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疗信息化呈“齐步走”格局
来源:HIT专家网 更新时间:2019-02-12
[ 亿欧导读 ] 医疗信息化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既有政策支持和业务需求的驱动,又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好在顶层设计日益强化和落地,“齐步走”格局的形成将有助于化解风险,齐头并进。

【编者按】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医疗信息化建设。到2014年,一大批医疗信息化企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开始转型。2019年,医疗信息化领域又会有哪些变化?本文将进行解读。
 
医疗信息化在经历了又一年的风和日丽或者雨雪冰霜后,2019年,我们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春暖花开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期待一下:
首先,医疗信息化政策落地效应将逐渐显现。
2018年,国家层面密集发布医疗信息化相关文件,令人目不暇接。经过最近一段时间各省市的逐级转发和深入解读,预计2019年春节过后,这些文件将逐步进入落地实现阶段。
其中,各种等级评审细则、改善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等业务规范性文件,对医疗信息化建设将直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及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评级”相关要求,将引导和促使医疗信息化有更加明显的行动。
可以预料,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体系逐渐明晰并发挥作用,一批打破医院围墙、创新医疗流程的互联网医院将蓬勃兴起,各级医疗机构也将更加注重电子病历评级和互联互通评审的内涵建设,从而带动医疗信息化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规范化将是医疗信息化步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其次,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2018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卫生健康委相继挂牌,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从社区健康管理、重大疾病筛查到家庭医生服务、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医疗信息化工作的助力与支持。之前这方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偏弱,并持续徘徊不前。如今,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康政策的调整,促使疾病控制、社区卫生、预防保健、卫生监管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有望取得长足的进步,健康服务将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基层。
第三,医疗信息化项目区域化建设特征越来越显著。
2018年,多地着手以区域协同为目标的医疗信息化项目建设。从早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始,逐步开展了区域一体化的移动医疗项目、区域协同智慧急救项目、以及区域危重疾病全流程救治项目等。各级政府也加大了相关人财物的投入,预计未来将以统一调配医疗资源、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救治标准为基础,提高区域医疗水平,提升区域救治能力。这既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更是创新医疗模式、便民惠民的要求。
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单一机构拓展到全域范围,站在全局的层面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从而避免机构间重复投入甚至是项目间矛盾的产生,以患者为中心建设全流程信息化的模式将得到重视和推广。
第四,临床人员参与下的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更加深入。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自身建设主要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平台化的横向联通,二是专科化的纵深拓展。其中,专科化信息系统是在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延伸和细化,是从“大而全”向“小而美”迈进。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临床人员主动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从专科流程优化到数据采集、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落地等新思路,拓宽了医疗信息化业内人员的思维,使得医院信息化项目建设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更贴近临床实际需求,更能得到临床一线人员的认可,也将会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信息系统的使用率。
第五,患者参与模式促进医疗信息化更具实用性和客观性。
越来越多的医疗信息化项目进一步注重患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从患者主动式门诊病史提供、患者院内导航,到自助式健康体检系统、健康档案自我管理等。如今老百姓对自身健康关注度不断攀升,都希望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主动参与到卫生保健和医疗诊治的流程中来,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患者参与的模式,将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加开放,数据获得更加客观也更加全面,促进患者体验更加完善。
第六,信息安全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2018年,医疗信息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体系建设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等保2.0标准的逐步推广、数据安全的要求等,促使医疗信息化安全建设首先要做到合规。与此同时,肆虐的勒索病毒等网络安全问题,促使医院信息化必须直面互联网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未来医疗信息化建设将会把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甚至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从规划到实施应用,再到行为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安全体系的基础建设和日常监管,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将是大势所趋。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医疗信息化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既有政策支持和业务需求的驱动,又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好在顶层设计日益强化和落地,“齐步走”格局的形成将有助于化解风险,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