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小银行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透视中小银行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于江 殷荣耀  2005-11-23 11:48:21
最近,易观国际咨询公司对我国中小银行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分析了未来两年中国中小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走向,认为国外银行核心系统抢滩中国将形成冲击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始兴起,农信社省联社数据中心加紧建设,两年内将会有真正意义的CIO(首席信息官)出现。
  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上,国外银行核心系统折射出的经营理念,将在一年内催化国内中小银行体制重构;中小银行在系统选型时,开始注重系统理念的先进性;40%的中小银行三年内将改造或者再造银行核心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将在五年内从“操作型”全面过渡到“分析型”,CRM(客户关系管理)是银行IT系统建设的一大热点。农信社省联社将加快数据集中的建设。
  走向一、国外核心系统抢滩,中国未形成冲击波
  调查表明,“服役”达五年以上的核心系统在中小银行中约占40%。从国内现状看,银行核心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然而现在有近半数的中小银行任其核心系统“超期服役”或“准超期服役”。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系统改造的需求,缺乏内在动力。一些中小银行地处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小城市或落后地区,在业务上没有对更先进核心系统的需求。二是有系统改造需求,但原系统开发商已“出局”,或需求标准不确定。
  是循序渐进走“补丁路线”,还是“一步到位”地选择国外核心系统产品,即对核心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还是再造,这已成为中小银行难以回避且迫切需要答案的问题。
  目前在中小银行阵营中,已经有七八家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或正在引进外资股东。本次调查面访了其中四家:北京银行(荷兰ING)、济南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杭州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巴黎银行)。目前,这几家银行在核心系统改造方面非常谨慎。
  首先,外资股东均未提出更换核心系统的要求。四家银行的外资股东分别对四家城商行的IT系统做了认真考察,对他们的核心系统表示基本满意。其中,当某家银行提出有计划于近期引进国外核心系统时,外方甚至对此表示了某种担心,提请该行在最终决策前要慎重考虑。
  其次,外资参股后有可能带进相关的系统模块。外资银行在入股国内中小银行之前,一般都已经确定了在中国境内的目标银行业务。例如,荷兰ING欲借道北京银行主打零售业务,法国巴黎银行则意在与南京商业银行合作消费信贷业务等等。外资银行针对其在中国的目标业务带进较成熟的系统模块,挂接于与国内现行的金融市场架构和金融监管架构相适应的核心系统上,这种做法颇值得关注。
  率先引进外资的中小银行之所以在核心系统再造上没有大动作,主要的顾虑是随之而来的银行再造工程过于复杂,前景难料。有5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业内已上线的国外核心系统在单位IT投入效益方面并未有明显提高,因而很难说服投资决策者。
  走向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始大力推进
  就未来两年(2006-2007年)内中小银行IT系统建设需求热点所做的调查显示,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热度排在决策支持系统之后。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普遍优先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2001年至2004年,中小银行从信贷流程管理入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目前信贷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接受调查的中小银行中,64.5%已经有了信贷流程管理系统,而2005年的上线银行数量又比2004年增长了50%。由此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中小银行基本告别了纸文件的贷款审批时代。
  此外,已上线信贷管理系统的中小银行,虽然半数都对外宣称也上线了风险管理系统,但基本还是指信贷管理系统中的审批流程系统,而非分析型高端风险管理系统。上线财务管理系统的中小银行比例为27.1%,远低于信贷管理系统的上线比例。
  调查显示,中小银行对于CRM系统的需求仅次于IT战略规划管理,成为未来两年中小银行信息化需求的一大热点。但耐人寻味的是,80%以上的中小银行尚未触及CRM建设,只是处于密切关注下的非实质性酝酿阶段;15%已进入到技术方案的探讨;只有5%已上线了非常不成熟的CRM系统,其中一部分是银行自己开发的。
  CRM系统在中小银行中一直是热点话题,并带有两大特点:一是技术部门谈论得多,业务部门谈论得少;二是在开发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仍持续保持热度。主要原因是,当前中小银行无论是从系统规划上还是从营销体制上,都还缺乏建立CRM系统的必要基础。首先,中小银行的核心系统还没有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即生产系统还不能有效搜集到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全面客户信息;更重要的是,中小银行的营销流程还没有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客户信息的来源和数据生成,都缺乏业务流程上的支持。
  然而,无论是以利润为导向的改革,还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银行的经营最终是要围绕提高风险经营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而展开,而这两大体系的交叉点正是客户关系管理。可以说,CRM是连接银行的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的最重要的纽带和中心。
  走向三、农信社省联社数据中心成为亮点
  当前农信社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还十分落后。从全国来看,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平均要落后7-8年。已经组建的省联社实现了大集中的只有10家左右。既有的信息系统多分布在市(县)级法人机构,很多联社还在使用单机版系统,部分业务需要手工处理。各省之间及省内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如某些沿海发达城区农村信用社的IT投资,与偏远地区某些省份全省的IT投资相当。
  在2003年开始的最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一个突出的亮点便是,省联社将成为农信社的信息化中枢。省联社作为负有行业自律管理责任的独立法人企业,它所建立的信息中心将具有三重功能: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支付清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和监督审计中心。
  省联社的大集中建设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省联社成为全省农信社信息中枢的掣肘力量。首先,目前省联社的主体地位概念不清。省联社是独立法人的股份制企业,但也非完全意义上的企业经营主体。其次,省联社缺乏经营性资金来源。省联社数据中心建设的资金,一般是靠所有联社和网点分摊来解决。再次,由于大多数省联社都保留了多级法人制,在保证了基层信用社更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无形中也加大了省级数据中心筹资的沟通成本。
  走向四、两年内将会有真正意义的CIO出现
  由于信息化战略规划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尽管中小银行尚未建立CIO制度,但是大多数近几年都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委员会,来统筹全行的IT系统建设。这可以看作是CIO制度的预热期。
  但遗憾的是,90%以上的受访对象认为,中小银行的信息化委员会在推进IT战略规划方面的力度不够,也不对该委员会寄予大的希望。50%以上的受访对象认为,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人,即尽快建立CIO制度,大力推进IT战略规划将很难实现。为了确保银行IT系统投资的高性价比,此刻必须要有“铁腕级”的CIO来主持制定IT战略规划。从目前业内的发展态势看,两年内在中小银行领域,将会有真正意义的CIO出现。
  CIO并非近年出现的新鲜名词,但是业内对它的理解却在不断加深。由于银行的产、供、销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因此银行的IT系统无疑是银行营运和管理的的双重命脉,只有设立CIO制度或者是类CIO的BPR(业务流程再造)部门,才能确保银行IT系统建设与银行的长期业务发展战略以及近期银行管理架构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