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网络建设综述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8-11-05

让“商丘好故事”充盈网络空间 ——我市网络建设综述

2018年的夏天和秋天,商丘成了名副其实的“流量王”——电影《李学生》仅首映式就吸引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等576家主流媒体和182家自媒体转发,总阅读量超过1.6亿次,播出至今,总点击量超3亿次。10月17日,短短两个小时,在线观看华商节开幕式暨拜谒仪式的就达600万人次。随后,通过报、刊、台、网、微、端等不同平台多种呈现、融合传播,总点击率突破4.2亿次。讲好“商丘好故事”,让“商丘好声音”充盈网络空间,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这是我市网络强市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为让“商丘好声音”占领更多阵地,我市积极推进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全市光缆覆盖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已实现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和842个贫困村光纤接入全覆盖。

打造正气充盈网络阵地

在人民网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中,微博商丘位列河南省十大党政新闻发布微博中第一位。多年来,微博商丘始终占据河南省十大党政新闻发布微博第一方阵。目前,粉丝量144万,今年上半年编发各类稿件1500多篇,转发量达10万次。网络是弘扬主旋律的主阵地。牢牢把控主阵地,才能打好主动仗。

市委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全局性重大举措,摆到了突出位置,出台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及关于网络舆情联动回应处置机制,明确了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员干部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具体责任,失职追究责任,形成了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总落实、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

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使其牢牢占据网络平台首页、首屏、头条,让党的旗帜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党的声音成为网上最强音,让广大网民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让理论真正武装群众。

主旋律绝不能“板起脸”,要生动有趣接地气。为此,我市坚持移动优先、强化融合传播,以文字、图片、图解、漫画、微视频、微信长文、H5等多种表现形式,推出了有关“商丘好人”、电影《李学生》、华商节一大批具有广泛传播力的精品力作,全面展现我市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火热场景和生动实践。

譬如,“冰凌哥”,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点击率突破2亿次,其事迹上了人民日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为“商丘好人”添了彩。为营造喜迎华商节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推出《你好!我是商丘!》、经济日报客户端《刚刚,河南这个市7分钟高清形象宣传片震撼发布!》、大公网《全球华商嘉年华魅力商丘迎天下》、凤凰网《讲真,你了解华商节吗?》等大量融媒体报道,融合传播、同频共振,由聚变到裂变,在网上网下引发关注。

几年来,我市不断创新网上传播方式,用好“北京话”,讲好“河南话”,转好“商丘话”,说好“网民话”“百姓话”,将党的创新理论,将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将商丘的生动实践,用网言网语实现网上广泛传播。

再清亮的古琴,也难免有乱符,再正气充盈的空间,也难免有杂音。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安全工作,我市研究下发了《商丘市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精心组织开展了属地网站自查和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治理。目前,针对全市10681家网站已全面筛查完毕,发现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站12家,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账号50个,并对317家网吧进行了整改。

网上舆情,预防是重中之重。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化解于无形。为此,由市委网信办牵头,实施舆情风险点提示制度,月初根据时令节点进行网络舆情预判,并给各个相关部门下发舆情风险提示单。每月,召集网络舆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舆情风险研判会议,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商丘市网络舆情及时回应联动处置“七步工作法”,形成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准确研判、督办处置、协调联动、快速回应制度,积极有效引导网络舆情走向,把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让互联网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截至10月底,市委网信办今年通报给各市直单位、各县(市)督办处置665件。

预防和打击并重,是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确保网络空间清朗的“撒手锏”。严厉打击网络色情、赌博、诈骗、制售贩假、黑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各类网络违法犯罪为重点,相继部署开展“净网利剑”“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净网2018”等专项行动和假新闻、新闻敲诈问题整治,关停公众号账号3个,共侦办各类涉网案件1968起,配合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563人,共破获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8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7人。

数字经济成高质量发展亮点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有大作为。”

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拥抱时代”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商丘”。为“拥抱时代”,我市积极推进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如今,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已入驻企业近2000家,涵盖针织童装、工量具、食品等20多个品类9000余种产品,累计交易额接近35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204个产业带中第13位。

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更是互联网技术推动的商业蜕变。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网络强市建设,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网络经济加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我市积极推进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光缆总长度达71.8万皮长公里,光缆覆盖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全市已实现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和842个贫困村光纤接入全覆盖。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我市着眼抢占信息技术发展制高点,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017年,全市共有113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改造;7家企业被评为河南省智能制造试点企业、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2家企业被评为河南省“互联网+”工业创新示范企业。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6月27日,我市面向社会一次性公布市级首批“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妥)”事项清单557项。市交警支队简化机动车登记程序,推行缴费支付电子化,做到受理、审核、缴费、发证“一次排队、一次办结”,确保群众办理业务“只跑一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我市鼓励政府各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通过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

推动“一网通办”。我市积极开展市直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对接,针对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等35家具有高频办事项的市直单位列出对接时限,按照工作计划,有序推动业务信息系统对接工作。如今,融合对接已完成。提高“数据跑路”效率。我市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成了全域一体的商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市5456项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了审批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截至10月15日,累计收件98691件,办结96532件。

建村级便民站实现“就近能办”。在已建成的市县乡三级政务网络的基础上,将政务外网延伸覆盖到市区117个社区和153个行政村,并建成了8个社区、4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实现了政务服务四级联动、全域一体、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为帮助基层群众能够就近办事,下沉社区(村)办理、受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达120项,推动面向个人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切实解决群众就近办事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构筑便民普惠平台是提高群众获得感的又一有效举措。按照“一个移动端畅享所有服务”的设计理念,我市自主研发了商丘便民网,自6月21日上线运行以来,已有140483名注册用户,实名认证107813人。商丘便民网依托商丘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数据资源中心5.23亿条数据,将审批服务、社会服务、公益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出了真正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了便民服务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