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信息化的“真做时代”
来源:搜狐 更新时间:2012-04-15

 

  ――首届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新闻发布会与专家座谈会录音摘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首届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是期待已久的盛事

  首先我觉的,这次由中国信息界杂志组织,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信息学术大会”,是期待已久的盛事!

  我觉得,一个没有理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面对今天空前的这个世界的很大的变局,面对从工业化开始转向信息化的转折,我们中国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可以说,各种挑战也是纷至沓来。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对于国家的各项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信息化方面,我认为,应从实践出发,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至今为止,在信息化方面,我们中国的学术经验,在这个贡献自己的理论成果方面,恐怕不能和今天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已经居世界的领先地位,互联网用户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但是,和这种发展的趋势相比,我觉得在信息化理论方面,我们是相当的滞后。当然,在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 理论的建设肯定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过程,最初可能是一些经验而已,一些不完善的经验被慢慢地积累,并在不断归纳和理论的不断探究中逐渐成熟起来,进而产生一些突破。我觉得,现在,我们在这个方面非常地薄弱,这是当前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基础理论方面应该产生一些突破。

  另一方面,我觉得,理论研究必须从实践出发。信息化实践性很强,有很多新的规律、新的现象呈现出来,不是传统的理论能够总结。我们不能简单的拿传统的理论来照搬照抄,不能发现了一些事情不符合旧有的理论就不去做,不可能是这样。从现在国际新的发展趋势来看,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互动作用也是非常密切的。实践为理论提供现实资料,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新的实践可能会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能推动新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这种互动和结合都非常重要。

  但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恐怕是偏重实践,偏重从政策方面的研究,但是从理论、从深层理论来研究的比较少,我认为这个也是要加强的。那么,里面,就有不少我们大会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认为,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互动和结合的过程,恐怕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家都是在工业化的条件下实践和思考,接受的都是工业化的理论,对于新的情况出现以后能不能进行一种理论的创新和突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次大会,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我觉得,通过这次的活动,通过中国信息学术大会,就是要把大家的智慧充分地凝聚起来,对信息化的理论建设有所突破和推进,我想,这是我所期待的最大的成果。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胡小明

  大会将对社会、对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贡献

  今年四五月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就提出,要在今年做一个信息化学术方面的活动,而《中国信息界》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那么,这两个问题是不谋而合,大家都想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这个发布会之前,我也和国信办他们去讨论了一下,因为大家都提出来了,但是还是需要协调,我跟他们谈的结果呢,他们认为都应该做,国信办呢,也支持我们做。

  所以, 大家不谋而合,这就说明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这次大会,我们来推动中国的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就是我们的目的。相信这么做之后呢,会对社会,对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贡献。欢迎各位记者也来支持我们这件事情,我们把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让它做的更聪明、更智慧、更有效,为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 王汝林

  大会将推进中国信息化“真做”

  新闻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新闻发布会,同时非常高兴能见到那么多新闻记者朋友们,以上包括倪院士等专家 都对这次中国信息界的盛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我想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给新闻记者朋友提供一些创新思考。

  先汇报一下,昨天,我一天接到了三个与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有关的越洋电话:第一个电话是美国加州大学信息中心主任要求参会;第二个电话是美国爱恩公司总经理要求参会并提交论文,他问我问可以不可以;第三个电话是德国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50的费森犹斯公司,他们亚洲区总裁要求参加这次会议。另外还有一个电话,是全球制造网的总裁,要从重庆赶过来参加这次学术大会。

  我想给新闻界的朋友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外国朋友、中国的朋友都要求参加这样的一个盛会?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次大会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搞信息化这么多年,每年都是“峰会”不断,但是不客气地讲,这些信息化会议往往是“有剑无锋”,或“有锋无剑”,在内容上大多不尽如人意。

  但这次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与以往不同。为什么大会在这么短的时间有这么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政府人士报名参会,而且在国外引起很大的反响?我想有四点理由:第一,在“十一五”开局年的“两会”之前召开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这是在中国信息化发展到新的战略起步点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信息界盛会,意义重大。此前,一些重要文件已经提出了建立中国信息业和推进信息化的崭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了信息是生产要素的观点,信息是无形资产的观点,信息和土地、能源同样是战略资源的观点。这些崭新的观点,丰富了我们今天信息化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要求进一步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加强相关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特别是,针对传统经济和传统企业,中央明确提出了传统的生产要素只有和信息要素进行结合才会更有效益,这些观点是创新的。具体需要我们理论界,需要信息界和经济界深入理解和学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议是创新的,是适时的,适应了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些年的信息化实践,呼唤着需要召开一次信息界的理论、学术大会。

  为什么呢?大家回想一下,信息化我们搞了这么长时间,经历了这么多阶段,我们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也有许多磕磕绊绊的困扰,甚至误入陷阱和失败。我们在肯定和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要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和战略性地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恰当地组织智力资源,进行有系统的理论研究。

