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再发城市机会清单 全力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
通过应用场景实践,成都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机会是应用场景的源泉和基础,应用场景则是城市机会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化表现。
继今年3月发布第一批之后,成都再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通过《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成都希望城市的应用场景、发展机会、项目合作等具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机会,有助于城市之间、企业之间及时掌握发展与合作机遇。
在发展新经济战略中,成都改变传统政策思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新经济。不仅如此,成都还通过政策设计营造创新生态,推动“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打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使成都成为机遇之城。
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今年3月26日,成都市发布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发布了七大类共450条供需信息。6月12日,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等8个应用场景发布499条机会信息。
与第一批机会清单相比,本次的《城市机会清单》实现了“两个扩容”。一是题材范围扩容,不仅新增了成都特色的东部新城专题,还聚合展示了国际城市(地区)、省内兄弟城市的发展机会;二是供需信息扩容,本次共发布764条供需信息,较第一批增加314条,新增企业协作、市场推广等五方面内容。
基于这一认识,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着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七大应用场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的应用市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为广大市民提供情景体验。
通过应用场景实践,成都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机会是应用场景的源泉和基础,应用场景则是城市机会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化表现。为厚植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在全国首创了这份《城市机会清单》。
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向第一财经表示,成都在全国比较早就进行场景理论的研究,把场景应用到城市管理上,在城市建设中布局了很多场景,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
周洪介绍,比如,成都在规划编制中预设应用场景。充分考虑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对未来生产生活的影响,超前谋划、前瞻布局,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智慧交通生态圈,启动建设5平方公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场;在远洋太古里建设全国首个5G示范街区,二环路快速公交建成全国首条试商用5G精品环线,吸引新经济企业参与城市建设运营。
不仅如此,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应用场景。对接生产生活需求,鼓励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共享停车试点,推进共享停车平台企业为全市460余个小区提供车位共享服务;加快推进盒马鲜生、缤果盒子等“新零售”场景布局。
今年3月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后,成都市新经济委主动汲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把握运用新时代新机遇为《城市机会清单》再赋能,持续优化《城市机会清单》分类供给,推动城市机会由政府单边驱动向政府市场双向供给转变、机会清单由闭合自生向开源共享转变。
在本次创交会上,成都也重点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展览,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模式业态为表征、生态营造为根本、场景提供为路径,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设备,充分展现新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线上模拟互动+线下真实体验”相结合的观展方式,让与会嘉宾直观体验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城市机会清单》从政策驱动创造市场角度发布机会清单,从企业创新产品角度发布需求清单,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和政策服务与企业创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对接,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公共效应最大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进一步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6月11日,2019福布斯中国创新峰会发布了“2019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诞生于成都的医联进入这一榜单。在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中,成都创新型人才迭出,迈普集团总裁花蕾、云遥科技创始人黄毅、美洽创始人黄海波、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摄影师陈萧伊、大地量子创始人兼CEO王驰、实习僧联合创始人陈俊宇、凡米科技CEO李卓东等等,是成都创新创造的新生力量。
福布斯环球媒体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福布斯中国首席执行官李思卫在峰会开幕时致辞称,成都元素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榜单。在2018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上,成都的排名由2017年的12名大幅上升至第六名。一大批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在这里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事实上,这两年,成都推动发展动能“从旧到新”、组织架构“从无到有”、场景创新“从业到城”、生态赋能“从弱到强”、空间布局“从点到面”,成都新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2018年,成都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70.21亿元。
创交会也是展示成都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成果的地方。本届创交会围绕新生态、新场景,共签约38个重大项目,还搭建沟通、交流、交易、推广的公共平台,开展了技术、资本、人才、产品交易。其中,人才要素交易专场共发布8027个岗位,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数字娱乐工程师等一大批新兴岗位备受青睐。技术要素交易专场共促成技术交易3811项,成交额达112亿元。资本要素交易签约总金额达221.37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金额达137.4亿元。
这些成果得益于成都制定的精准政策体系,磁场效应开始显现。成都构建“1+6+7+N”新经济政策体系。印发实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聚焦政府治理方式转变和创新、创业、创投,出台企业引进、人才培育、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开展新经济重点领域细分专业化研究并转化为政策,努力营造新经济发展环境沃土。
在人才要素方面,实施“精准引才计划”,发布成都人才白皮书,打造“黄金眼”全球人才搜索系统2.0版,人才新政12条发布后已吸引27.5万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到成都落户。在技术要素方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建设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资本要素方面,实施“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在蓉办公的私募机构数达498家,基金实际管理规模超过2500亿元,构建涵盖企业发展初创、成长、爆发阶段全过程的融资服务体系。在数据要素方面,优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建设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平台,推进数据合法有序契约开放开发,引导企业和个人围绕政府数据开展创新运用,已开放601个数据集、2675万条数据。
在制定精准政策的同时,成都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新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前所述,成都大力转变政府治理方式。优化市场准入方式,精简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定期发布投资白皮书,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建设市场开放先行城市。建成“成都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转变审计监督方式。
不仅如此,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注重“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加快政务服务从网下拓展到网上,主动公开新经济重点领域发展方向、扶持政策相关信息。
周洪还强调,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成都出台对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制定新经济企业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建立新经济企业标识制度。“为什么成都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经济业态发展得好,与这些政策制度供给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