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行业阵痛重启
来源:算力智库 更新时间:2020-01-14

最强监管国家队入场,大数据行业阵痛重启,2019年成为行业分界线

 

2019年,数字经济产业继续飞速发展,然而作为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大数据产业却被狠狠踩下了刹车。随着“史上最严监管”的来临,大数据产业需要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方向了。

2019年9月6日,魔蝎数据被警方调查,高管被带走;同日,新颜科技高管被带走协助调查。9月11日,公信宝运营方杭州存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被警方查封;中秋节期间,同盾科技子公司信川科技也有相关人员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10月21日,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因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被调查,该公司利用爬虫技术不正当窃取用户数据、滥用用户信息进行暴力催收。 行业大整顿的大幕已经拉开,聚信立、天翼征信、公信宝、考拉征信等诸多公司也被纳入调查行列。大数据发展和利用从野蛮生长时代进入了正规化管理时代。

1、大数据阵痛,隐私保护再次重提 但据业内人士爆料,行业整顿背后重要原因是被各地全面清退的P2P业务,现金贷、715 高炮、套路贷、暴力催收、“超利贷”等业务背后是爬虫在爬取用户个人数据。 用户的上网、购物甚至征信都可以爬取,这些数据被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借贷、风控甚至催收环节,爬虫这一和互联网伴生的技术此前的边界一直处于模糊状态,这层窗户纸终于在2019年被捅破,一下子警醒了大数据公司:那里是行业底线! 据悉,今年以来公安部“净网 2019”专项行动,已查处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的 APP 共 683 款。其中考拉海购、房天下、樊登读书、天津银行等知名 APP 也在列,这些 APP 多涉及无隐私协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范围描述不清、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和非必要采集个人信息等情形。 国内大数据行业因为爬取用户隐私数据被大整顿,行业内鸡飞狗跳之时,大陆的另一头,欧洲的企业们也正在为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头疼不已。据了解,截止至2019年9月24日,22家欧洲数据监管机构对共87件案件作出了总计3.7亿欧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堪称最严数据保护条例。 2019年初,谷歌就因被法国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处以5000万欧元的巨额罚款(约5680万美元),称为迄今为止由欧洲监管机构发布的数额最大的GDPR罚单。 全世界都在重视隐私数据保护的同时,对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又成为了世界科技竞争格局下的重要布局。 对大数据产业来说,这是必须经历的阵痛,也是对此前模糊的行业边界的一次明确引导。

2、爬虫技术被严打,大数据行业下一站在哪里? 数据服务经典的盈利模式,是数据商将甲方企业需要的信息通过爬虫、商业积累、转卖等方式,提供给相关企业。而近年来P2P行业的爆发,对用户信息的需求量大增,这也促使大量数据商铤而走险,利用爬虫技术获取不当信息,甚至将获取的本不应公开的用户隐私数据进行倒买倒卖。 早在2017年5月,就曾有媒体报道,数据服务商、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堂曾因泄露客户隐私,公司多位高管和业务人员被警方带走调查。据悉,那年的数据非法交易集中处理,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7名,打掉涉案公司11家,查获公民信息数据4000GB、数百亿条。 不难看出,数据交易乱象由来已久,而国家整治的决心,也早就付诸行动,但这并不代表大数据行业遭受重击,被打击的,是非法利用爬虫技术。 虽然大量业内人士表示行业迎来最大的寒冬期,但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产业引领的科技变革大环境下,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产业不可或缺。

3、下一站的大数据产业机会在哪里?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认为,数据开放是大数据时代纵深的推进,政府作用供给侧开放数据,社会利用数据,形成良性循环,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以上海为例,2019年10月,国内首部针对公共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办法在国内首次提出分级分类开放模式,对开放数据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开放数据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数据的需求。 12月23日,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正式上线运行。市金融工作局、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银保监局、市大数据中心会同本市多个部门和单位着眼缓解本市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面向银行开放300多个公共数据项,包括纳税、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市场监管、发明专利、科创企业认定、环保处罚、商标、司法判决等数据,通过公开数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一方面是对企业非法进行隐私数据的严打,另一面是国家机构出面,产业结构被重新结构,角色也在重塑。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认为,未来将形成新的‘三大运营商’——云服务运营商、大数据运营商和智慧城市运营商。 其中,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机会将从数据交易转向数据运营和服务,而数据交易的盈利模式,可能将逐渐较少。承担数据承载和提供的角色,将从企业转向政府。 行业下半场,从数据买卖到运营服务 从数据提供商到数据服务商,产业商业模式的整体转换正在进行中。据了解,产业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国家队背景的数据服务商,其模式更多的是对政府数据的运营对接,提供接口服务而非数据的直接买卖。 “国资参股、政府监管扶持、市场化运作、大数据资产交易合法经营资质”,数据服务商贵州数据宝是业内较早以“国家队”名义开启国有数据运营的企业,据悉,数据宝的模式即为需求企业和政府提供数据资源对接服务。 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等国家队相继成立,从国家层面推动大数据的应用成为了行业的重要模式,而非国家队背景的大数据企业也在进行自己的转型。 而非国家队背景产业机会的另一方面,是对数据的整合标记服务。算力智库在今年实地调研安徽数据堂时,从工作人员处了解了安徽数据堂主要业务,即企业数据服务。为需求企业提供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和标注服务。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需要有针对性的数据进行学习,但不是每家人工智能企业都有足够的数据以及足够的人力对数据进行标注,而数据堂提供的服务,也让大数据产业真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的一环,实现了紧密连接。 当然,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不会因为P2P等产业泡沫的破裂和强监管而消亡,相反,在监管明朗化、行业正规化之后,通过合规的形式利用大数据进行金融风控等形式,也将进一步促进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大数据产业的下半场,将是行业监管合规以及国家队入场的下半场,也将是数据商们全面转型的下半场,回顾2019年,可能会成为整个产业一条明确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