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政务”:数字政务时代“奇点”临近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8-09-07

数字政务1.0时代通过Web技术将政府信息数字化,也就是电子政务时代;数字政务2.0时代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政府服务数字化;数字政务3.0时代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政府组织数字化。我们认为,只有将区块链技术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共同应用到政务之际,才意味着数字政务时代真正来临。

电子政务时代,以“十二金”(金税、金审等)为代表的部门应用已经纵向深化,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一直长期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问题,信息孤岛和分散建设是当前阻碍中国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两大瓶颈。

数字政务时代,由于数据孤岛、数据低质和数据泄露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大大限制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挥空间。人工智能、大数据本身根本无法解决这些等问题。但区块链技术恰恰可以在这方面能够提供完美解决方案。

本报告精选了数据共享平台、数字身份和数字发票三个细分领域,分别在分析各自行业痛点、区块链技术改造力的基础上,遴选出政务链、IDHub、航天信息三家细分领域内领军公司,并作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趋势一:未来“区块链+政务”能否落地主要取决于政府是否愿意以及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去中心化改造。

趋势二: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共同推进数字政务快速发展。

趋势三:区块链可以更好地帮助制度创新落地,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融合。

趋势四:区块链赋予自组织在未来跨主权的全球性政务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目录

一、电子政务行业概述 

(一)电子政务概述——四阶段发展理论 

(二)电子政务行业政策分析——2015年是数字政务政策的分水岭 

(三)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全力攻克信息孤岛难题 

二、“区块链+政务”:数字政务时代“奇点”来临 

(一)数字政务概述——CBA是数字政务的关键技术 

(二)数字政务政策分析——2018年北京发布重磅政策积极推进区块链政务项目 

(三)数字政务市场规模分析——预计未来5年仍将保持13%快速增长 

(四)数字政务发展现状——区块链完美助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 

(五)“区块链+政务”应用场景图谱 

三、“区块链+政务”典型案例分析 

(一)数据共享平台 

1、行业痛点 

2、区块链技术改造力分析 

3、案例分析——政务链 

(二)数字身份市场 

1、行业痛点 

2、区块链技术改造力分析 

3、案例分析——IDHub 

(三)数字发票市场 

1、行业痛点 

2、区块链技术改造力分析 

3、案例分析——航天信息 

四、“区块链+政务”的发展趋势 

(一)未来“区块链+政务”能否落地主要取决于政府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

(二)“人工智能+区块链”共同推进“区块链+政务”快速发展 

(三)区块链可以更好地帮助制度创新落地,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融合 

(四)区块链赋予自组织在未来跨主权的全球性政务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电子政务行业概述

(一)电子政务概述——四阶段发展理论

电子政务是电子化的政府机关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技术对政府进行电子信息化改造,从而提高政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电子政务核心价值链

image.png

资料来源:《互联网经济》

 

2014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提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机构建设为中心,称之为部门型;第二阶段以面向功能的跨部门合作为中心,称之为整合型;第三阶段以开放数据、资源互动为中心,称之为平台型;最后阶段是以大数据决策为中心的驱动型政府,称之为智慧型。

 

电子政务建设的四个阶段

image.png

资料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二)电子政务行业政策分析——2015年是数字政务政策的分水岭

纵观我国政府发布的所有数字政府相关政策,可以发现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2015年之前发布的政策更加强调的是“电子”政务,也即是电子政务的标准化、数据化、网络化,着重强调将信息上网、将业务上网以及政府内网和外网的集约化管理。

电子政务相关政策一览表

时间

政策名称

内容要点

1999

政府上网工程

部委和省级政府要在163/169上建立站点

2000

十五届五中全会

将信息化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2002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2006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011

十二五规划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

2014

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

要推进集约化建设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三)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全力攻克信息孤岛难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所提出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理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过渡期。具体而言,以“十二金”(金税、金审等)为代表的部门应用已经纵向深化,但是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等问题也纷纷开始出现,为“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信息共享是建设数字政务的前提条件。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一直长期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问题。《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5)》就明确指出,信息孤岛和分散建设是当前阻碍中国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两大瓶颈。由于缺乏统一的关于如何实现数据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保护、开放等,此外还有比如像行政壁垒、各自为政等额外因素,导致我国各级政府在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方面的进展是非常缓慢的。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服务,积极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全面推进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二、“区块链+政务”:数字政务时代“奇点”来临

