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人大网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全文,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电子支付服务者的责任和义务的综合性法律。《电商法》共七章89条,预计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有对实践中一些争议问题现实经验沉淀成文,也有对电子商务经营者义务、基本规则和平台责任等作出奠基性规定。这部关乎互联网电商行业格局的法律由全国人大财经委主导,历经三次公开征求意见、四次审议,并经过各方利益的反复博弈才最终落定。消费者保护力度与平台责任不断被加强,正式落地的自然人网店登记制度也将冲击众C2C电商平台。
究竟为何《电子商务法》落定耗时如此之长?电商法的出台意味着什么?日后能否真正提高电商服务水平呢?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上财MBA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上海市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第一时间就这一话题做客《非常解读》,为大家带来今日话题分享:如何解读《电子商务法》?
劳教授指出,作为国内第一部也是全球第一部的电商领域第一部跨界大法,本部法律涉及市场主体包括消费者保护、隐私、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为实现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发展,立法者一直在监管的约束与创新的发展间寻求平衡。对于“加大电商违法成本”的呼声,劳教授认为违法成本将因为这部法律的落实而大幅提高,此举也将预示着如今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商行业良性发展、规范电商整体行业体系的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与电商行业发展也会进一步提高。
针对“电商平台未尽到资格审核义务,最高罚款200万元”这一条法规,劳教授通过解读部分商家未来全面升级商家的入驻系统举措中提及的“接入公安系统来验证身份信息,确保静态采集的照片与公安系统留底图像一致,同时采取人脸采集与活体检测技术,通过人脸采集动作交互的方式确保是本人在线表达入驻平台的意愿,在入驻系统完成升级之前,品牌对入驻主体的身份全部实行人工审核”,从而进一步指出——包括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手段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电商领域的规范性管理,尽管人工审核与技术将如何确保尽到资格审核的义务仍待商榷,但未来技术发展在电商领域的作用将不容小觑。
谈及假冒伪劣能否通过电子商务法被彻底杜绝时,劳教授指出假冒伪劣的商品发展空间会因为此部法律的出台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挤压。正如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拼购消费,劳教授认为拼购本身并没有错,从经济学本身来说,消费到了一定量后可以和供应商有一定讨价还价的空间,而且山寨货的存在部分来源于消费市场。而电商法的出台,将会使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担当其一定的责任。作为电商公司而言,他们往往都有足够的科技手段,从第一步开始杜绝假货,换言之从技术上有望通过设定专业的特定词库、不断丰富与扩充“山寨词库”来释放知识产权保护被挤压的空间。
此外,对于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劳教授点评到在电商法中增加的环境保护义务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快递带来的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本部立法为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调,可降解的包装、绿色仓储运输等都将是良好的尝试。电子商务法只是抛砖引玉,在明确权责关系的基础上,专门法律的出台将促使平台经营者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尽到品牌的责任、提高电商服务水平。如在法案的六十五条中所明确的“将电子商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劳教授认为在法规的保障下,线上商业活动将可期被市场平等对待和与线下商业加速融合发展,而围绕诚信体系的建设、电商的标准体系与信用评价,通过标准去助推服务水平的提高,将会迎来中国电商更为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