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互联网+精准扶贫实践队走进福建平和
来源:央广网 更新时间:2018-08-27

北京8月27日消息(通讯员杨露)2018年8月23日,又是一年柚子成熟的季节,为助力解决福建省平和县柚子的销售问题,扩大平和柚子的销路,秉承着助农扶农、精准扶贫的信念,厦门大学师生创业项目叩鼎“我知盘中餐”指导老师张德富教授带领厦大学子去往福建平和,开启了他们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此次实践活动受平和县政府邀请,联手中国网、福建省老区教育扶贫星火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老促会”)以及各位企业家们,走进平和,落实“首届青年红色筑梦支持老区建设暨项目对接高峰论坛”签约项目,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实践第一站

23日下午,实践队伍到达平和县城,即与当地政府、老促会、企业代表以及平和青年柚商们开展了交流座谈会。会议从下午三点开到下午六点半,简单的晚饭之后又一直持续到了晚上九点半。

会议期间,张老师与其他帮扶单位一道,同青年柚商们热切地分析当前平和柚子的销路问题、各个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困难,探讨着平和柚子的发展之路。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大家热情不减,最让实践队员赞叹佩服的,是会场外大雨倾盆、电闪雷鸣以致会场停电有十分钟之久,与会成员们还能打着手机电筒,畅谈不误。

会议中,实践队伍成功的与当地多家柚商达成合作的意愿,仿佛铺就了蓝图,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24日一早实践队伍便在主办方的带领下,与各方代表一道去往实地考察调研。

实践第二站

24日上午,队伍先参观了一家有返乡创业女青年建立的服装公司,感受其创业的激情,之后在另一名返乡大学生吴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平和县鑫农发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鑫农发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一走进去就是成山的柚子,黄灿灿的颜色映入眼眶,处处透着新鲜柚子的清香。

吴总向我们介绍,他引入了一系列现代化的设备,努力提升着柚子的品质,以期符合国际标准,而今,他的柚子已经销往迪拜乃至欧洲各地。虽然国外市场做得不错,但是如何有一个好平台,帮助他拓展国内市场,让高品质的柚子让国内老百姓也能吃到,是他目前主要解决的问题。吴总追求高品质的理念以及开拓精神,与张教授的理念不谋而合,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厦大我知盘中餐平台拓宽国内市场。

仿佛清香不足以解馋,大家一一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红心柚,一时间我们都驻足认真品尝起来,这红心柚,壳薄肉嫩、颗粒饱满、鲜艳欲滴。其间是柚子清甜的滋味,也是平和青年人为故乡拼搏的情怀与热情,这浓浓的乡愁,让同为青年人的我们也为之鼓舞。

实践第三站

柚之乡食品有限公司是游女士创立的一家柚子产品深加工企业,有着包括柚子膏、柚子果酱、柚子果脯、柚子糖一类的柚子衍生品,当我们围坐在茶桌边上时,游女士便以功夫茶的手法为我们泡制柚子茶,不同的是取的不是茶叶,而是秘制的柚子膏。游女士介绍说,这样一瓶柚子膏能保存三年之久,甚至是越久风味越好,每次只需要一勺就能泡出一杯可口的柚子茶。

而在本草纲目中柚子有着“消食,去肠胃中恶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不思食口淡,化痰止咳”的功效,制成茶更是方便食补,有益于健康。但是如此好的产品,仍然缺乏知名度。为此,张教授与龚主任一同建议,要加强柚子茶独特秘方的宣传,请第三方技术专家鉴定,则更有权威,同时把控原材料的质量,打造一款真正健康好产品。

实践第四站

下午,驱车在万亩柚子林间,实践队伍及各方代表一同前往平和县柚花谷乡村旅游景区,这是一片由复员军人杨武汉开辟出来的平和旅游新天地,在其充满民俗特色的砖房和清洁的河道之间,又有着一个感人的乡愁故事,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平和县人,自小生长在平和茂密的森林中,杨先生的奶奶就是用当时森林里的风柜斗草治好了姐姐的肝炎。而多年以后,杨先生发现,家乡原来的森林均被砍伐,种上了成片的柚子。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美丽家乡,为了森林中的风柜斗草,为了奶奶,杨先生找到了当时志同道合的伙伴,荷兰人威姆,以及他的妻子--身为畲族姑娘的林娜,一同打造柚花谷生态旅游景区。听着他的故事,我们重新行走在整洁的河道边,仿佛拉近了游子与故乡的距离,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家心中有了沉甸甸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