(一)数字政务概述——CBA是数字政务的关键技术

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政府的建设对更好地提供政府服务,切实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整体运作效率都具有重大意义。数字中国是一个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系。其中,数字政府是重中之重,将点燃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核心引擎。

数字政府是指通过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实体政府虚拟化形成的一种新型政府形态,包含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公民随机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等等。

数字政务的关键技术支撑可以概括为CBA,也即是云计算(C)、大数据(B)和人工智能(A)。其中,云平台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坚实的计算基础;大数据平台为人工智能平台和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共享交换、存储、分析、挖掘等服务,为数据价值的发现和创新提供支撑;人工智能平台除了向应用层提供图像分析、语义分析等服务外,同时为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自动化运维提供支撑。

image.png

资料来源:趣味解读《中国数字政务白皮书》

 

数字政务更多的是强调将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到电子政务当中去。所以,数字政务是电子政务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态的电子政务。

(二)数字政务政策分析——2018年北京发布重磅政策积极推进区块链政务项目

2015年是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指导的分水岭。自从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电子政务明显向数字政府阶段演化,也即是更加强调利用互联网真正打通政府内部、政府对企业和政府对用户三方面的统筹协调建设,强调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旨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真正实现政务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管理。

数字政务相关政策一览表

时间

政策名称

内容要点

2015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首次提出鼓励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2015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

2017

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府服务平台

2017

十九大报告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017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各地区、各部门整合分散的政务服务系统和资源,于12月底前普遍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从政策上引导“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深入发展,平台首现一站通

2018

十三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7月5日,北京市重磅发布《北京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9年12月底前完成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水平的研究工作,并在2019年6月底前完成海淀区先行试点相关工作,一时引起市场轰动。

(三)数字政务市场规模分析——预计未来5年仍将保持13%快速增长

以部委职能调整为重心的国家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扫清了体制机制障碍,从而带动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取得迅速发展。千亿级别的数字政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17年,我国的数字政务市场增速再创新高,市场规模达到2722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未来5年,我国的数字政务市场仍将保持13%左右的稳定增长,预计2018年将突破3100 亿元。

 

我国数字政务市场规模预测

image.png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四)数字政务发展现状——区块链完美助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

数字政务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在各种政务服务环节大量运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而众所周知,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要想发挥出他们的应用价值,都必须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之上。但现阶段,数据孤岛、数据低质和数据泄露等问题普遍存在,大大限制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挥空间。

人工智能、大数据本身根本无法解决数据孤岛、数据低质和数据泄露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恰恰在数据孤岛、数据低质、数据泄露方面能够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五)“区块链+政务”应用场景图谱

在数字政务时代,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数字身份、产权登记与公证、工商注册、投票选举等等。

 

“区块链+政务”应用场景图谱

image.png

图片来源:算力智库研究院

 

三、“区块链+政务”典型案例分析

(一)数据共享平台

1、行业痛点

伴随着以“十二金”(金税、金审等)为代表的部门应用已经纵向深化,我国已经积累下了大量的政务数据,下一阶段,能否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对于进一步提升政务管理工作效率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政务服务平台涉及大量公民、企业的敏感信息,极易遭受黑客攻击导致信息泄露,甚至存在内部人员泄密等情况,所以,电子政务数据共享必须严格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出于数据安全因素的考虑,电子政务体系内各个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非常严重,在现实情况下,数据共享往往难以真正推进。究其原因,最大的难点在于政府部门作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不可能接受完全去中心化的业务流程重塑。因此目前,在政务数据共享领域,存在办事入口不统一、平台功能不完善、事项上网不同步、服务信息不准确等诸多痛点。

2、区块链技术改造力分析

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数据加密等特点,这为跨级别、跨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了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环境,大大降低了电子政务数据共享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区块链技术的改造力具体体现为:(1)利用数据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实现对数据调用行为进行记录、出现数据泄露事件时能够准确追责;(2)允许政府部门对访问方和访问数据进行自主授权,实现数据加密可控,实时共享;(3)解决数据孤岛等问题,实现统一平台入口。

3、案例分析——政务链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本身根本无法解决数据孤岛、数据低质和数据泄露等问题,所以诞生了一大批借助区块链技术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的公司。比如矩阵元作为专注于分布式可信数据交换与协同计算服务商,其推出的安全多方计算(MPC)已经成功应用于航天、医疗等诸多领域。就政务领域的数据共享而言,众享比特在政务领域也已经开展诸多的实践案例。比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某省级财政厅下辖各地市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实现共享,为株洲市政府建立区块链敏感数据审计平台等等。经过实地调研之后,最终我们选取了更加专注政务领域数据共享的“政务链”作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1)公司简介

