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转型必须确立辩证的转型观
来源:东方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军队转型,是新军事变革在军队建设领域内的必然需要和客观反映,目的是把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为信息化军队。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不同的转型观。不同的转型观,又决定了人们对转型评价和选择的不同。因此,要保证军队转型的顺利进行,就当前而言,确立辨证的转型观十分必要。

  强调“信息化”建设,不放弃“机械化”建设

        我军目前进行的军队转型,强调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这是顺应新军事变革潮流之举,是非常正确和必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机械化建设。机械化与信息化是辩证统一的,信息、机动、火力、防护等要素,从来都是相互伴生、相互促进的。其中,机械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没有机械化作为载体,就如同人的“血肉”缺少了“筋骨”的支撑一样。而从我军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与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机械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火力、机动力、突击力和防护力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尚不具备一门心思搞信息化的基础和条件,而是要扎扎实实完成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这一双重历史任务。即使将来进入信息化的高级阶段,高质量的机械化仍然是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托。因此,在推进我军转型时,我们既要看到信息化的主导和核心作用,也要看到机械化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强调“体系”建设,不放松“平台”建设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类的全部军事活动可以用“认知”和“行动”来概括。“认知”主要是精神活动,“行动”主要是物质运动,他们既是构成军事活动的两个密切关联的领域,也是构成军事活动过程的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二者既相对独立,又高度统一。因而,军队转型虽强调“体系”建设,也就是“知行统一”,但对主要是发展“行”的能力的“平台”建设也不能有任何轻视。因为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既离不开“知”的能力,也离不开“行”的能力。所以军队转型强调“体系”建设,强调“认知”能力建设,强调“综合集成”建设,并不是要放松以“平台”为主的“行动”能力建设,否则,军队就会陷入“头脑发达、神经灵敏,但是四肢简单、肌肉无力”的畸形境地。

  强调“硬件”建设,不弱化“软件”建设

  军队转型,目的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其衡量的主要标准,自然是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因此,武器装备、人员构成、战场建设等“硬件”方面虽是重点之一,但也不能弱化了思想观念、编制体制、作战理论等“软件”的建设。以思想观念为例,当前,妨碍军队转型的障碍之一,便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机械化思维。思维发展史表明,思维转型必然经历新与旧的碰撞。而实现思维转型绝非易事,因为“比向军人灌输新思想唯一更难的事情就是消除他的旧思想”。因此,欲完成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先“换脑筋”十分重要。

  强调“跨越”发展,不忽视“稳步”推进

  新军事变革的兴起,为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跨过某些探索阶段,越过某些探索领域,尽可能缩短发展过程。但是,跨越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能超越现实条件;必须着眼于信息化建设的大局,不能超越机械化整体阶段;必须遵循军队建设和发展规律,不能无序地跨越和赶超。可以说,跨越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跨越发展时必须坚持“快稳结合”,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与跨越式快速发展统一起来,过分强调或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

  强调“长远”发展,不忽视“现实”需求

  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从一种军事结构过渡到另一种军事结构,往往存在一个或短或长的磨合期,这段时间内通常会出现战斗力下降的情况。目前,正在转型中的美军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军提出指导转型的首要原则就是兼顾长远发展与近期需求,科学合理分配国防资源,对转型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就我军建设来说,长远目标是为了建设一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但近期也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因此,在推进军队转型中,应注意“长远”发展与“现实”需求的平衡,妥善处理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与军队信息化长远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同一性要求我们应以军事斗争准备牵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军事斗争准备,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差异性要求我们理清转型思路、搞好顶层设计,统一筹划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与军队信息化长远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大呼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