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答卷人
来源:天津日报 更新时间:2019-05-20

天津市党政代表团日前赴浙江省学习考察,加快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天津扎实实践。代表团来到枫桥镇,在所见所闻中解疑释惑,在所思所感中寻找答案──
当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答卷人

 

枫溪江畔,枫叶未红,但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队伍却热情似火。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上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共同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跨越半个多世纪后,“枫桥经验”为何依旧热度不减,甚至从浙江一隅走向全国各地,从农村基层遍及城市社区?面对新时代新课题,这块“金字招牌”如何本色不改、历久弥新?升级版的“枫桥经验”,又是如何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党建引领 筑牢社会治理的“定盘星”

50多年来,“枫桥经验”从“盆景”变为“风景”,始终离不开党建引领,党员带头。

农民出身的骆根土,是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第一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今年64岁的他,已经做了33年村干部。

“从2006年以来,我们村没有一个百姓去上访。经常有人问我,‘零上访’的法宝是什么?我们的法宝就是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创新探索,以党的领导为村庄治理把方向、拓渠道、增动力。”在骆根土看来,作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党员就意味着事事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

为此,枫源村专门建立了党员结对联系制度,每个党员联系5—8户村民,定期走访询问是否存在困难、有无矛盾纠纷,并收集大家对村级重大事项的意见建议。党员“入户问诊”,群众“开门请诊”,逐渐形成连心、交心的基层治理常态。

“为了让党员在遇到难啃的骨头时当仁不让,我们还对党员进行先锋指数考评,不带头就扣分。”骆根土介绍,“就拿垃圾分类、家禽散养来说,都是党员带头做给群众看,再就亲就近就情给村民做工作,现在你在我们村里,看不到垃圾乱扔、家禽乱跑的现象了吧?!”

打起硬仗来,流动党员也是一把好手。枫桥镇陈家村针对流动人口多、出租房管理难、社会治安防控难等问题,创新实施流动人口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并成立由12名流动党员组成的“红枫居”党支部,发动外来人口共同组建了调解协会、新居民先锋队和平安志愿者队伍,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群众路线 涵养永葆生机的“生命线”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什么?群众路线!

从诞生之日起,“枫桥经验”就带着独有的泥土气息与生活味道。走进新时代,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扎得愈深,这块“金字招牌”才能愈发枝繁叶茂。

“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工作千头万绪,目标只有一个,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思路千条万条,走得通的只有一条,就是走群众路线。”骆根土说,为了让群众满意,2008年开始,枫源村就创新管理机制,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基层治理“一张网”,“网格员在网格内巡查山塘水库、检查垃圾分类、走访重点人员,就好像是村里的‘移动探头’,发现了不少村务管理中的漏洞死角,解决了许多群众关心的大事小情。”

“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上世纪80年代靠干,90年代靠管,现在主要靠服务。”在枫源村为民服务中心,骆根土介绍道,为了更好服务村民,如今一张身份证能办理199项业务,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全都囊括其中。

“一证通办”也进一步拓展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内涵和外延。52岁的村民骆丽景说:“以前有啥事办个手续得去枫桥镇,如今在村里都能办了,就连七八十岁的村民,自己拿着身份证也能办。”

三治融合 打好乡村善治的“组合拳”

在枫源村村口,“三上三下,民主治村”八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为了让群众当家作主,我们创新决策机制,推行‘三上三下三公开’制度”。骆根土说,“一上一下”为收集议题,村两委会从群众中收集议题,通过上门下访征求意见;“二上二下”为酝酿方案,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对方案进行深入讨论;“三上三下”为审议决策,方案提交党员会议审议,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组织实施。

“有法可循的就依法办,无法可循的就大家议。”枫源村党总支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楼利根说,“三上三下”就是把决策权让给村民,让村民来当家。

