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公安科技信息化走过的发展之路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18-12-18

紧跟时代前沿,激荡创新发展磅礴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信息化工作巡礼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40年公安工作发展史,是一部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不断开拓创新的奋进史,更是一段科技信息化与时代发展脉搏共同跳动,科技不断推进公安工作进步向前的光辉历程。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这是公安科技信息化走过的波澜壮阔发展之路。40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战略布局、基础建设、数据汇聚、业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而今,面对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公安部党委正带领全国公安机关积极推进公安大数据战略,在科技创新、数据共享、安全保护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全面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辟新局面:

响应时代召唤,科技发展推动历史跨越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复兴之源。

40年前,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开放进步的国人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科技是影响国家前途命运、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福祉的一把利器。同时,改革开放后社会人财物流动空前加大,人民公安所肩负的打击犯罪、保卫社会稳定职责使命呼唤着公安信息化建设迅速破冰起航。

时有所呼,我有所应。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从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和明晰职能定位为突破口,不断开辟科技兴警新局面:1978年,公安部成立科学技术局,主管公安科技和技侦工作。1983年,公安部成立计算机管理和监察局,负责全国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及公安业务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及计算机数据的监察工作。1989年,公安科技第一次正式列入《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1998年,公安部信息通信局成立。2008年,原科技局与信息通信局合并成立了科技信息化局。

首在中央,应在四方。改革开放后,各级公安机关纷纷加强科研机构、科技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公安科信队伍。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等单位实验室率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200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单位的11个实验室被确认为第一批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科技队伍中涌现出以姜廷顺、崔道植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技专家。

2002年5月,原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毒物分析专业研究员刘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填补了公安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

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工程、使命工程。公安部高度重视,分别于1991年、1996年、2002年、2007年召开了四次全国公安科技大会。在公安部党委和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部门和广大科信民警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紧密融合,显著增强了公安战斗力。

1998年底开始实施的“金盾工程”是我国公安现代化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工期持续最长的工程项目,是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项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纳入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予以实施。工程于2003年全面启动,分两期开展建设。通过实施“金盾工程”,公安信息网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公安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建成;基本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案件办理流转、网上执法监督和绩效考核等综合应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得到拓宽充实,公安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明显提高;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基本形成……

以“金盾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国公安机关大力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从领导到一线民警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发生历史性巨变:传统的侦查手段和破案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打击防控的精准度大大提升;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公安机关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提高;信息化应用还规范了执法活动,降低了警务成本,推动队伍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新的突破。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时刻显身手。无论是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活动,还是各种抗洪抢险救灾、抗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特大灾难,公安科技信息化在历次重大安保任务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支撑引领作用。

走进新时代:

接续奋斗,公安信息化取得整体性进步

岁月无言,却记录着前进者的脚步。

这是一部属于新时代公安科技信息化奋斗者的时代华章:2013年,引入云计算技术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颠覆了传统信息化技术架构。2014年,探索应用大数据技术服务实战,大数据技术向公安各业务领域全方位渗透。2015年,主推信息共享,突破信息共享瓶颈,建成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数据成为战略资源。2016年,主抓综合性平台建设,推进合成作战、视频图像联网、警务综合、移动警务、“互联网+”等实战性、支撑性平台建设,技术与机制融合成为发展关键。2017年,主抓系统整合,条线系统整合和信息深度应用实现质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部门把握行业脉搏,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形成了涵盖1300余项标准的公安信息化标准体系,组织建设了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27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一站式工作平台“警综平台”,有效降低了基层民警工作量,新一代移动警务实现警务工作提质增效,“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数字展现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全国公安机关基础设施终端设备增加30%,通信设备增加40%,带宽提高2倍,联网视频监控终端增加4倍,服务器增加6倍,存储容量和数据规模增加10倍……

直面信息化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公安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全国基础信息化建设,促进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各部门的系统对接和条块融合,指明公安机关深化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工作的方向,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公安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不断强化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明确了以公安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发展方向。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围绕公安云计算、移动警务等出台了11个技术性指导文件,共同构成了公安信息化技术架构体系。