智乾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区块链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业务,公司经过历时7年的技术积累,研发出了一套全新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政务链(GACHAIN),首次将区块链与电子政务相结合,建设一个信息存储安全、资源共享同步、服务响应迅速的电子政务生态系统。

政务链作为重点考察项目,被收录进中国工信部发布《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是国际上首个可创建主权分层级管理的公有区块链项目。政务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政府机构、经济数据、金融交易等多个政务领域结合,开发了管理部门机构、智能合约和接口的多级权限管理系统。也就是说,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中,组织和个人可以创建独立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创建者拥有绝对的管理权限,可以创建各种应用程序,实现各种事务流程,创建者或授权账户对该环境中的事务可以进行变更、撤回、删除等操作。

 

政务链多级权限管理系统示意图(以身份管理系统为例)

image.png

图片来源:政务链

 

政务链是基于DPoVE(授权生态价值证明)共识机制的全新区块链底层协议。为了满足政务、商务和监管方面的要求,独创了“智能法律”机制,将智能合约置于智能法律的框架之下,并将智能法律的制定权限交由各政府部门、主管机构,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和监管的政务、商业和金融业务的区块链生态系统。

 

政务链神生态统

 

image.png

图片来源:政务链

 

(2)具体案例

近年来,广州市南沙区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着力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高效协同的一体化综合政务服务行信息平台。

政务链与广州市南沙区政府展开区块链政务合作,用于处理政务区块链中不同生态系统的协同流程,推动政务服务的多部门资源共享,缩短流转办事时间,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具体而言:

一网通办:统一行政审批平台入口,避免多次递交资料与多部门重复审核,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数据可控共享:实现政务服务的多部门资源共享,做到精细化管理;

精准追责:对数据调用行为进行记录、出现数据泄露事件时能够有效精准追责,创造良好的政务生态环境。

(二)数字身份市场

    1、行业痛点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身份已经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在各种网购平台商,我们都需要经过各种手段进行网络身份的注册、登录、认证和传输。网络身份信息可能包含自己的银行账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涉及隐私和财产安全的敏感信息,数据泄漏风险不容忽视。

但是目前情况下,由于每个服务平台都有着自己的服务系统及数据库,导致用户每一次都不得不重新进行登记。如此一来,一方面,每个用户的数字身份具有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不利于我们进行应用和管理。另一方面,我们的个人信息经常会遭遇身份泄露、盗用、欺诈等问题。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急需相关部门或组织重新构建一套完整可行的数字身份管理体系,既能确保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又能享受到互联网所带给我们各钟生活上的便利。

2、区块链技术改造力分析

借助于区块链技术,未来我们每个人的数字身份将有可能形成一种协作的、透明的身份管理方案,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完成身份管理和接入认证。

我们在评价数字身份是否可信的时候,往往需要着重考虑三个维度:身份自主权、数据安全、个人隐私。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技术,用户拥有对身份数据进行选择、授权、删除和恢复的权利。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用户可以对相应数据进行授权,从而确保用户对自己的身份数据享有绝对的“自主权”。此外,由于在区块链上存储的仅仅是Hash值,并不涉及交易数据和用户隐私本身,从而完全杜绝了泄漏数据和隐私的可能性。

3、案例分析——IDHub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身份已经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层面,目前,爱沙尼亚、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纷纷推出数字身份系统,不仅大大提升了公民的办事服务效率,同时也节约了政府公共服务成本。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早在2014年10月,爱沙尼亚便宣布向全世界所有人开放“电子公民”(e-Residency)身份证服务,这也是全世界首例电子公民项目。除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心化身份系统,以Civic、uPort、Evernym、IDHub为代表的公司也推出了各类去中心化身份系统。经过实地走访调研之后,最终我们选取“IDHub”作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因其是国内公司在数字身份领域的领军公司之一。

(1)公司简介

IDHub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身份应用平台,致力于对个人身份的有效性、真实性、唯一性进行合理验证,帮助用户建立完整、可信的“自主身份”,最终实现以数字身份链接一切(包括社会服务、数字资产、数字生活等)的愿景。

IMI(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Identity)数字身份是依托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基于可信数字空间构建的真实的自然人和法人信息的智慧多功能身份认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扫描App中的二维码创建自己的数字身份,由具备相关认证权限的组织或个人认证之后,可以授权第三方服务平台查询或使用。

