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网上办”实现率超八成
来源:最多跑一次 更新时间:2019-02-28


一、数字资源“跑起来”

一是统筹推进系统对接。梳理确定239项数据共享需求和90个系统对接任务,向各部门发放数据共享与系统对接任务单。综合运用业务系统改造直接打通、数据摆渡到内网后人工完成半自动对接、事项全流程迁至“义网通办”平台不再使用原系统、单点登录等方式,初步完成了系统对接任务。

二是全面归集政务数据。以“义网通办”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全市各业务部门数据归集大会战。横向上,实现与人社局、税务局等41个部门的数据交换;纵向上,与金华电子政务中心、省大数据局建立数据交换通道。截至2018年底,已经归集包括人口、户籍、婚姻、房产、营业执照等在内的288项数据,总计4亿多条,数据存储达2TB左右。

三是有效推动数据共享。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数据接口296个,其中为“义网通办”平台办事事项量身定制了175个接口,累计调用约817万次。实现省内人口基本信息、省内婚姻登记信息等133项数据的共享查询,开放各部门查询帐号1425个,查询量已达18万余次,相当于减少了18万份材料提交。

二、用户体验“好起来”

“网上可办”只是第一步,群众愿不愿意上网办、会不会办,关键看事项办得方便不方便、体验度好不好。
一是表单填写自动化。充分共享已归集的数据资源,特别是省大数据局提供的全省人口基本信息、全省户籍信息、全省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全省行驶证信息、全省婚姻登记信息、全省企业基本信息、全省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等7大类数据,实现71个事项(详见附件1)“零字段填写”可办。如住房公积金提取事项,办事群众无需填写任何字段就可办理。
二是常用证照电子化。充分利用归集数据,将群众办事常用的证照电子化,同时对接省政府电子签章系统保障电子证照的权威性和安全性,建立本地电子证照库,网办时可根据身份证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自动带出,无需群众提交。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29本高频电子证照的开发和使用,如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营业执照等常用证件均实现了电子化,并配置于300个事项,其中“零材料提交”事项119个(详见附件1)。

三是事项查询便捷化。在“义网通办”首页设置“大家都在办”专栏,用于集中展示近期高频事项,方便群众查找;在用户中心增设“我的办件”“我的物流”“我的缴费”“我的证照”四个功能模块,便于办事群众实时查询、跟踪办件进度。

三、办事事项“细起来”

全省权力事项库中,有的事项包含多种办事情形,办事指南冗长,所需办事材料多,群众较难理解,办事时往往难以一次性准确地准备好材料,造成多次跑。为了更切合群众实际办事需求,在全省“八统一”事项清单的基础上,按照生命周期、主体类型、办理内容等逻辑关系,逐个梳理事项,拆分事项层级、细化办事情形,达到方便群众办理的“最小颗粒度”。如“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主项的子项“社会保险职工参保登记”,事项拆分前难以满足企业为职工办理参保的实际办理需求,为此拆分成了“人员增加申报”“批量人员增加申报”“人员中断申报”“险种变更申报”等4个颗粒化事项,拆分细化后更符合企业实际办理情况,且所有颗粒化事项都实现了全流程网办,实现零跑腿。截至2018年底,1404个事项实现了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的全流程办理,359个事项上线“浙里办”APP。

四、办理流程“简起来”

聚焦群众和企业眼里“一件事”,落实“四个一律”和“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间”要求,推进事项整合、流程再造、材料精简。
例如,对于货运车辆,率先实施年审、年检、环保检测的“三检合一”,将“两次上线、两次检测、三次收费”整合为“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截至2018年底,货运车辆每次年审的检测时间从130分钟减少至45分钟,费用从380元减少至185元,惠及货车5455辆,全年节约费用100多万元。

又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事项,改革前市场主体在市场监管局注册后,还需到商务局办理备案手续。改革后,市场主体无需申请,市场监管局直接核定“国际贸易、国内贸易”经营范围,同步完成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获得对外贸易主体经营资格。2018年5月前外贸主体总量1.1万家,改革后办理1.12万家,目前总量已达2.22万家。

五、系统应用“智起来”

义乌市全力推进“义网通办”升级版,从群众和企业需求侧出发,着力打造“无感智办”,不仅会“照章办事”,而且会“主动思考”,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推动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变群众和企业申请办为政府部门主动办、推送办、场景化办,在群众和企业想办未办或未想到办,且与政府部门“零交互”的前提下完成事项办理。截至2018年底,已推出新生儿一站式办理、老年优待证、人员死亡关联事项等70个“无感智办”事项(详见附件2),如老年优待证办理,改革前群众需要携带身份证到现场拍照,制作好证件后又需要群众再跑一趟,拍照成本需20元。改革后,民政部门通过共享公安部门的老人照片、身份证号、名字等个人信息,主动提前批量制作“老年人优待证”,然后交由村(居)或网格员上门发放,让全市老人切身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2019年,义乌市将进一步拓展办理范围,力争实现“无感智办”10万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