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效“一网通办”底气何来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9-02-19
一网通办,伴随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出现的新名词。
一网通办,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是智慧政府建设的核心标志,也是高效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
一网通办,高效率的底气究竟从哪里来?卓越的城市,要以卓越的眼光做卓越的事。借助互联网,数据多跑路,企业公众少跑腿——政务服务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让一网通办成为可能。如果说,互联网技术是支撑;识变、应变、求变的城市眼光,就是上海推动“一网通办”加速度的关键。
世界在变化,城市间的竞争已重在营商环境。2018年,世界银行集团发布最新《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全球总排名由2017年的78位上升至2018年的46位,首次进入前50,同时位列2018年营商环境改善排名前十的经济体之一。依据编制规则,中国营商环境得分主要通过监测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得出,其中北京所占权重为45%,上海为55%。舆论普遍认为,世行大幅提升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是对中国营商环境具体和明显改善的客观肯定。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优化营商环境不只要“说到”,更要“做到”“做好”,上海更不例外。
面对变局,上海已清醒地认识到:城市之间的竞争,过往重在商务成本;时至今日,营商环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若单纯寄希望于大幅降低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商务成本,恐难以持续;同时,借助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的政策利好,虽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但幅度有限。因此,唯一大有可为的是——着力降低企业制度交易成本,实现城市总体营商环境的改善,用“软环境”抵消“硬成本”,而且,优化营商环境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要通过营商环境的“进”,带动实现经济运行的“稳”,持续吸引一流人才、高端项目、优秀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变局,正在发生,是挑战,更是机遇。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如何应变?当“店小二”成为服务型政府的代名词,当“放管服”意味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持续提升行政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做好“店小二”,练就“放管服”真功夫,就是应变之策。
2018年10月17日,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标志着上海政务借助“互联网+”提升行政服务效率的新飞跃。此后不久,上海首部对标公共数据管理与“一网通办”改革的行政规章——《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实施,“店小二”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有了制度保障。从此,市政府办公厅是本市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大数据中心具体承担本市公共数据归集、整合、共享、开放、应用管理,市经信委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数据开发应用和产业发展。“一网通办”,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上海不仅识变、应变,更在积极求变,目标是——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力争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019年春节假期过后,申城新年施政,“营商环境”成为最受关注的时政新闻,向外界透露的鲜明信号是——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上海将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先行先试一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努力实现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一网、能通办”;所有政府部门信息系统都将迁移上云,实现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共享,从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让数据应用更有效率、更富生命力;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系统重构部门内部操作流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持续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一网通办,作为上海政务服务品牌,既有真诚的态度,也有过硬的功夫,更有全球卓越城市识变、应变、求变的眼光;如此底色和底气,必将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大力度方便企业和公众,赢得更多机遇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