数字身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传统中央账户模型,另一类是基于自主身份模型。传统中央账户模型是基于对单一方形成的身份认证体系的信任。传统数字身份(身份证、护照号)只提供一个不可篡改的ID序列,不能满足复杂的应用场景对身份信息的完整需求,只能是众多信息中的一项而已。而自主身份模型则不依赖单一方的信任体系,而是以图谱方式重新定义“身份”内涵。

IDHub的定位就是一个身份平台,而非单纯意义上的身份认证。身份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声明自己具备某种值得信任的属性,但平台本身并不做认证,认证是由具备权力的其他参与方共同完成(如公安部门)。身份平台能满足用户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对身份信息的完整需求。在技术架构上,IDHub使用的是一套“可验证声明架构”,确保在不同场景下,验证机制灵活可靠。声明管理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

 

可验证声明技术架构

 image.png

图片来源:IDhub

 

Holder:从发行者获得可验证声明,并有选择将其提供给检查员;

Issuer:向持有人发出可验证声明;

Inspector:请求持有人的可验证声明,以便对其进行认证;

Identifier Registry:全球唯一的数字身份创建和验证,注册管理机构必须以自主的方式管理数字身份;

Repository:存储和策划持有人的可验证声明;

Verifier:代表检查员核实可验证声明,如检查员可以通过某些行业特定的业务规则来提供更深入的验证。

(2)具体案例

2017年6月,基于IDHub技术的IMI数字身份系统在佛山市禅城区正式启用。IMI数字身份系统作为统一认证接口,包括了130多万常住人口的用户画像,用户在取得实名认证服务权限后,可以获得公积金查询、交通违章查询、水电燃气费查询等多项服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禅城公证业务也已经与IMI数字身份系统打通,为行政及社会公共服务系统提供了可信的数据依据,包括驾驶证登记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婚姻状况信息等等。公证处将公证书上传至公证区链块,当其他部门需要核实其出具的公证书时,通过P2P的方式调取电子版即可,大大提高了审查核实工作效率。此外,以后,申请人在其他部门窗口申办相关事务时,其他部门可调取该申请人曾提交给公证部门的相关资料,从而实现相同材料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认,有效解决过去一直被人们所诟病的由于信息孤立带来的获取难、核实难、效率低的难题。

(三)数字发票市场

1、行业痛点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十分迅猛,电子发票行业也进入全面推广、广泛应用阶段。相对纸质发票而言,电子发票在发票开立、申报、留存和成本等多方面有着诸如优点,比如实时性、交互性、低成本和易存储等。

然而,目前,我国的电子发票行业在监管、使用、数据共享三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共享难、流转难、归集难、查验难等现象成为行业发展“绊脚石”。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复报销问题。因为电子发票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具有数据复制的完全无差性,所以电子发票很难确权,常常导致电子发票重复报销的问题。当前,这一问题主要通过管理手段辅助解决,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2、区块链技术改造力分析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共享、隐私保护等特性,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系统可以追溯发票的来源、真伪和报销等信息,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真假难验等难题。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发票系统,可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确权:确保电子发票信息在产生和存储过程中的唯一性,实现确权认证;

真实:企业或个人电子发票上的数据信息在产生和存储过程中无法伪造、不可篡改,确保数据真实;

信任:基于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机制从技术层面上建立起不同企业、机构和个人各方之间的信任。

3、案例分析——航天信息

数字发票无疑是非常诱人的蛋糕。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东港股份与井通公司就数字发票及区块链技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生态圈。今年8月10日,腾讯也联合深圳市税务局在深圳市国贸旋转餐厅开出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但是,我们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航天信息早在2016年就已开始深入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其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系统也已经在北京、山东、湖北、安徽、宁夏五地试运行状况良好。毫无疑问,航天信息是区块链数字发票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因此,我们选取“航天信息”作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1)公司简介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以信息安全为核心技术的IT行业高新技术国有上市公司。

面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机遇,航天信息积极贯彻集团公司“大防务、大安全”的发展理念,依托航天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大型工程的丰富经验,重点聚焦IT民用领域,业务领域涉及政府及行业信息化,重点发展税务、政务、公安、交通、金融等行业的信息化市场,并积极拓展企业的信息化市场。

