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让服务更高效——深圳加快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深圳特区报 更新时间:2019-12-03

据统计,从人才落户到老龄津贴发放、从社会投资项目备案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从个体工商户注册到网约车许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近200项高频民生事项,都可以“秒批”。

原标题:数据,让服务更高效——深圳加快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办理大学毕业生落户需要多久?在深圳,答案是两分钟。

这得益于深圳的“秒批”改革。

听说此前,有人为落户跑了三四趟奔波万里,等了数天才总算办好。刚从武汉工业学院毕业的李明准备办理前心里就有些打怵。

“从新闻上看到深圳实施落户‘秒批’新政后,我第一时间在网上提交了资料,很快就审批通过,收到了手机短信,让我预约现场提交资料。”李明至今对自己落户申请印象深刻,“真的是来了‘秒’变深圳人!”

据统计,从人才落户到老龄津贴发放、从社会投资项目备案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从个体工商户注册到网约车许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近200项高频民生事项,都可以“秒批”。

这是如何实现的?

背后的“密码”是,数据的支撑。

近年来,依托大数据的支撑,深圳“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圳人正在体验越来越多的数字政府便民服务,“秒批”“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逐渐成为深圳人找政府办事的新体验。

从“数天”到“秒批”,撬动数字政府改革

这曾是一段尴尬的现实。

“以前办理个体户商事登记需要2-3个工作日,有时还要找中介办理,要支付500元服务费。”今年3月9日领取全国首张智能“秒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市民欧熙钦回忆道。

如今,这样的情况已悄然改变。

“现在不仅完全免费,审批时间还‘大提速’,缩短至5分钟内甚至数秒钟即可完成,而且自动获知审批结果,实在太便利了。”提及在深圳开办企业的感受,欧熙钦如此评价。

作为深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秒批”本身就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产物,强调了无人工干预,让政府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方出现。

“‘秒批’可以被认为是政务服务的最高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仁忠认为,这一政务革新通过应用新技术,可以打破原有的行政壁垒,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化政府的治理架构,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如果回溯“秒批”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18年。那一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应届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秒批”,并在后续逐步推广,至今已通过“秒批”为深圳引进各类人才26万。

今年9月19日,深圳市企业注册登记“秒批”正式实施,企业设立由一天被压缩至几十秒。

实施“秒批”,对相关部门来说并不是轻松的事。明确“秒批”的依据、条件和适用对象,梳理“秒批”的流程,在“快”的同时做到“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秒批”提供数据支撑等等,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有商事主体319万户,其中企业超过200万户;我局平均每天需要完成检查商事主体3591件、登记许可各类申请6878件、农产品快检7570批次、稽查办案立案96宗……”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邝兵表示,面对如此繁重的监管和服务任务,必须推进大数据中心整体设计、流程再造、信息扩容、功能拓展,广泛归集各类监管服务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慧化应用,打造“点、线、面、社会监督”四位一体智慧市场监管体系。

从本质上说,“秒批”是以政府“辛苦指数”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深圳将通过“秒批”撬动其他领域改革,以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从1到N,打造数字政府品牌

前不久,市民季先生前往深圳宝安机场准备飞三亚度假,到机场后发现忘带身份证。正当他和家人着急时,一旁的志愿者告诉他现在打开“i深圳”APP就可办理值机。

季先生打开“i深圳”APP首页“临时乘机证明”入口,填入个人信息后,进行人脸识别核验,得到一个二维码。一张“电子临时乘机证明”便生成了。“凭借这个电子二维码便可办理值机和安检手续,这张电子临时乘机证明可适用全国所有机场,7天内有效。”深圳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给市民带来的实实在在便利。作为全市统一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i深圳”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实现移动端指尖办事。

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中旬,“i深圳”APP累计下载数已达1312.2万,累计注册用户数515.9万,日均访问量200万以上。用户好评率95%以上,在华为等各大应用市场及苹果App Store评分均在4.5分以上。

正是打破了数据的“孤岛”和“烟囱”,市民才能通过“秒批”“一网通办”“指尖办理”等形式,便捷地获取政务服务,最终达成跑一次是底线、一次都不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

目前,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接入单位84家,资源目录累计5746类,平台最高峰日数据交换量达8000万条。深圳市在广东省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以461个开放数据集,排名全省第一。

深圳一直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着眼群众需求”。把人民摆在“C位”,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注重用户体验和线上线下的流程衔接优化。为此,还打造了一批以“深圳90”“不见面审批”“全城通办”等为代表的“数字政府”品牌。

从“秒批”到“秒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路”打通了,数据才能真正跑起来。

从“线下跑”到“指尖办”,从“不见面审批”到“秒批”……深圳在优化政务服务的路上不断积极探索。

10月,深圳推出“无感申办”模式。

在“i深圳”APP上,只用一两分钟就办理完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市民洪女士表示,2年前办理时需要本人填报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详址、户籍地派出所、现居住地详址等17项信息,还需要上传身份证等电子材料,如今这种“繁琐”已经一去不返。

“‘无感申办’模式即让申请人实现‘秒报’。”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数据资源互信互认互用的基础上,办事人申办事项时,同意授权“i深圳”平台调取、整理存储在电子证照库和其他相关政府数据库内的用户相关信息数据,经过市民实名认证后,所需信息系统会进行智能获取自动填充,办事市民仅需核对信息并确认提交即可。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减少表单填写,实现智慧办事,服务快速办理。

作为便民创新之举,“无感申办”可实现市民信息免填报、材料免提交。截至10月24日,“i深圳”APP整个“无感申办”服务专区已上线包括公安局、住建局、医保局、交通局、人社局等多个委办局在内的高频“无感申办”事项74个。

一项项“数字政府”举措的落地,让人们感受到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群众办事体验不断提升。

深圳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啃硬骨头”,对外释放出的强烈信号,让外界看到了深圳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的信心和决心。(记者 李怡天 方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