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都做好简政放权"减法" 营造最优发展环境
来源: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8-09-28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进正当时。40年来,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始终紧跟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各项工作连创佳绩。本报今起推出“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回顾盐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梳理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盐都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的经验成果,从而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前行力量,担当时代使命。敬请垂注。

改革开放40年,时代的步伐踏上新节点。勤劳勇敢的盐都人,正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大地火热开展。

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服务群众意识越来越强……盐都正在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

9月25日,记者在高新区东山精密产业园无尘车间内看到,一台台先进装备一字排开,数百名员工正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件件LED封装产品陆续下线。

作为我区迄今单体投入最大的工业项目,东山精密电子项目于2017年5月签约、7月开工建设,不到9个月就建成投产,其建设过程一次次刷新了盐都项目推进“新速度”。

项目方表示,该项目之所以能得到超序时推进,是因为区政府提供了“一站式”的审批服务。“工商手续办理需要一周时间,但在盐都一天就办结了。环评的相关手续,一般最少要半年,而盐都2个月就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都是盐都行政审批快速高效的一个体现。”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计亚春举例说,“盐都的服务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为诸多像东山精密这样的项目建设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只是我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剪影。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积极探索清单管理、集中审批、分类监管、优化服务等改革路径。在全市率先完成权力清单标准化编制工作、率先完成编制“一表两清单”和“两库一平台”工作,盐城高新区被列为全省首批省级以上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今年,我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用足用活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政策,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引导、一端服务”的“四个一”创新工程,不断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变“百姓跑腿”为“数据跑腿”,涉及民生、商事登记、项目投资建设的1021项审批事项,已经开通了“网上申报”功能,全面实现了EMS快递寄送服务。

做强监管创新的“加法”

“大纵湖镇晨阳村二组村民袁某养殖水面64亩,合同2014年就到期了,到现在都没有进平台交易。”“好,我们立即组织调查核实。”这组对话,是区纪委与区委农办在联合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专项督查中发生的真实一幕。作为全省13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我区率先在全省建立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网,探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保值增值、还权赋能的现实路径。截至目前,我区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网共发布工作动态5653条,四务公开13982条;村级预算全部公开;资金申请审批使用12283笔,金额10.41亿元;资产租赁和资源发包申请审批分别429、277笔;系统累计交办预警2614次,转交纪委317次。

“盐都三资管理信息网最大的亮点就是以产权交易为核心,将原先分布在不同系统的农村集体资金数据、资源测绘数据、资产清查数据、产权交易数据全面汇集、关联、入库,并把静态数据变成动态管理。” 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副主任蒋旭伟介绍说。

实践证明,“三资”监管“盐都模式”对遏制农村基层“微腐败”和增加集体积累、助推经济薄弱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我区始终坚持高质量跟进监管,护航农村集体“三资”可持续发展,不断放大“三资”监管“盐都模式”品牌效应。为此,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农办组成专门督查组,加强监管创新,对各镇(区、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专题“对监督的再监督”。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我区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脚步从未停歇。1984年,全面实行包干到户。1990年,在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中推行“两田制”即:人口分口粮田、劳力分责任田。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承包经营的法律地位。1999年,全面完成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期间的1997年,开展了以政务、财务和农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工作,防止了村组集体资产的流失。2001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农林特产税,配套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合村并组等多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做大优化服务的“乘法”

“到区电子政务中心补办社保卡,只用在服务窗口验下身份证,填个表,几分钟后就能从自助制卡机取卡了,真是太方便了!”日前,高新区潘黄街道居民张先生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经历。

为使群众享受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我区全面实施“一窗受理”,避免“多头跑”。综合考虑办理事项领域、办理流程关联度、办件量多少等因素,重新整合不动产交易登记区、商事登记区,新设投资项目审批区、社会事业区,共设置七大类综合受理窗口,窗口精简率达46.3%。组织“一窗通办”业务技能培训,积极培养“一岗多能、一人多专”人才,着力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数据网上传输、统一窗口出件”模式。

在2017年建立的企业项目数据库的基础上,针对“一窗受理”改革涉及多部门并联业务的需求,我区建立区域评估、数字化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多证合一、证照通办、证照分离等制度,进一步拓展数据共享应用,初步实现在政务服务大厅内企业提交过的材料、发放的证件不再重复提交,为高质量实现区“2330”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我区已完成6210项权力清单和办事指南编制入库工作,编制核定1021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配置在线申报功能,在线率达100%,实现事项受理、审批“一网通办”。企业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三证照”办理环节由32个减少为18个,精简43.75%;申请材料由148件精简到50件,精简66.22%;办理时限由88个工作日压缩到35个工作日,精简60.23%。 规范编制全区1021项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指南,集中梳理公布“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共1011项,不见面率达99%,广大群众充分感受着“最多跑一次”的便利,为推动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