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做足减法 服务做足成色
来源: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19-02-21

 


2018年,我市聚焦聚力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问题,积极创新探索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精简审批事项,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向开发区(园区)赋权,大幅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进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餐”,变“供给服务”为“需求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既简单又快捷,省事、省心、省力,“便捷高效、公平普惠”,审批服务不再“烦”,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2018年,我市全面加强对审批服务便民化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审批服务便民化推进工作领导组”,牵头抓总,协调推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加快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明确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时间表、路线图,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改革审批制度,全面便民利民

全面梳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2018年,我市与大连倚天软件公司合作,全面完成全市电子政务“一张网”的改造、升级和建设,初步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已覆盖辖区全部县(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并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业务骨干和窗口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各县(市、区)、市直各相关单位加快完善市政务服务网相关权力事项及内容补充,按照“三级四同”的要求,加快完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要素梳理和办事指南标准化编制工作,全面加快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和清单编制。市本级和14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将各级政府权力清单中的行政许可事项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完毕,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已公布了我市行政职权事项清单32300多项。至2018年年底,全市县级已上报、录入、公布公共服务事项1330项,市直单位录入、公布公共服务事项300余项。

认真落实“四办”事项清单。我市对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网上办”,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复杂事项实行帮办代办“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目前,我市已发布首批“四办”事项目录,“四办”事项达810多项。

大幅精简审批事项。2018年,省政府印发取放调行政职权事项文件4个批次,我市对应落实承接印发文件3个批次。市政府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项,调整权责清单行政职权事项138项,取消行政许可等事项5项,对应承接省级行政职权事项22项、对应取消行政职权事项4项,对应下放县级行政职权事项1项。

推进向开发区(园区)赋权。2017年7月14日,忻州经济开发区启动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2018年8月15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赋予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部分市级行政管理权限的通知》,进一步向开发区授权46项。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梳理市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前置申请材料清单、年检年审事项清单和政府指定培训事项清单。其中以行政审批事项前置申请材料清单的清理规范作为重点,对部门申报的4302项材料清理规范后取消了961项,占总数的22%。2018年年初,市政府发文确认行政审批事项前置申请材料清单共3341项、年检年审事项清单共12项、政府指定培训事项清单共6项。

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

全市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全市推行相对统一的“7678”承诺制管理模式,建立了“五统一”和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以供地、开工、竣工投产为节点,按照政府统一服务、企业承诺的方式对报建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推动项目审批全面提速。

事项办理实施“统一清单告知、统一平台办理、统一流程再造、统一多图联审、统一收费管理”;实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建立完善并联审批、省市县三级联动、职能部门责任、项目化管理、协调调度、监督考核六大常态化机制,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目前,全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的试点项目有72个,其中54个项目已办理或正在办理企业信用承诺事项。

探索试点区域评估。市政府责成市商务局牵头积极探索开展试点区域评估工作。目前,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已在组织开展规划面积范围内的土地勘测定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气候论证、文物评估、地价评估、土地复垦方案等区域性专项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开展重点领域“5545”专项改革。由市工商局牵头,联合公安、税务等部门,优化办事流程,简化申请材料,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县市区基本实现了企业开办时间(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压缩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单独进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1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准;无前置审批勿需预先核准名称的将名称审查与登记审理一并进行在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下3个工作日内完成;新办企业的办税人员、法定代表人在税务部门进行了实名信息采集和验证、且主动申领发票、办理税控设备发行的情况下,首次申领发票办理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全市的公章刻制企业数量由原来的1家增加为15家,实现了公章刻制企业全覆盖,基本满足企业刻制公章1天内完成的要求。

对一般性工业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限,由市住建局牵头,正在拟定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同时,市直各有关单位通过对审批事项实行承诺等方式优化了审批流程,减少了申请材料,缩减了审批时限。

继续优化再造审批事项流程。抓住“5545”专项行动的契机,对所有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流程重塑和环节优化,使企业和群众有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推进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

