、通信、房产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向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提供相关信息核查,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给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5月16日,在全省监察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暨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规范化建设部署会上蓝佛安强调。

为积极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范围扩大、职责任务更广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今年1月起,海南省纪委省监委对检察机关移交的系统设备进行迁移、整合、改造,今年5月,“审查调查大数据平台”经过调试,正式投入使用。

“该平台包含基础信息管理、数据采集入库、情报智能检索等功能,主要服务于省纪委省监委各室组,为审查调查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大数据资源查询、分析、研判支撑。”省纪委省监委信息中心主任段小申介绍。

目前,该平台已接入本省公安、工商、社保、税务、房产、党政网等专线信息,开辟了银行、通信话单信息查询渠道。

“过去外出开展调查,要安排人员、车辆,还要协调其他单位,占用大量资源,效率也不高。如今,只需提交平台查询申请,借助审查调查大数据平台,很快就能完成。”省纪委省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杨剑华说,审查调查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的目标。

面对大量的数据,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确保平台安全规范运行尤为重要。为此,省纪委省监委制定《海南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审查调查大数据平台管理使用暂行规定》和《海南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审查调查装备管理使用暂行规定》,建立完善查询日志,落实内控制度,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防范数据外泄,严禁扩大查询范围,防止功能滥用。

对外,运用“审查调查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辅助案件办理;对内,立足强化自我监督和全程监管,打造集问题线索管理和处置、流程审批等于一身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息系统”,依托信息化系统规范工作流程。

“早在去年1月,我们就率先探索建立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息系统。”省纪委省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干部裴歆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自己一直参与该系统的研发应用,见证了给纪检监察工作插上科技翅膀的发展历程。

据介绍,该系统于2017年1月正式在省纪委机关运行,5月推广至联网市县纪委,有8套纪律审查信息化流程图,明确各项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和数据流向,形成完整的纪律审查流程,并“固化”到计算机程序里,使案件在流转中做到分流准确、运转迅速、把关严格、监督到位。

“信息化系统的研发与运用,表面上看只是将业务流程搬到计算机上,但本质上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杨剑华说,通过对内、对外两个系统“两条腿走路”,发挥出最大效益,实现同步发力,在审查调查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有利于纪检监察系统自身监督。

强化自我监督 为每名纪检监察干部精准“画像”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打铁必须自身硬。

随着派驻机构改革和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省纪委省监委干部人数增多,且多为机构改革后新增人员,如何给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画像”,成为一项关键的工作。

流程处置电子化、监督检查全覆盖,是省纪委省监委不断织密内部监督网的清晰逻辑。一方面,用规范的流程、严密的制度始终监督着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省纪委省监委用一整套信息化网络给每名纪检监察干部精准“画像”。

干部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难以全面了解和共享,监督管理存在“盲区”,如何解决?

省纪委省监委建设干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收集汇总在该平台,涵盖干部个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纪检监察干部“全信息”储存。

“系统定期检查、及时更新、随时完善,既全程记录干部的成长轨迹,精准给出每名纪检监察干部的‘画像’,又具备自动提示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使干部监督实现了精细、精准和智能化。”海南省纪委省监委干部监督室负责人表示。

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纪检监察工作水平提高,如今在海南已融入到方方面面。

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统计信息系统等,实现流程优化和管理方式改进,实现对任务落实实时监督、全程留痕、动态管理,每个环节可追溯、可追踪,推动责任精准到人,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规范了工作程序,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对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就是通过改变传统监督方式,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威力,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进行动态监督。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海南省纪委省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报海口8月22日讯  记者 尤梦瑜 通讯员 詹君峰 胡嘉 王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