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五化”推进服务型政府
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18-10-25

   “我补办的身份证不到十天就收到了,解决外出的麻烦,真的很高兴。”近日,收到新身份证李师傅高兴地跟邻居说。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的重要窗口,更是承担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和管理的主平台。近年来,新宁县坚持“五化”,强力推进服务型和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取得良好成效,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加强实体大厅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现代化。政务服务大厅是为群众办事主阵地,该县一方面狠抓硬件建设,新建县市民服务中心,建设面积1.92万平方米,明年即可投入使用;全县拥有28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4个,其他有审批职能的单位部门都实现了集中办公和管理;16个乡镇都建设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各村都建设不少于24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站,工程也进入扫尾阶段。三级服务阵地的建成,实现“多门”变“一门”,夯实为群众办事的基础。另一方面狠抓软件建设。紧扣服务主题,拓宽服务路径,积极推行全程代办、上门帮办、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减证便民,取消重复材料,严格收费标准。近年来,全县共取消了41项证明材料,减少了48项中介服务事项,解决了证明材料过多过滥和“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突出问题,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营商环境更优化。今年5月,该县县公安局分中心实施“最多跑一次”服务,为让群众不走回头路,申请人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规定下,一次即可办理申报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的全部手续;不动产登记中心压缩办理时限为10个工作日,要求年前实现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目标。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该县按照市政府《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形成“一网一线一库两厅两平台”政务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力求在11月底前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确保审批平台在11月底前完成与市级一体化平台对接,实现政务服务中心事项网上办率不低于60%,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中心比例不低于70%,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时,推行实现“最多跑一次”省、市、县、乡、村(社区)全覆盖,达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目标。

推进政务公开试点,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该县作为全市唯一纳入全省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重点围绕重大项目建设、财政预决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规划、税收管理和公共法律服务等9个方面,梳理出行政权力271项、公共服务事项52项,编制出规范标准的目录清单、实施清单和流程图;建立了政务公开方面制度和管理办法21项,从源头上规范政务公开,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新宁经验;同时在县政府网站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全面公开法规政策、通知公告、行政审批、办事服务、行政执法、政府预算和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等,坚持简政放权、行政权力运行、重点领域信息、社会关注热点等方面的全公开,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

以服务高效便民为目标,实现日常监管制度化。通过建立“系统机制”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提升办事效率。推行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督系统,将26个窗口单位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和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实行网上办理,并列入电子监察系统监察范围进行监察,办理情况可实现在线监督、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和投诉处理。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对擅自增加或改变申请材料、违规设置办理条件等行为,强制停止实施;实施事项限时办结制度,对即将超时办理的事项,进行实时预警,及时提醒相关单位加紧办理;对超时未办的事项进行黄牌、红牌警告和督办;建立公开和投诉机制,健全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公开机制和投诉举报“12345”受理机制,拓宽公众参与监督的途径和渠道,及时发现和查处推诿扯皮、违规办理等问题。

整合政府服务热线,实现民生热线集成化。该县自2014年开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成了群众的“百事通”,也架起法治政府连心桥。目前,正整合全县各部门的服务热线,拟将除110、119、120外的服务热线统一归集到“12345”平台,实现“12345”一个号码管呼处,24小时接听、接受和答复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举报等事项,让群众更方便更快捷的反映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1-9月,热线共呼入4889次,呼出4109次,受理群众有效诉求1332件,办结1305件,办结率为98.71%,群众满意率达到99.32%。 (余达 李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