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8-12-28
从早期的拨号上网、档案室翻阅资料,到如今的网络点餐、网上挂号、在线授课……互联网从遥不可及到如今走入寻常百姓家,我市互联网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翻开《安阳日报》1997年泛黄的报纸,7月23日一则《国际互联网安阳本地网正式开通》的消息,把记者带回20多年前那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时,河南省邮电管理局筹资、北京亚信公司承建国际互联网河南省网安阳本地网工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工程总投资100余万元,在外商和市邮电局数据机房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安装调试后正式向社会开放。该工程在我市开放了特服号为163的本地接入服务,可提供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信息浏览等服务项目。该工程设置拨号用户端口60个,可提供诸如局域网、专线等各种灵活的用户接入方式。随着我市本地网的开通,网络传输速率、传输质量都有了极大提高,同时原来的长途计费改为市话费,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通信费用,使用户能以最少的费用充分享受网上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真正领略“信息高速公路”的风采。
当时的市数据通信局第一任局长张增林见证了我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1997年,我市开通互联网后,邮电局便成立了数据通信局(后又改名为多媒体信息局)。当时,我市邮电局和省网联网开通路由器拨号和专线两种上网方式,7月开始大量发展用户,由于端口少,针对的基本上是企业、行政单位,工商银行安阳分行、安阳彩玻等7家单位成为我市第一批用户。1997年年底,我市邮电局开办了安阳信息港并开通了主页。“1998年,市领导去日本访问,对方的人在日本的电脑上打开了安阳信息港的主页,当时市领导都惊呆了。”张增林激动地说,“1999年3月,在市政府的推动下,我市实施了政府上网工程,市、县(区)在两年内必须完成互联网主页,直到2012年互联网开始迅速普及。”
和张增林一样,对我市互联网发展有着难忘回忆的还有市联通公司的李文彩。李文彩告诉记者:“当时,邮电局给每名职工配备了电脑上网系统,别说有多神奇了,想知道什么信息上网一查便知,工作方便了很多,提高了效率!”
随着我市互联网的开通,一批网吧应运而生。如今,还在经营网吧生意的刘勇告诉记者:“1997年,能上网的家庭很少,大多数人上网都到网吧。那时,人们网络交流除了发电子邮件,主要是去聊天室、论坛,还有后来的QQ,没有现在微信交流这么方便!”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最广、4G移动网络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市抢抓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贡献着“安阳力量”。
□记者 贺瑛 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