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借力信息化创新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来源:嘉兴日报 更新时间:2020-01-22

原标题:
 
去年以来,海宁市立足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采用“互联网++安全生产”理念,将信息化手段与基层安全监管任务有效结合,研制开发安全生产云平台,实现实时在线审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全程记录政府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情况,全面评价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情况,在创新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上取得了突破。

截至2019年底,安全生产云平台录入企业3212家,上传、审核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信息15万余条,在线公布38家中介服务机构、138名服务人员、5825条社会化服务信息。

记者了解到,海宁市现有各类生产企业1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16家,300人以上企业102家,其余均为小微企业,安全监管任务较为繁重。

在基层原有监管模式中,企业不清楚主体责任标准要求的现象比较普遍,安全生产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缺乏有效的衡量方法,面对面广量大的企业,监管人员也难以一一对接进行检查指导。

对此,海宁市把细化完善企业主体责任标准要求放在第一位,把线上动态监管作为突破口,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情况。

据了解,海宁市邀请安全标准化评审专家,对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人员和机构配备、安全培训教育、安全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和演练、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21个方面具体要求进行梳理,针对每一项标准要求进行逐一明确,制定《海宁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标准指导手册》,结合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培训逐项细致讲解。

同时,企业在完成安全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安全检测评价等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后,分类分项实时上传至云平台,“一企一户”在线生成企业“云档案”。

海宁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云平台为每个企业定制专属“安全二维码”,手机扫码即可查询企业基本情况和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市全程记录监督检查情况,深化隐患问题整改落实。依托云平台,海宁市要求市、镇两级监管人员对企业进行检查后,将相关执法文书、现场隐患照片等信息录入云平台,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上传隐患问题整改情况,由检查人员在线审核。政府监督检查问题整改情况,作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一项否决项,企业隐患问题超期未整改或存在重大隐患问题,即判定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

“对经常性未落实主体责任要求的企业,将降低其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列入安全生产年度执法计划,采取联合执法、委托执法、交办执法、派驻执法等方式,保持高压态势。”上述负责人介绍。

针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海宁市通过重塑市场秩序、提升服务品质,把好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关”。依托云平台,海宁市将机构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人员、收费标准等信息向企业公开;各中介服务机构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相关资质的服务人员,每半年报应急管理部门汇总,建立完善服务人员信息库,一并通过云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除此之外,海宁市还通过开展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情况全程记录,以及监管信息实时公布等举措,不断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企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