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保走出去该总结教训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18-10-12

不久前,肯尼亚警方和移民局以“严重威胁肯尼亚国家安全”为由逮捕了中国某安保公司5名工作人员,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由于肯尼亚方面没有从现场搜出枪支弹药等任何致命武器,所以从性质上说,所谓“威胁国家安全”显然言过其实。

但是,这一案例却为过去几年来热度不断提升的“中国安保公司走出去”浪潮带来了一次认真思考和反省的契机。从行业发展来看,笔者认为,此事也为积极拓展国际业务、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的国内安保企业敲响了警钟。

境外的国情、社情、民情也很复杂,且我们了解程度有限。因此,走出一条“因地制宜、步步为营、统筹兼顾、利益分享”的发展之路,需要国内安保公司付出更多努力,也需要更多耐心。

一是加强交流。安保企业在“走出去”前必须充分酝酿,实地考察。与驻在国警务、商务、防务等部门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就创建安保公司及未来业务开展进行充分协商,努力争取驻在国的认可与支持。同时,也需要与驻外使领馆、中资机构、有关企业等密切接触,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二是遵守法律。安保行业在世界任何国家都会受到严格管制。除遵守驻在国相关法律法规,还要遵守“特别的”监管规定。据了解,在非洲某些国家,防弹衣、监控摄像头等非杀伤性物资已经被列入管制范围。所以,安保企业“走出去”前必须把这些限制了解清楚,才能保证今后的平稳运行。

三是行业互动。在国外陌生环境中开展安保服务容易受到对手的打压,这就需要与当地安保公司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根据有关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国情、地情,可以考虑成立全资子公司,或合资控股公司,或驻外办事处。有实力的公司甚至可以考虑并购重组当地保安公司。开展项目业务时,可以找当地可靠的安保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可以采取一方出安保方案,一方出人员的合作模式。

四是依法用工。就非洲来说,虽然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劳动法律还是比较健全和详细的。比如,规定最低工资和雇员的居住条件,规定不得对雇员罚款和其他经济处罚等。用工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员工交纳各种保险和工资所得税。因此,熟悉并遵守当地劳动法律,依法用工十分重要。最好雇用当地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负责劳资管理,避免因不熟悉当地劳工法律所带来的诉讼损失。

五是社会公益。在任何一个国家,做好公益事业都会为企业在社会和民众中塑造负责、亲民的健康形象和良好信誉。刚走出国门的安保企业在当地民众基础比较薄弱,开展业务困难较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更好融入当地社会,方便业务的开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就现实而言,中国安保公司在海外合作产生的成功案例目前还很少,如今仍处于前期摸索阶段。这些保安公司走出去大多在国外有相应的合作伙伴,有的是成立合资公司,有的是服务外包,都处于磨合阶段。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以目前发展的势头,可能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作者是北京中安华盾咨询公司信息中心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