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网格化、一站式”社区文化服务建设综述
来源:信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9-06-11

打通“最后一公里” 文化送到家门口 ——浉河区“网格化、一站式”社区文化服务建设综述
 

孩子下午5时放学,夫妻双方要再过1个小时下班,老人又不在身边,这1个小时谁来陪伴孩子?

儿女白天忙于工作,把年迈的老人单独留在家总是让人放心不下,要是有人能照顾他们该有多好!

老人退休闲暇无事,突然对音乐、舞蹈、剪纸产生浓厚兴趣,要是能有专门的培训课怎不令人欣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这就是浉河区大力开展“网格化、一站式”社区文化服务建设的初衷所在。自2016年成功申请到“网格化、一站式社区文化建设”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来,浉河区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中心,依托区图书馆、区文化馆、美术馆辐射带动,以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为站点,以社区文化活动室、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为终端,有场地保障,有队伍建设,有活动开展,有经费支持,实行“一站式”服务,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服务,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6月3日至4日,本报文旅新闻版记者深入浉河区部分街道、社区,与广大群众一起体验不同寻常的文化惠民之旅。

完善设施 聚贤纳才

“你看,等一楼的日间照料室建成后,社区里的老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接受细心呵护的照料。楼上的‘五点半课堂’建好后,孩子们放学后就可以来这里一边学习,一边等父母下班。”6月3日,记者来到五星街道秀水社区刚刚建成还未投入使用的新文化中心时,该社区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建设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契机,在浉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大部分社区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备的社区文化活动室,逐步升级社区用房标准,除服务大厅外,全部对群众免费开放使用。“区政府每年投资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予以补贴;各街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投资力度。”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全区各级政府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之前社区服务功能不全、资金投入不足等状况。

有了场地和资金,选好、管好、用好公共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尤为关键。浉河区大力培育社区文化骨干力量,面向社会和专业院校、艺术团体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逐渐形成文化部门专职文艺工作者、街道文艺骨干、社区文化志愿者三级培训网络。

“目前全区有业余文化队伍近200支,其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有20余支,包括60余人三管编制的管弦乐队白领乐团、百人规模的鸡公山合唱团、屡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的金跃舞蹈队、每年在全区各项公益文化活动演出近百场的俏夕阳戏迷协会等。”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供需平衡 特色鲜明

以需求为导向,这是浉河区“网格化、一站式”社区文化服务建设的独特之处。例如,该区在残疾人多的三五八社区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在留守儿童多的大拱桥社区开设了儿童心理咨询室等。这些社区以差异化服务为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便利、舒适、接地气的文化空间,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浉河区正是通过开展“订单式”服务,建立多种形式的需求征集机制。各社区网格长、协管员定期走访调查,了解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各个社区则定期召开座谈会,讨论征集群众文化需求和服务评价,同时定期向辖区群众发放公共文化需求调查表,收集和整理群众日常文化需求。“这就好比当下流行的大数据,我们把大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分析,为各个社区群众提供‘量身定制’的公共文化服务。”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说,有了订单就要下菜单,这也是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新实践。

浉河区的这些举措很好地解决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面对社区孩子放学早、家长无法及时回家监管的情况,把社区孩子集中起来,请社区内的退休教师、志愿者、下沉到社区的党员等轮流给孩子们辅导作业。为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许多社区开展了“教你一招”培训课,内容包括广场舞培训、棋牌大赛、文化志愿者慰问演出活动、养生知识讲堂等。

结合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该区各个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为社区老人包饺子、包粽子等活动和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趣味运动会,棋牌大赛、文艺演出等活动。

以服务高效能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成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步入新时代,浉河区大力实施的“网格化、一站式”社区文化服务建设很好地回应了该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社区文化活动室各功能厅室的不断健全,为该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该区文化队伍的不断壮大,形成了文化部门专职文艺工作者、街道文艺骨干、社区文化志愿者三级联动,高效发挥了网格化文化服务于社区的效能,为社区文化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群众的感受是最深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热情洋溢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使社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该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使文艺不再曲高和寡,变得接地气、连民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染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素养也得到极大提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文化浉河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 李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