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智慧法院”为司法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
来源:连网 更新时间:2019-03-26

(昌慧东 王波 王文 张开虎)只需刷下当事人身份证,即可轻松实现诉讼指引、案件查询、文书打印;法官、当事人只需对着话筒说话,无需书记员打字,庭审结束后一份符合要求的庭审笔录即可自动转录生成;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全院所有法庭庭审情况进行全面巡查;轻触屏幕,就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网上立案……

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近两年,东海县人民法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先后投入180余万元引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目前,该院“智慧法院”建设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不仅探索出一条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司法效能提升之路,而且给群众带来的司法“红利”越来越多。

全业务网上办理,构建“网络法院”

2018年5月6日上午,一场跨越时空的诉前调解在东海县人民法院进行。

身处南京的原告代理律师、身处本市市区的被告以及被告保险公司的法务代表,分别在各自的办公室或家里,通过远程系统参与道路交通事故庭审前调解。“这起案件并不复杂,但原被告都不在东海,所以我们建议双方使用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参与调解,当事人不用来回奔波。”道交庭副庭长杨旭说。

在过去,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案件多、法官少、审判难、执行难等是困扰基层法院的共性问题。面对这个紧迫的现实,东海县人民法院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进网络化建设,以信息化助力执法办案,构建智能型审判业务平台。

道路交通方面的纠纷一直居高不下,为此,他们在全省率先试点启用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在线赔偿预算、在线纠纷调解、在线司法鉴定、在线纠纷审判等功能,向社会公开,实现数据互通,从“让当事人跑”向“让数据跑”转变,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转变,大大提高了案件处理效率,创造了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的“东海模式”。

全业务网上办理,不但方便了普通民众,也方便了法院内部的监督管理。昨日,笔者在东海县法院看到,智慧法院建设小组成员张庆点击着鼠标,就可以调阅全院审判执行、队伍建设、行政办公、司法公开等各方面数据信息,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开展审判管理工作。 “情况反映更准确、发现问题更快速、处理问题更高效。”在谈到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变革时,张庆深有体会。

近年来,东海县人民法院致力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将业务专网全面覆盖至每一个人民法庭,实现全县法院办案“一张网”。推进标准化科技法庭建设,实现全程录音录像、远程观摩、网上直播等;推进案件电子卷宗、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在立案、审理、合议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实现上下级法院以及与相关单位之间的案件信息共享共用……这些科技应用,大大加快了办案节奏,提升了审判质量效率,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构建了全网覆盖、全程可视的“网络法院”。

全流程依法公开,构建“阳光法院”

打开东海县人民法院官方网站,点击“裁判文书公开”,当事人张某找到了自己与吴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民事判决书。如此便利,得益于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法院业务更“阳光”。新形势下,怎样积极主动地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怎样使司法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怎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怎样保证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全流程依法公开,构建“阳光法院”,让这一切都迎刃而解。

案件在法院立案后,在哪个庭审理、由哪位法官审、什么时间开庭、如有意见向谁反馈……这些曾经困扰着案件当事人的问题,如今通过一个短信、一个电话,关注东海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或者登录东海县人民法院官网,便可足不出户地得到解决。经过几年的努力,东海县人民法院将司法应公开、群众想知道的事项“一网打尽”,为当事人提供宣传引导、预约立案、诉前调解等“一站式”诉讼服务。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越公开就越有公信力,越是及时主动公开,就越能促进公正执法、赢得群众信赖。”白塔法庭副庭长陆洪远点开手机App,向笔者播放了他审理的一起案件,“用户可以留言,可以评论。”去年,东海县人民法院互联网庭审直播5258件案件的审理过程,在全国数百家基层法院中位居第28位。把管理、监督、服务、保障的视线延伸到审判执行第一线、法院工作最前沿,让公平正义这个司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和最终目标能够以公开的方式实现。

此外,东海县人民法院还建成了执行查控系统和裁判文书、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庭审直播、监督管理等司法公开五大平台,形成了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矩阵、12368诉讼服务平台集群,实现了纵向横向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拓展了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办案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构建了实时动态、公开透明的“阳光法院”。

全方位智能服务,构建“智能法院”

“有人向我借钱,但我把借条弄丢了,应该怎么办?”

“主张借款关系不存在应该由借款人证明,您如果有转账记录或者其他证明方式更有利。”

以上的问答不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当事人在咨询律师或者法官,而是笔者与东海县人民法院服务大厅机器人“扬帆”之间的对话。其专业高效的回答使其收获了众多的“粉丝”。民事诉讼中常见的问题如何办理,“扬帆”几乎无所不知,一问一答之间,笔者不但问题解决了,还丰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识。

在服务大厅,笔者见到了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成果———自助立案机、自主查询机、材料智能交接柜等“神器”。就连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痼疾之一———送达成功率低、送达不规范等问题,借助互联网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去年该院在全省首创“审送分离”模式,成立易送达中心,按照电子送达、网络公告送达等6种方式开展送达工作。在此基础上,该院将文书电子防伪签章技术、法务云盘和司法文书送达平台相融合,成功研发刑事文书协议送达,实现刑事文书一键推送公、检、司、看等各单位,有效提升诉讼效率。据统计,自2018年4月20日至12月31日,易送达中心送达成功率75.87%,全院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37.47天,审送分离、集约化管理破解送达难的“红利”不断释放。

“智能法院”提供的全方位智能服务不但方便了人民群众,在大数据技术下,还能够根据案件数据的情况反映社会经济、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从而为社会治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去年11月,东海县人民法院上线试运行执行辅助系统,实现一键执行立案、一键批量上拍、一键批量查控、一键批量文书生成,有效破解了执行难、查人找物难的问题。

“过去,由于文书种类多、批量制作不便、查询确认操作频繁、机械性重复等原因,大量的操作全部通过人工完成,严重制约执行指挥中心的工作效率。”执行局法官助理王信甲介绍。他将近期立案受理的几起执行案件的案号列表一键导入智慧执行系统,系统便进入了执行财产信息自动查询模式。不一会儿,对10余个案件20余名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申请及相应的查控文书全部完成。通过操作人性化、工作集约化、处理批量化、信息精准化的自动拟人操作,实现案件处理高效化、办案管理精细化的执行新模式,工作效能提升10倍以上。

“人民法院狠抓执行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查控和案件流程管理,为破解执行难、提升执行质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海县人民法院院长刘刚说,东海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不仅实现了执法办案能力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还将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推进审判执行工作流程改革,继而推动更多便民利民司法举措的落实,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