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土地如何实现“互联网+”
来源: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19-03-21

土地如何实现“互联网+” 大数据进村农产品出村

1978年11月一个晚上,小岗村18位农民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在一份承包责任制的文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一举解决温饱问题,给江淮平原带来巨大活力。

40多年后,重庆一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安徽蚌埠、凤阳等地,把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给江淮平原农村注入互联网基因。

大数据进村

土地由分散走向集约

以前,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土地产量。不过,近年来分散化的经营导致了新的问题。

“一块农田里东头种玉米,西头种蔬菜,各自为政,削弱了农产品的竞争力。”聚土网副总裁黄祖舸说,根源还是土地分散,不能规模化种植、农业机械化难以推行、农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在聚土网2015年进驻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之初,两江新区管委会请来农业专家帮助聚土网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谈及我国土地现状,大家都认为土地要从分散走向集约,农业大数据进村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首先,聚土网要打造一个土地流转与托管的平台,为下一步的土地集约打基础。具体来讲,平台要为客户提供找地、挂牌、预约看地、撮合,权证、法务等交易服务。经过近四年发展,聚土网把业务铺展至全国,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土地数据,包括土地面积、土壤数据、历史种植物等数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劳动力状况也在掌握之中。

“有了这些数据,企业能帮助农民选择一种最适合的农作物。”黄祖舸介绍,土地集中后,就能规模化种植降低成本,也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了条件。安徽当地的农民算过一本账,原来这里翻一亩土地需要60元,加上播种约为90元。现在集约化种植翻一遍地,再播种,一共只要60多元。此外,当地陆续成立起了农机合作社,拖拉机和小麦收割机轮番上场,种植效率更高。

农产品出村

农民增收更有保障

土地集约之后,面临的挑战是农产品销售。

四川地区柑橘种植面积已超600万亩。“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种植管理的统一和品质统一就很重要。”聚土网产品负责人田子谦表示,虽然都是同一个品种,但由于每个农户种植水平高低不同,统一种植管理标准推行难度较大,导致同一区域同一品种的柑橘口感参差不齐,价格也不一致。

“品质统一、口感统一,才能价格统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是种植管理的标准统一,未来我们会给果农的手机装上种植管理软件。”田子谦提到,聚土网的农业专家会根据柑橘品种的生长特性,制订种植管理数据模型,通过手机统一给果农下达“指令”,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修枝,更细一点的如肥料中的氮、磷、钾标准配比都会一一教给农民。它就像给每位果农安排了一个种植“秘书”,随时提醒果农及时关注果树情况。

“互联网+土地”

人才引进是痛点

无论是大数据进村,还是农产品出村,聚土网的商业模式得到了两江新区管委会的支持。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上,聚土网拿下一等奖。此外,根据两江新区政府制订的《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聚土网也享受到不少扶持。

黄祖舸表示,现在民营企业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人才引进反倒成了痛点。“我们有很多懂农业的人才,也有不少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人才,但要玩转‘互联网+土地’必须两方面知识兼备。这样的交叉型人才大多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地区。”

为了吸引这类人才入驻,黄祖舸希望企业同高校、政府三方面协同,柔性引进“互联网+土地”人才,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和实验室,合作共建教育培训基地。(记者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