事实上,航天信息从2016年就已深入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今年7月11日,公司在北京召开以“数聚生态智领未来”为主题的上市15周年新品发布会。在本次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区块链平台及应用。该平台支持企业快速构建区块链网络,提供可靠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第三方审计及监管、丰富的运维工具、完善的隐私保护方案、高效的共识机制、高可用的智能合约、海量数据存储与查询、动态扩展能力等特性,满足大部分用户对应用场景和安全可靠的使用需求,能够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进行资产管理和数据流转,适用于电子发票等诸多需要构建信任体系的业务领域,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协作效率。

(2)具体案例

航天信息借助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共享、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等特性,开发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北京、山东、湖北、安徽、宁夏五地试运行状况良好。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系统网络示意图

image.png

图片来源:航天信息研究院

 

在上述航天信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系统中,税务机关、第三方服务平台和各大企业自建平台,共同搭建数字发票联盟链,对数字发票的开具、流转、报销和存档全流程进行管理,实现了第三方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解决了传统电子发票系统的监管困难和重复报销等问题。

1、税务机关、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作为监管部门加入区块链,统一制定区块链的运行标准和合约条件,负责系统的运行和制度监督者。

2、第三方服务商可通过在税务机关授权CA证书的情况下,加人区块链作为电子发票产生节点。作为区块链发票产生者,第三方服务商负责将开票企业间接接人到区块链系统。在电子发票产生的过程中,第三方服务商需要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字发票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以保证数字发票的唯一性;

3、企业也可作为发票报销入账的发起者,通过第三方服务商系统向区块链发起报销人账请求操作。第三方服务商在区块链中查询相关电子发票信息,实现入账报销操作。

另外,由于区块链系统具有不可篡改性和确权性, 可以授权第三方服务商向社会公众提供查验接口获取区块链上的发票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东港股份下属的瑞宏网与国内率先从事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井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共同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生态圈。

四、“区块链+政务”的发展趋势

(一)未来“区块链+政务”能否落地主要取决于政府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去中心化改造

当前,电子政务体系内各个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问题仍然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众所周知,政务服务平台涉及大量公民、企业的敏感信息,极易遭受黑客攻击导致信息泄露,甚至存在内部人员泄密等情况,数据安全问题绝对不容懈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政务领域,数据共享往往难以真正推进的最大难点在于政府部门作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不可能接受完全去中心化的业务流程重塑。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区块链+政务”能否真正实现主要取决于政府是否愿意以及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去中心化改造。

(二)“人工智能+区块链”共同推进“区块链+政务”快速发展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要想发挥出他们的应用价值,都必须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之上。但现阶段,数据孤岛、数据低质和数据泄露等问题普遍存在,大大限制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挥空间。但是,区块链技术恰恰在这些方面能够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挥更大价值。

正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那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高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对生产力成功实现了改造,而区块链从生产关系的角度降低了组织之间的协作成本,对生产关系成功实现了改造。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融合应用的一个典型场景就是区块链实现了数据共享,再借助人工智能能够挖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这在政务、征信、金融、医疗等很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三)区块链可以更好地帮助制度创新落地,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融合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我们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通过技术规则取代现行法律和法规的趋势开始慢慢形成。尤其是自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出现以来,将法律规则转化为技术规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将法律写入技术、硬件或软件设备的做法也日益频繁。

不可否认,我国的制度创新的脚步落后于技术创新,在探索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方面,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理念——“代码即法律”,通过技术来落实制度,双向赋能区块链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更大的应用价值。

(四)区块链赋予自组织在未来跨主权的全球性政务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基于区块链的经济组织不是靠人,也不是靠公司来运行的,而是靠一套数学算法来运行的,将诞生一种崭新的商业文明——分布式商业。比特币就是一个分布式商业的最伟大的实验,所有的产权是开源的,所有的组织机构是非盈利的,没有股东,没有董事会,没有管理层,没有员工,演变成了一个自主治理的自组织。自组织是分布式商业时代的主流的组织形式。

作为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Elinor Ostrom研究发现,在很多公共经济事务治理当中,尤其在涉及跨主权、跨经济主体的全球性公共经济事务中,比如全球变暖、水污染、反恐等问题上,自组织有很多市场竞争和政府管制不能带来的好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之外,将出现第三只手,也即是“自组织”。区块链将必定利用算法和数据规则赋予“第三只手”更大的能力,在跨主权、跨经济主体的全球性公共经济事务中发挥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

2、智乾区块链,《2018政务链白皮书》;

3、IDHub,《IDHub_whitepaper_v0.4.2》;

4、张庆胜,《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系统研究》;

5、黄震,《区块链赋能监管科技 未来大有可为》;

肖风,《自组织的区块链未来世界,还需要公司制度和产权保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