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事局信息化赋能有“智”更有“质”
来源:中国交通报 更新时间:2019-10-16

信息化赋能有“智”更有“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津海事局创新发展成就综述

本网讯 鼠标轻轻一点,船舶进出港计划表自动生成;船舶通过VHF(甚高频)呼叫交管中心,船舶动态信息立即呈现在电子海图上;通过值班监控智能报警系统,船舶危险行为及时发现;借助3D模型技术,现场画面立体呈现,险情概况一目了然;无人机参与海事巡航,1小时就能覆盖辖区重点水域并实时传输视频画面。

登录网上受理平台,船舶进出港业务一键办理。借助政务服务一体化的东风,行政相对人可自主选择网上或现场任意一种办理方式,到天津海事局所属的任意一个政务窗口,办理天津辖区内的任意一项海事政务业务。

百姓少跑路,办事不出门。依托科技信息化的持续创新,天津海事局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交通运输部和部海事局的坚强领导下,天津海事局以‘三化’建设为统领,实施‘科技强局’战略,助推天津海事在责任担当、服务民生中始终走在系统前列!”天津海事局局长李国祥如是说。

智能交管:提升船舶到港体验

“X船舶,我是天津VTS,目前进港主航道有超宽船舶进港,不满足双向通航条件,请你船在码头等待……”

“Y船舶,天津VTS提醒,你船已偏离航道,前方水域水深不足,有搁浅危险,请看清航标,立即返回航道……”

高频信号穿梭,电话铃声阵阵,交通指令此起彼伏,4个工作台有序排列,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守护着进出天津港船舶的安全。这里是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交管中心)。

大海航行靠舵手,船舶到港靠交管。矗立于天津港东突堤的交管中心,承担着水上交通秩序维护、船舶进出港交通组织、船舶航行动态监控等交通管理与服务任务,同时负责VTS覆盖水域海上应急、VTS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

2016年2月2日,天津VTS新监控中心正式启用。

1996年,新组建的交管中心进驻VTS现场值班。
“看到交管塔,航行把心安。”作为船舶进出港的指路明灯,多年来,交管中心依托科技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天津港只有一条进港航道,船舶数量少、船舶吨位低,最大到港船舶不过万吨级。交管中心的前身——天津海监局监督处作为承担进出天津港船舶交通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原始。

“一部高频,一组黑板,一部电话,就是交管值班三大件。”交管中心原常务副主任、第一批交管建设者李国成介绍道。高频,用来接收船舶报告,获取航行位置;黑板,标注进出港动态、靠泊情况、锚地状态;电话,将船舶进出港顺序、靠离泊时间反馈给代理和码头等相关单位。

脖子夹着话筒,手里握着高频,一个班次下来,脖子都僵硬了。拥有一套智能化的交管系统成为老一代交管值班人的梦想。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天津港开启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传统的船舶监管模式必须跟上港口发展的脚步!

1992年起,交管中心开始船舶数据库建设工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通过收集船舶资料、进出港数据、航行计划等船舶动、静态数据,并进行编辑整理,初步实现了协调航行计划、交通预测、协助决策等相关功能。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管中心每年都开展多项科技项目,逐步实现智能交管的各项功能。2014年,交管中心实现了VTS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各一线执法部门通过VTS远程终端,共享VTS管理数据,为全局巡航工作、应急指挥、船舶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VTS数据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得以完美展现,海事执法不同层级间的联动、不同部门间的协同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2015年,交管中心打造了全国首个3D船舶智能模拟系统,实现了船舶交通实时3D显示,在交通流密集区交通组织、应急处置和特殊水上水下活动的重点监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助推港航企业降本增效,2016年,交管中心实施航行计划智能推演,引领天津港进入“船舶时刻表”时代,有效提高了港口通航效率。同年7月,公共信息服务全面开通,船员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手机App随时了解交通、水文气象信息;8月,船舶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上线,通过平台可以便捷提交船舶预抵报告、动态申请,查询航行计划,真正实现了手机在手,到港无忧。同时,基于AIS船台的智能信息推送,为船舶提供了“管家式”服务,到港船舶安全指数不断提升。