  因此,中国信息界杂志和中国信息协会在这样的一个时机提出召开这样的一个大会,是深得人心的,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之所以这次会议受到这么广泛的欢迎,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理论研究滞后。大家都是急于干,急于追赶新时代的节拍,但理性的思考却非常欠缺。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搞电子商务,当我们的 8848 急于追赶时代潮流,却在供应链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日本的企业却非常敏捷地走了一条近路,利用五万家便利店组织供应链。它为什么能走条近呢?就因为他的理论研究人员经过研究,明确提出不要浪费现有的便民店资源。这种理论的前瞻性,对信息化实践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正因此,他们就走了一条比中国快的路径。

  这些问题,显示了理论研究对实践的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我们在信息化建设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信息化理论研究是滞后的,我们某些海外的学者在把海外特别是美国先进经验传播到中国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们只是介绍甚至神话了那些 IT 技术和时髦的新理念,却没有告诉我们一个更深重要的事实――在美国,从事信息化理论研究的信息化战略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最高级的人才!

  正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才导致我们在信息化整个理念的领会上、在人才结构的构建上,预留了很多隐患。现在,是到了我们把这些东西进行一下梳理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对信息化的很多方面进行重新认识和提升,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我们在这个时期召开这次大会是恰当地、系统地整合国内信息化人类资源的一次战略动员会。这些年来,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和暴露出的很多弱点,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学术界、理论界所着急的。

  前不久,在中国钢铁系统的信息中心主任联协会议上,有两位信息中心主任就讲了两句非常深刻的话,第一位讲,“我们这个会议确实需要好好研究研究,到底怎么搞信息化”;另一位主任讲,“现在是确实该认认真真的研究一下了,我们怎么才能把信息化真正做起来”。为什么说“怎么才能把信息化真正做起来”?这两位信息中心主任的话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相当多的信息化实践者感到应该进行理性思索,应该进行战略提升,而从这样一个角度讲,这一点正是全社会的普遍需求。

  关于这一点,很多在信息化战线上兢兢业业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学者直到院士,发出了很多呼吁。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理论战线的一些同志发出了很多忠告,但是当概念掩盖了理论的时候,我们很多理论忠告还没有被人注意!

  现在,信息化领域有很多很多人在炒作概念,他们是“概念玩家”,是所谓有“潮流”的“领袖”。但是,我们要说,对于信息化,他们并不是“真做”,而是“炒作”。因此,在今天这样一个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时刻,当人们提高了认识,当我们组织新的战斗力量,当我们提升理论火力点的时候,《中国信息界》和中国信息协会做了一件大好事!

  我想,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就是要推进中国信息化“真做”。因此,我和我们的专家委员会,对这次的大会表示坚决的支持!我相信,从我昨天接到的电话情况看,不仅是这些人,恐怕在国内外,会有更多的同志关心这次大会,期待这次大会,支持这次大会。我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够成功!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 姜奇平

  是该总结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提升的时候了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这些年的探索,期中,大量的探索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取得了不少经验。我想,我们这次首届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就是要基于这些探索,进行理智的总结和提升。

  我非常赞成王教授的讲法,就是信息化“真做”,必须加强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我们这次大会,包括以后的大会,会慢慢地形成一个什么东西呢?这方面,有一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他是说,你看日本崛起了才十年,就总结出了那么多经验,什么丰田模式,等等。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超过十年了,那么,理论在哪呢?经验在哪里呢?现在是到说到时候了。这次大会就是要说,要总结,要认真地总结和提升。 现在是到了总结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提升的时候了。

  现在,在信息化领域,我国的信息产业已经发展到世界第一的规模了,中国的网络规模已经到世界第二位了,那么,中国的经验在哪呢?

  中国人做的理论的特点,如果放在国际上进行比较,有特别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都在说的实事求是,就是强调它的实践性和经验总结。实事,就是要实践,是非常具体的;求是,就是要的探究规律,要搞理论研究,是抽象的。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每个人只要能推动实践的一部分,所以,每个人的经验都是有限的。但是,把这些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汇集起来,把每位专家学者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和呈现的经验的总结汇集起来,我们就会在信息化的理论方面有所提升。

  信息化本身就是要创新,要不拘一格,创出一条新路子。比如山东东营,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应用那么多问题,他们就创新了,把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干脆都整到一个东西里面来,他就走了一条新路。

  实际上,我们这么多年信息化进程中,新路子是很多的,但是前一段大家没有进融进来,没有认真思索,没有说明,没有分析,没有理性提升。那么这次,可喜的是,我们有了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我们通过这次大会进行理性的提升,我们广大专家学者会在理论上进一步思考。

  刚才王教授说得很好,信息化要“真做”。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胡小明

  “真做时代”的问题,需要有理论来解决

  王教授引用了两位信息中心主任的话,说我们该“真做”了,可能在此之前,有些是“假做”和“炒作”的,有形象工程。那么,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呢,就要进入“真做时代”,既然是真做,就是动真格的,风险就大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理论了,因为真做的问题,需要有理论来解决,需要有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