自治消解矛盾、法治定纷止争、德治春风化雨,在枫桥,这“三治”不仅实现了物理融合,更产生了化学反应,润物无声中,化纠纷于无形。

5月9日,正赶上枫源村村民骆勇嫁女儿,“过去,村里攀比风严重,一到婚丧嫁娶,不是软中华,就是大龙虾,一桌下来,就得5000多块钱。”他回忆道。现在,村里成立了乡风文明理事会,把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请来当会员,一家一户地做工作,但凡遇到红白喜事,单桌价格控制在800—1000元,香烟一桌不超过三包,茅台酒也换成了绍兴酒。“通过前期动员、中间监督、事后回访,去年一年就节约了25万块钱。”骆根土自豪地说。

“我女儿这场婚礼下来,只花了2万多块钱。”自然淳朴的乡风,让骆勇和村民们双手赞成。

如今,诸暨市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建立村级关爱基金,推广“乡村巧妇”,创新“红白理事会”做法,建设“五清”村居,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82个,移风易俗试点400个。

四防并举 织密风险防控的“互联网”

临近下班,枫桥镇智慧治理中心依旧一片繁忙。

“这是全镇维护稳定的调度室,共有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大平台,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化、社会化、信息化。”枫桥镇综合指挥中心主任马俊晶说,为了保持“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枫桥镇将治理触角向网络延伸,创新发展了网上“枫桥经验”。四大平台的背后,是一张集纳了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的“大网”:“我们有一张线下网,包括81个村居网格,81名全科网格员,还有一张线上网,就是依托互联网建起的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和智慧治理中心。”

“百姓有事找平台、基层治理用平台。”综合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奕锭补充说,“如今,通过强化属地管理,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看得见管不着’难题,不仅看得见,还要管得着,更得管得好。”她接着介绍,中心自今年4月份成立运行以来,共调处各类纠纷68起,其中镇调委会联调13起,志愿者调处6起,专业性、行业性调处28起,纠纷调处成功率在98%以上,实现了“社会问题社会解、线下问题线上解、专业问题专人解”。

基层是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为了织密矛盾纠纷的“防控网”,诸暨市不断推动智慧治安、智慧消防、智慧交通和智慧小区“四智同步”,重点推进“雪亮工程”,建成全省首个高清数字视频监控专网,全力打造“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同时,创设“1963法润”网络普法直播平台,开通“政民e线”直通车,构建网络监督平台,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

共建共享 奏响长治久安的“大合唱”

“铃铃铃……”枫源村“580志愿服务队”队长何敏接到信息,双腿截肢的胡九清大娘,正在用便民手机请求帮助。何敏急忙走过去,为胡大娘答疑解惑。

“不管是搞卫生,还是剪头发,只要我们有需要,他们随叫随到。”胡大娘说。

枫桥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傅新为说,枫桥镇率先推行村级社会组织“5+X”标准化建设,每个村必建乡贤参事议事会、红枫义警协会、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服务协会、邻里纠纷调解会等5个社会组织。此外,还有枫桥经验宣讲队、枫桥乡贤联合会、“枫桥大妈”互助协会、娟子工作室等280余家。

夕阳西下,枫桥镇红枫义警协会会长陈荣周像往常一样,与队员们一起戴上小红帽、穿上红马甲到镇上进行治安巡逻。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现在我们义警队伍已经发展到了119人,除了治安巡逻外,还有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矫正、爱心救助、法治宣传等六大项职能”。在陈荣周看来,安全是百姓最重要的生活保障,“希望全镇、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有更多义警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好社区民警的‘左膀右臂’,在平安共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引导,凝社会组织洪荒之力;警民联动,扬“枫桥经验”和谐之风。

如今,诸暨市3099家各类社会组织为发展稳定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草根经验”“草根办法”,形成了民事民办、民困民助、平安民创、矛盾民解的基层社会共治氛围。

平安保发展,发展促平安。

如今,枫源村正一手抓平安报表,一手抓经济报表。“随着‘枫桥经验’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走进村里。以前,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0多万元,如今已经达到了500多万元,注册资本也达到1.3亿元。”骆根土说。

从“管制”到“管理”再到“治理”,枫桥的乡风美了,乡民和了,乡情浓了,乡村兴了。面对新时代新考卷,天津也将携手共绘“枫桥经验”,以实践作笔,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