2017年,交管中心搭建起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VTS数据的内外部信息交互、融合和共享,为局内巡航工作、应急指挥、船舶监管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海事执法不同层级间的联动协同能力大幅提升。

2018年以来,一项项便民举措落地生根,更是让船员喜在心头,港口获得甜头:“五维度”船舶交通信息公共服务模式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用户满意度高达98.8%;2019年推出的船舶航行计划报告“零待时”举措,最大限度压缩船舶等待时间,截至8月底,受益船舶15268艘次,累计节约35116小时,每艘船舶平均节省等待时间2小时18分钟,有效提升了天津港通航效率……

站在今天的交管大厅,人们不禁感慨,老一代交管人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以科技化为引领,立足于服务“智慧港口”建设,交管中心全面实现了“1中心+3平台(1个VTS数据交换中心、1个智能监控平台、1个智能服务平台、1个智能运行平台)”的建设构想,建立了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实用的现代化VTS系统。

一项项数据更是印证着智能交管的非凡实力:依托智能化监管手段,天津VTS覆盖区水上交通事故从2015年的0.004%下降到2018年的0.001%;复式航道效能得以激发,2018年较2015年累计压缩泊位空闲时间1000余小时,极大缓解了主航道通航压力,提升了船舶进出港效率……

多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交管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勤劳、奋进的天津交管人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形成了以“铁树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多个创新团队,并涌现出多名创新研究型人才,形成优秀课题、论文24篇,智能交管相关科研成果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智能VTS”相关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立体巡航:执法资源互补实现精准监管

2019年某日,东疆海事局立体巡航监控中心利用无人机巡航时发现,某船舶在码头遮掩下进行非法过驳作业,海事执法人员立即取证,随后联合公安等单位开展执法行动,一举打掉了该水上非法装卸点。

“这是我们在海事系统内率先打造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立体巡航监管体系,无人机在现场巡航中展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东疆海事局海上海巡执法大队队长付学彬介绍道。

据了解,海事传统巡航主要依靠船艇水上巡航。天津海事局辖区水域面积约9500平方公里,依靠船艇巡航单航次无法覆盖辖区重点水域。
“中能北海”轮在电子护航区和无人机、执法船艇的保障下,顺利停靠天津港大港港区LNG码头。

一边是日益增加的船舶流量,一边是有限的执法力量,如何破解制约海事监管的难题?近年来,天津海事局以“三化”建设为统领,以“智慧海事”建设方针为指导,创新监管模式,在系统内率先打造了以水上动态监管平台为基础,以无人机、海巡船艇为硬件支撑,将“无人机空巡、船艇海巡、电子巡航”三种巡航监控方式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立体巡航监管体系。

据介绍,2009年起,天津海事局开始探索将无人机引入海事巡航工作。通过不断实践,目前基本实现无人机空巡常态化。“通过每周开展两次无人机巡航,在迅速掌握辖区通航情况的同时,还能够对不法船舶起到震慑作用。”付学彬介绍道。

2015年,天津海事局启动水上动态监管平台系统建设,结合辖区特点,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对辖区进行安全监管网格划分,并在系统中实现了与电子海图叠加,目前已经具备电子分析、电子巡查、电子预警、电子指挥、电子盯防、电子跟踪六大功能,在船舶监管、砂石船舶治理、海事调查、电子护航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促进了执法资源的科学调配。

同时,天津海事不断探索船艇巡航技术革新,多年来,逐渐将船艇打造成海上移动数据中心、违法行为查处中心和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特别是“点对点定向微波通信技术”的引入有效解决了岸基对海巡艇和执法现场“看不见、够不着、效率低”的问题,通过70公里范围内高清视频信息无衰减回传,实现了立体监控中心对巡航现场的全面掌控。

