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皓眼里的20年银川智慧
来源:银川日报 更新时间:2018-08-31

从信息化建设到大数据管理

——马皓眼里的20年银川智慧
从宁夏软件园一枝独秀,到软件、IT、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遍地生花,从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到智慧城市建设全面起航,再从工业信息化到大数据管理服务,马皓亲历了银川信息技术发展的跌宕起伏。

今天,这位正值壮年却又头发花白的“IT老男孩”,作为银川市大数据管理服务局的一位管理人员,坚守在大数据管理的一线,为城市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亲历:信息化建设从荒芜到起航

20年前,宁夏软件信息服务业还是一片处女地。

上世纪90年代末,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银川方达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宁夏天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聚集银川,开始了宁夏软件IT行业的探索征程。

市场的需求,让计算机、软件专业被看作是当时最有前景的专业。宁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是马皓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他触摸到了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也领略了软件IT业带来的高效智能。

“那时候银川的网吧特别多,软件IT业刚刚起步。我们上学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也没接触过云计算,谁也不会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信息技术会带来这么庞大的数字经济财富。”马皓说。

200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马皓应聘到银川一家软件公司。熟悉了行业发展后,他发现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急需计算机软件人才。于是,在2006年的那个夏天,马皓考入原银川市政府办信息中心,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名工作人员。

见证:智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2007年,软件IT业崛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行业管理也成了政府部门不得不面临的新任务。适应形势需要,马皓和几位同仁调入了银川市工信局工业和信息化信息中心。

参与工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协调编制信息化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组织软件IT行业走出银川拓展业务……在银川市工信局,马皓用专业眼光审视着行业发展动态,对信息技术发展与管理有了更多思考。直到2014年,智慧城市建设,让银川信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也让马皓这个计算机软件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可以大展身手。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政府的治理手段、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包括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全面改造。智慧城市为银川打开了突破口。不善言谈、埋头苦干的马皓,参与了银川智慧城市建设从启动到腾飞的全过程。

守望:让信息技术为银川发展服务

2000年,宁夏软件信息产业收入不足2600万元,今年上半年仅银川市的软件信息产业收入就达14.1亿元。十年前仅活跃在政务和部分行业信息化的本土软件IT企业,如今已将业务辐射至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曾经深谙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马皓,为赶超行业发展,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了解行业动态、钻研最新技术。

2016年,银川在国内率先成立银川市大数据管理服务局。政府部门的监管分工则更加精细化、更加与时俱进。马皓则服从组织安排,调入银川市大数据管理服务局产业处担任一把手。产业处背后关联着大数据管理、数据资产运营等重要工作,这正是未来数字经济的方向,也恰恰是改写银川经济格局的引擎。

今天的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互联网+教育”改革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智慧银川斩获中国“互联网+”十大优秀案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等多项国际国内荣誉。身处大数据管理服务一线的马皓,一如既往地奔忙于信息技术最前沿。

本报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