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全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来源:铜川日报 更新时间:2018-08-31

打造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我市全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记者从8月30日召开的陕西省省级部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应用试点工作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2012年起,我市把“规范业务流程,方便服务群众”作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构建“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的业务经办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严把建设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模式,经过各方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铜川市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于2012年8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一是实现了就业服务全覆盖。系统涵盖就业服务管理、《就业创业证》管理、就业专项资金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等17项就业服务内容,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满足了群众的服务需求。
   二是实现了经办服务网络的深度拓展。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建设思路,“铜川市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全覆盖,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就业信息网络。
   三是实现了电子监管全流程。长期以来,“盖章难”是影响各级办事效率的最大“瓶颈”,也是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以往各类业务报表、资金拨付、花名册等全部需要手动盖章,耗时耗力,不但制约了办事效率,也消耗了人力、物力、财力。为此,我市结合系统建设实际,于2014年7月启用了电子签章系统,实现了业务办理过程的全流程电子监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强化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全程监管。
   四是实现了社保数据的共享互通。按照省厅有关社保卡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在全面落实社保卡身份凭证和待遇入卡的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保卡“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功效,于2017年11月制订出台了就业创业证与社会保障卡证卡合一相关规程,打通了就业与社保的数据通道,实现就业和社保数据的互联互动,为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五是部分高频业务实现全城通办。按照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38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和73个社区设立了就业失业登记服务窗口,将就失业登记、就业创业证办理、一次性创业补贴等高频服务事项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办事单位和群众办理相关业务不再受区域管辖权和户籍的限制,实现高频服务的就近就地办理,给办事群众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
   六是就业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按照省厅和市人社局的统一安排,我市对公共就业领域的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规范服务流程。通过梳理评审,共减少填报类材料10余件,减少证明类材料77件,编制服务指南等26项,为实现公共就业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提供有力的支撑。(记者:段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