“通过将三种巡航方式有机融合,联通起海陆空全覆盖立体化监管,实现了不同巡航模式之间的功能互补。”付学彬总结道。目前立体巡航实现了天津海事辖区VTS报告线以内巡航监管可视化,监控画面一屏显示,违法行为精准定位,船舶信息快速查询,搜救应急快速反应,综合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2018年2月6日,京津冀燃气输送“动脉”的供应船舶“中能北海”轮在天津海事局精心设置的电子护航区和无人机、执法船艇的保障下,顺利停靠天津港大港港区LNG码头,为京津冀及周边居民温暖过冬提供了充足的燃气保障,成为立体巡航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又一生动例证。
天津VTS中心。

品质服务:业务申请不出门 “智慧体检”更贴心

作为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天津港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2013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箱,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吞吐量达到5亿吨的港口。

船舶往来频繁,办理船舶进出港手续的海事政务大厅该是怎样一番繁忙景象?走进天津海事局政务大厅,各窗口却略显冷清,只有三三两两办理业务的人员。

“现场人少,业务量却在增加。借助我们打造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登录天津海事行政审批统一受理平台,点击‘业务申请’模块,根据业务类型填写表单,在家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申请过程。”天津海事局政务中心负责人王仲良介绍。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近年来,天津海事局依托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行一体化服务,将便民理念落在实处。

据介绍,天津海事局共设7个政务窗口,以往各窗口只负责本辖区职责范围内的业务。近年来,天津海事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放管服”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下放执法事权,在推进政府政务建设方面做出大胆尝试,从完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破解制约行政相对人办事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入手,在海事系统内部率先开展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

2018年1月1日起,天津海事局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相对人可自主选择网上或现场任意一种办理方式,到天津海事局所属的任意一个政务窗口,办理天津辖区内的任意一项海事政务业务。政务服务一体化实现了各窗口间信息互联、资源互通,有效打破了地域壁垒,真正便利了群众办事。

“我们代理的船舶几乎涉及了天津海事局的所有辖区,以前要分别到各个辖区单独办理业务申请。自从天津海事局推行新的政务服务模式后,我们只需要到最近的政务窗口办理业务即可,真是太方便了。”提起政务服务一体化,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综合计划科科长吕超笑着介绍道。

企业获得便利,港口充满活力。让企业点赞的,还有天津海事局“智慧安检”团队。作为全国首个开展港口国监督检查(PSC)的站点,天津PSC开启了中国PSC检查时代,32年来,抓本质安全一直是他们工作的核心要义。

近年来,天津PSC创新监督手段,创新研发PSC目标船选择系统、港口国监督决策支持系统以及PSC智能终端,以优质服务为船方提供“智慧体检”,确保船舶安全出航。

“2014年以来,天津海事局为我公司开展船舶‘智慧体检’服务共计70余艘次,查出缺陷1233条,通过联合检查的形式,培训高级管理人员10余名,船员100余人次。2018年,我公司船舶在世界各地接受PSC检查无缺陷通过率已达到82.78%,无一被滞留。”说起天津PSC提供的“智慧体检”,中远海运特运公司船舶管理部总经理梁杰连连点赞。

据统计, 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天津PSC累计检查船舶3500余艘次,滞留156艘次,发现缺陷12433项,有效排查“带病”船舶,保障了进出港船舶安全。
2018年1月1日起,天津海事局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体化。

科技创新成果催人奋进。天津PSC团队在服务港航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多年来,该团队先后获得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6年海事三化好形象好品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队伍中涌现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创新创效明星等一批先进典型。

回首过去,创新驱动风采无限;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硕果可期。站在新时代,天津海事局牢牢把握“科技强局”的建设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网络强国战略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务院“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重要部署,严格执行海事信息化一体化发展总体方案,树立共享、融合、协同的“科技强局”信息化工作理念,按照“数据互联、动静互补、系统互通、执法互动和内外服务”的工作思路,建设“三平台两体系一队伍”;围绕一线监管和应急处置,充分利用前沿科技技术搭建起立体化监管与应急模式,向着建成以“现场监管智能化、综合管理协同化、应急处置高效化、分析研判科学化”为目标的智慧海事阔步前进。

“初心如磐石,使命担在肩!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建设交通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继续以‘科技强局’战略为指引,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为更好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海事智慧!”李国祥坚定地表示。(特约记者 朱龙飞 马艳玲 通讯员 韩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