从上而下、以点带面,全国各地的公安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框架和实施方案也纷纷落地。这些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顶层设计,定位准、谋划好,全国“一盘棋”,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

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公安科技发展水平不一的实际情况,全国公安机关聚焦警务实战需求,全面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夯实科技基础,注重标准引领,打破条块壁垒,深化信息应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

这是捷报频传的时代:公安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构建了以数据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公安大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了数据标准化三级联动、标准与信息资源联动工作机制,刑侦、交管、禁毒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警上下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的工作格局。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实战需求,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大量关键重大的业务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了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与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地方政务大厅提供了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平台融合业务与地图展示,实现了全国公安“一张图”联网共享;反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平台等全面提升了打防管控的整体能力。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国公安机关创新应用科技信息化方法,积极推行“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天津、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公安机关建设集网上咨询、网上办事、网上管理、网上互动、网上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江苏、浙江等公安机关依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开展公安管理服务和打击防范工作,提升了管理效能,延伸了服务触角。

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公安部围绕“公安云计算建设”“警务大数据技术”等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和公安业务中心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公安科技信息化业务骨干。各级公安机关将科技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纳入“三个必训”,提升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各地利用开展岗位技能大比武,挖掘培养了一批数据分析和安全攻防实验员团队,选拔了一批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数据分析和网络管理高端人才。2016年,公安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基层报送的项目总数超过8000个,直接参赛民警近4万人,催生了一大批基层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立足岗位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

奋进新征程:

强化前瞻布局,全力打造智慧公安

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今天的人民公安,伫立在时代发展浪潮的潮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安部党委带领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审时度势,立意谋划,将“科技兴警”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强力推进,大力推进数字警务、智慧公安建设,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大力推进公安大数据战略实施。他们编制完成《公安部大数据智能化建设规划设计总体需求书》,起草编制《关于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公安的指导意见(稿)》,积极研究拟定规划设计方案实施的路线图。同时,制定了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时间节点、推进计划等;指导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安徽、广东等7省市开展大数据规划设计,确保公安大数据战略实施全国“一盘棋”。

放眼东方满目新。这是属于新时代奋斗者的英雄凯歌:

部门信息共享抵达新深度。公安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原国家工商总局签署信息共享合作协议,为落实中央个人所得税改革附加扣除、整治网约车、防范“灰犀牛”等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满足中央和地方政务服务工作的需要,延长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服务时间。截至目前,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向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上海市试点开放了有关服务应用;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税务总局等14个部委,山东、河南、四川省等27个省(直辖市),提供各类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服务累计32.7亿余条次,为政务审批、公积金查询、学籍管理等提供了公民基础身份信息核查和查询服务。

“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公安部今年两次降低公民身份信息认证服务收费标准,严格落实取消强制实名制收费政策;组织各地开展对技防产品生产登记制度取消落实情况的自查评估,形成了通过“自愿认证+行业采信”模式保障技防产品质量的监管思路;依托“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实现身份信息“一次采集,多次可用”,提升网上办事便捷度。

技防应用实现新发展。公安部基本实现了对公共区域、主要道路节点、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的高清视频覆盖和视频资源全时可用。目前,公安部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主要功能完成开发,大多数省级公安机关已建成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联网平台;一类点摄像机联网率达92.5%,为全国范围内实现视频图像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移动警务发展迈步新跨越。全国累计配发移动终端54.3万部,已有13个省级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16个省级平台处于建设和测试阶段;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部、省两级移动信息网互联互通,公安移动信息网初具雏形。各地还大力开展全国地市级移动警务应用创新,26个省的96个地市报送了移动应用266个。

科研攻关实现新突破。全面调动全社会资源推动公安科技创新,针对业务工作中的技术瓶颈和需求,推动3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集聚国内300余家优势科研单位参与科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不断展现,有力支撑了公安业务工作的转型升级。2012年迄今,公安机关已有16个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25个项目荣获公安部科学技术进步奖,703个项目荣获基层技术革新奖。

累累硕果已凝聚在史册,为时代和人民所铭记。面向未来,全国公安科技工作者将上下齐心、全力以赴,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朝向智慧公安、科技兴警新航路阔步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