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人一步,杭州智慧警务改革跑出“加速度”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20-01-02

快人一步,杭州智慧警务改革跑出“加速度”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智慧警务系统指挥中心报警系统响起,系统显示,在江干区闸弄口艮山西路发现一名男子与在逃人员张某十分相似。指挥员通过工作群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及指令,要求周边警力赶往现场进行处置。
35秒,视频员进行视频回放确定预警点位;
1分钟,联络员在工作群发布相关信息;
17分钟,路面巡警将该男子控制;
如此精准、快速的抓捕行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杭州公安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
12月9日至12日,初冬时节,记者在杭州市各级公安机关采访,所到之处,一场智慧警务革命扑面而来,深深感受到杭州公安在智慧警务快车道上疾驰带来的从内到外、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新、全方位冲击。
“杭州智慧警务改革将紧密结合未来公安大数据智能化改革的总体方向,从社会治安现实需要和公安长远发展两个维度出发,为全国智慧警务建设提供‘杭州方案’、做出‘杭州示范’。”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金志如是说。

抢占制高点
杭州市上城区华光路35号,是杭州市公安局老办公区。院子里的6号楼门前挂着一块牌子:杭州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开发基地。杭州的这场警务革命中的应用系统在这里试验、成品、推广开来。
走进杭州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开发基地(以下简称大脑办),记者感觉来到了一个科技企业,研发区一字排开,研发人员埋头敲击键盘。
对杭州公安机关来说,像这样的场景从市局、分局到派出所,习以为常。杭州公安敞开大门与阿里巴巴达摩院、海康威视等8家当地顶尖高科技企业开启产学研用警企合作。
杭州市公安局科信局局长、大脑办负责人孔万锋,带领基地30余位民警、380名工程师,奋战200天,今年9月1日,警务操作系统上线试运行。当数据不断滚动碰撞,迅速甄别出两名在逃人员,很多参与研发的民警流下了热泪。
11月初,公安部在杭州召开全国公安大数据融合处理与服务工作会。试点,得到了验证。
杭州公安智慧警务要实现什么目标?孔万锋告诉记者,有了数据支撑,以前关注业务,现在关注流程,将实现警力资源的释放,最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孔万锋说着说着站了起来,在身后的白板上,从目标、工作机制、业务、流程、数据之间的关系图,一点点地推演,激情四溢,俨然一个大学教授在授课。智慧警务对于他来说,如数家珍。
杭州智慧警务得到快速发展,孔万锋认为是集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时,国家、公安部、浙江省重视大数据战略,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地利,浙江特别是杭州,高科技企业云集,海外人才大量流入,公安机关与本地高新企业合作密切;人和,部省市给予充足支持、保障人财场地,各级公安机关对智慧警务有实战需求。“在这场警务革命中,杭州公安因势而谋、顺势而动、应势而为。”孔万锋说。
疏通数据堵点
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但因历史原因,在公安内部,各种数据彼此隔离。
困局源于格局。“要将数据的洼地汇聚成蓝海,这是一项庞大的基础工程。”大脑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周晞鲁说。
先打破数据接入壁垒。杭州公安从网安和科信这两大类数据入手,逐步将图侦、刑侦以及接处警、核查核录等公安业务数据进行融入汇聚。
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府、社会等外部数据资源的接入。各种数据已陆续汇聚至杭州公安大数据平台,每天汇入平台的数据量就达150亿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汪勇说:“公安机关的信息数据,已经成为继警力资源、装备资源之后的新一类核心资源。”
这么大的家当,往哪里存放呢?依托省政法云平台资源,杭州公安建起了智慧警务云。随着各类数据的“上云入仓”,逐步改变警种数据“烟囱林立”的局面,实现了全数据开放服务、全平台能力支撑。
在大脑办,民警向记者展示了系统大屏。大屏顶端是全市实有人口、报警量、治安风险、执法数量、服务民生等反映公安工作“生命体征”的核心指标,大屏左右两侧则是基层基础、治安防控、指挥安保、情报研判、交通管理、民生服务等16个二级系统。
大屏被他们形象地称之为“数字驾驶舱”,市局、15个分县(市)局、163个派出所共179块大屏,所显示的2600余项数据指标,因地制宜、各不相同。市局的大屏指标倾向于指挥决策,而基层的更侧重于警务实战。

解决实战痛点
杭州公安收获的不仅是一个系统,而是实战的效能。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杭州公安依托智慧警务,打造了“大脑+手脚”的警务组织模式,迅速服务警务实战。
采访中,民警为记者展示了警务操作系统的多图合一系统。通过整合报警人定位、背景审查、语音转译等功能,不仅实现在一张地图上警力可视、警情可视、现场可视、就近处警,而且可以将案发现场等重要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处警民警。
12月10日11时许,在江干区分局,视频巡查员胡明祥正通过在线警务系统对地铁口存放的电动车上锁情况进行巡查,很快,他发现一辆电动车未上锁,立即将情况通知在附近的巡防员,巡防员赶到现场用派出所配发的锁将车辆锁上。胡明祥告诉记者,锁上附有安全提醒和开锁的电话,车主只要拨打上面的电话,巡防员5分钟之内赶到开锁。
在萧山区分局,通过他们研发的智慧警务平台——云啸平台的一键护航功能,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执行任务时,警方对这些车辆所经过路口的交通信号灯配时数据实时下发,在特种车辆进入路口前排空等待的车辆和行人,并且保证信号灯为绿灯,确保车辆更加安全顺畅地通过路口。经过300余次实战,车辆平均时速提升5%,时间节省30%。
4月26日9时20分,一名男子在杭州市余杭区的一家黄金店抢走两条金项链。接到报警后,余杭区分局巡(特)警大队机动一中队巡逻车上的队员的对讲机传来指挥(情报)中心的信息:“男子25岁左右,身高1米68至1米7,身穿长袖黑色衣服,后面带帽子,往新大地停车场的方向逃跑。”9时43分,机动队队员就抓住了这名男子。整个过程仅用13分钟。

让服务更快一点
快,是杭州智慧警务发挥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
最近,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科技通信管理科科长李海军发现,从家里到单位的车程明显顺畅了,以前要用25分钟,现在只需要十七八分钟。交通顺畅的背后,是智慧警务致力服务民生的结果。
“杭州城区的拥堵率最高时在高德地图上排名第二。这两年,杭州城区的拥堵率排到了30多位。”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信息化处处长周为钢说,这得益于杭州交警研发的杭州交警城市大脑交通平台。
平台通过对去年年底的数据分析发现,杭州城区街面交通流量仍有上升空间,高峰时可以放行五六千辆非浙A牌照车辆进入城区。“这就是数据反哺惠及民生的表现。”周为钢告诉记者。
安全不安全,老百姓最有切身体会。记者在余杭区良渚街道昌运里智慧安防小区看到,高空抛物探头、全景人脸抓拍相机、配电箱加载电流异常监测芯片、智能充电桩等,安防设备几乎全覆盖。
家住富阳区春江花园小区的王老伯,每天早晚喜欢到小区对面的富春江边散步。7月25日,“富春智联”平台系统自动异常预警,显示王老伯已经两天没有进出轨迹,提醒上门核查。江滨社区收到预警指令后,立刻联系楼道长和网格员上门进行核查。经过了解,原来王老伯因为变天痛风发作,腿脚不便所以没出门。
当前,杭州市公安局正在依托警务操作系统,酝酿更大规模的情指行舆一体化流程。“城市大脑是杭州代表中国的城市为世界做的一次探索,一次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社会管理的前瞻性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设计师王坚说。(本报记者 丘勋锐 谢俊思 欧俏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