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为支撑,移动警务“小平台”变身“大舞台”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19-12-25

聚焦公安科技信息化及大数据智能化建设①
以大数据为支撑,移动警务“小平台”变身“大舞台”
本报记者 袁 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全国公安机关建设智慧公安、打造数据警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打通警务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移动警务以公安大数据为支撑,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变“小平台”为“大舞台”,以“小应用”撬动“大变革”,实现灵动的移动应用“四肢”与智慧的公安数据“大脑”充分融合,切实支撑服务公安大数据战略的落地实施,让基层民警及广大群众能享用到公安大数据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织密信息网,移动警务触角再延伸
移动警务是公安机关依托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移动化业务办理和信息处理的警务活动,是“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的关键载体和重要支撑。
为适应社会治安动态化管理要求,顺应现代警务机制移动化、智能化、扁平化的变革需求,自2016年起,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了新一代公安移动警务建设,大力推进移动警务普及应用。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目前,公安移动信息网已经建成,32个省级公安机关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移动警务平台互联互通。全国省级新一代公安移动警务平台建成率已达94%,移动应用支撑系统、安全集中管控系统、空中发证系统等配套设施建成率达85%以上。此外,全国移动警务终端平均配备率已达60%,并以每年新增15万台的速度扩展,上海、河南、江西、云南、甘肃等地终端配备率已达到90%以上。
经过三年的发展,全国新一代公安移动警务建设应用实现了“每年一小步,三年大飞跃”的重大突破,移动警务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汇入海量数据,精准分析研判,实时发出指令,移动警务的触角得到进一步延伸,在服务公安业务、支撑一线实战、提升警务效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从实战出发,警情处置更加快捷高效
今年11月7日,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西眉派出所值班室接到报警称,在双河村有位老人受伤。 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利用“移动警务终端”盘查记录仪进行人像比对,核实确定老人身份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老人家属。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面对时代新要求、技术新发展、业务新需求,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推动移动警务创新应用,以移动警务“微服务”促进公安数据大流动,以移动警务“小应用”撬动警务模式大变革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切实减轻了基层民警工作负担,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
目前,全国移动警务软件开发应用如火如荼,全国联网的32个省级、14个地市级公安机关应用市场共报送8大类30余种移动应用APP近3300个,开通各类应用服务约2700个。广东省公安厅开发应用的“反诈先锋”“指尖情报”“广东刑技”三款APP,全天候向一线民警精准推送大数据情报,半年内累计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6397名,移动警务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出了强大作用。
一切从实战出发,新一代公安移动警务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有力支撑了指挥调度、侦查办案、治安防控、交通管理、便民服务等公安业务,警情处置更快捷高效,破案率、查控率、办理率明显提升。

“穿针引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依托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将辅警等不同用户群体纳入智慧警务体系,结合公安行业应用系统,改革公安现有的执法手段,突破办公地点的限制,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效率和作战能力。同时针对突发疾病、纠纷等事件和突发违法犯罪警情,向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及时推送预警性信息,对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实现最大化指挥调度,为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四川、河南等地还充分利用移动警务平台多网融合优势,实现了民警、辅警、治安协防员等不同用户跨区域业务协同,重构了警务机制和业务流程。
面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警力不足、多头管理、任务繁复以及底数难摸清、任务难统筹、工作难监管等诸多难点,移动警务平台这根针串起了基层社会治理千条线,逐步促进多地形成多部门、多警种协同联动的新机制,提高了警务效能,受到了基层民警的广泛认可,也进一步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目前,移动警务正由单一平台支撑向“平台加服务”一体化支撑转变,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移动警务这个“小平台”正在变身为打击违法犯罪、服务民生的“大舞台”,将为各警种部门深度融合公安业务、专心研发部署和推广移动应用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