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还在路上
来源:深圳商报 更新时间:2018-11-16

 智慧城市建设还在路上

5G或将成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新基石

 
昨日,高交会6号馆智慧城市展。  记者 钟华登 实习生 何晓玲 摄

 记者 陈姝

走过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试点阶段, 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从2015年开始向着“互联网+智慧城市”过渡。高交会的智慧城市展办到了第五届,今年的8大主题包括智慧城市生态圈、通讯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移动应用和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覆盖了生态、底层技术、应用和产品等不同层面。出席昨天“2018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的专家表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强调“以人为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BC)等新技术将推动智慧城市走向新阶段。

深圳位居中国智慧城市首位

广义的“智慧城市”指的是通过物联网,把被值入城市物体的智能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城市数字空间与物联网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展主办方IDG亚洲副总裁朱东方告诉记者,高交会智慧城市展从 2014年开始设展,“起初关注便民服务,然后到智能家居。深圳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后,展览开始引入‘新型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随着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他说,越来越多的细分智慧城市题材也在展览业出现,如智慧医疗、智能建筑等。

德勤《超级智慧城市报告》称,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中国在建500个,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90个),第一梯队中位居首位的是深圳。IDG下属调研机构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报告中提到,2018年亚太地区(日本除外)用于智慧城市计划的技术支出将达到30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会增至544亿美元。

朱东方称,智慧城市建设在固定式监控摄影机、先进公共交通、智慧交通管理和智慧戶外照明等方面发展迅速,这些技术支出占2018年智慧城市总体支出的比例将超过35%。到2022年,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车联网以及穿戴式联网裝置将成为两大主要成长方向。

“再好的方案,市民不用就是白搭”

日前,“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在网络爆红,被网友称为“全世界最奇葩的衙门”。网民们评论的画风一改吐槽,而是大赞“良政”。实际上,随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越来越清晰和透彻,“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衡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在高交会上,智慧城市的展示也围绕着“人”来展开。比如华为的展台就以“市民的一天”为视角,从早上起床-出门-工作-办事-学习等业务场景出发,将市民在城市的生活串联,展示未来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这样的美好生活不是“画大饼”,深圳已制定《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要建成的目标是: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和一屏智享生活。到2020年,实现政务服务“一号走遍深圳”,企业有望办事不出区,个人办事不出街。

在昨天的“2018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把这种惠及全民的智慧城市建设概括为“让数据多跑腿,让人车少跑路”。“如果不了解城市里人的因素,很难把智慧城市做好”。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高交会上说,再好的方案,市民不用就是白搭,除了要投入建设智慧城市,还要让市民理解技术是怎么回事。他说,智慧城市要先从智慧小区一步步往上做,从了解用户需求做起,但也不要高估人们对技术的接受能力。

文思海辉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灵羚科技CEO林怀谦认为,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的先导,“互联网+政务”的服务形态应该是“一网、一门、一次”,但这一过程中难点仍然不少。如“一网通办”,数据的背后是权力,一网意味着要对流程进行“再造”;只进一扇门,这对办事人员的挑战很大;最多跑一次,如何从大城市延伸至乡镇?

智慧城市建设是“造人”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合称ABC)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给智慧城市添加了技术驱动力。在安防、交通、政务等诸多场景下,尤其是AI展示出了创新改造者的姿态。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ABC应充当什么角色?

“华为云是载体,AI是引擎”。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谈及华为提出的“城市智慧体”概念时说,“智能”是把AI依托在信息化平台和底座,将场景有效结合,“对城市重复性场景提升效率,对经验类体验类的场景提升产出”。

韦青认为,这一轮AI是数据驱动,数据的处理和采集是关键,有了数据未来才有应用,这才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有了数据这个远方电厂,还要有输电能力,比如5G。5G来了,最重要的不是速度更快,而是时延更低。”中兴通讯政企中国副总裁张军也认为,智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同时,需要新的基石,这就是5G,它能催化新技术走向成熟,及智慧城市云网生态升级。

“我们走到了智慧城市长期发展路线中的一个小节点”。韦青说,现在所谓的AI,更精确来说是机器智能。他打比喻说,你可以把人看成一台有意识的“机器”,做智慧城市不是造机器,而“重造”一个人,得有思维、有习惯,还得有条件反射。

英国元计算实验室创始人段晓明认同韦青的说法。他认为,现在的AI做太多应用只是叠加,还需要做基础研究。他以智慧交通为例说,“智能交通现在还在摸索阶段,没有领跑者,如果哪一天我们的智能交通能做到像鱼群迁移一样高效,鱼群的奥秘没有破解,智慧交通也要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