推动实体大厅“多门”变“一门”。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全面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

我市市本级行政权力项目经过清权确权,保留公布的有10类2600多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

我市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176项,涉及27个单位,已有市发改委等8个单位成立行政审批科,其余的也正在组建或待批之中。我市对行政审批类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集中审批办理。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特别是承诺制服务的16个职能部门,要求审批过程必须要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办理,以最大限度缩短企业办事时限,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前,这16个部门已实现全部进驻。

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我市电子政务外网在2017年4月份已经实现市、县、乡三级覆盖,横向连通各级业务部门,包括市直46个部门,16个县(市、区)及县(市、区)所属单位,197个乡镇(街道办),共计1372个节点。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我市积极推进权责清单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审批服务标准体系。2018年,我市形成了《忻州市政府部门行政许可清单(2018年版)》和《忻州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清单(2018年版)》,已向社会公示。

市政府推行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标准化,各县(市、区)按照“三级四同”的要求,加快完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要素梳理和办事指南标准化编制工作,加快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和清单编制;开展了市县两级互联网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任务整改落实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培训会”,省级综合受理平台数据推送测试完成,省综合受理平台及互联网门户受理办件均可及时推送市级业务受理系统。

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整合构建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忻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已按照“统分建设”目标及原则完成升级改造,并按照“数据同源”的要求,实现与山西省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系统的数据互通。目前,市级平台已实现“全程网办”的功能,平台办件可及时发布到省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页面,现阶段正按照最新“三级四同”清单进行数据录入和完善。全市公布公共服务事项300项;发布“四办”事项目录810条;重点领域已实现“5545”目标。全市百项堵点已解决81项:(其中:普遍存在和个别存在的46项已解决,其余35项我市不存在类似情况)。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数据共享。由市政府信息中心牵头,进一步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将各级各部门非涉密信息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网络通”。截至年底,48家市直单位共编制政务信息共享目录3200多条(上传省2839条),基本涵盖了政府部门现阶段可以共享的政务信息。我市的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已建成,与省级系统连接、交换的前置机也安装完成,部署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硬件条件已具备。我市政务信息系统共享交换平台已搭建完成,下一步将继续和各单位对接并上传数据。

建设电子签章管理系统。2018年,我市建成一套电子签章系统,并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实现了电子签章在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功能。

完善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全市积极筹备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的各项工作,正式启用全省统一咨询投诉举报热线96303,受理办理群众咨询、投诉、举报问题。

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11月10日,全市启动了“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12月7-9日和2019年1月15-17日分两批组织省市相关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政策解读。我市积极组织协调相关单位进行了学习,为全市准确落实、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通知》(草拟)已完成,待市政府审议完善批准后印发。

提升项目企业市政公用服务水平。2018年,全市明确将供电、供水、供气、供暖、通信、有线等市政及公用基础设施报装纳入审批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监管,并将办理时间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积极探索移动政务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组织落实政务服务向微信端延伸的工作。目前,基本功能已确定,微信公众号正在申报中。

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整治行动。对违反国务院以及省、市人民政府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规定,将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费用转嫁企业承担等行为,和审批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没有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存在指定中介服务机构,通过限额管理控制中介服务机构数量的违规行为等进行重点查处。同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确定了市直单位检查的范围和编组安排。

建立涉审中介服务事项、收费、机构“三张清单”,并及时对目录清单更新,并进行了公示。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积极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处罚信息公开。全市将“双告知”认领和涉企信息归结列入13710平台督促的重点工作项目,积极促进监管方式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处罚信息公开。截至2018年底,共归结涉企信息数233197条,其中市直12463条,县级部门220734条,处理率为99.8%。

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忻州”网站,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全部接入平台,并与市政府服务平台进行对接,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现互通,实现了“双公示”信用信息等数据通过平台报送,全面归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并通过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实现数据互通。

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试点引领,借鉴全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动其他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市减掉了11家执法队伍,行政执法效率较以往明显提高,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