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下,政务数字化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
来源:界面新闻 更新时间:2020-02-27

此时此刻,每座城市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叫做“复工复产”的巨石。
被按下“暂停键”后,各行各业的困境有目共睹,远程办公只能解决一丝燃眉之急,对于几乎不依赖线上的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城市们企盼着劳工回潮,但让返岗返工人员做到严格防控、顺利上班,同时又确保市民的健康安全,至今仍是难以平衡的天平两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盘和林认为,此次疫情也是对政务数字化水平和民众生活数字化质量的一种现实考验。
眼下,一张二维码和三种颜色,正试着突破这个瓶颈。
2月16日晚10点07分,全国首趟复工人员专列从始发站贵阳北抵达杭州东,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顺利返杭。他们是杭州近60家企业的员工。
这并不是一趟载满风险的列车,事实上,车上所有的复工人员都拥有一个绿色的二维码,如今这已成为他们被允许通行的重要凭证。
这份数字化的健康证明叫做“健康码”。2月11日,杭州健康码作为一种数字化防疫措施在支付宝上线,它是根据用户自主申报信息及防疫信息,由各地政府运营的后台系统自动审核生成专属于个人的二维码。据悉,相关个人申报信息均须经过申领人的确认,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则负责提供申报入口及展示二维码信息,用数字技术将通行证电子化。

健康码实施“三色码制度”,系统比对信息后将产生红、黄、绿三个颜色码并实施动态管理:绿码代表代表一切正常,可随时凭码通行;黄码代表正实施7天内隔离,连续7天健康打卡正常就会转为绿码;红码代表正实施14天隔离,连续14天健康打卡正常转为绿码。
这就是拥有者在疫情时期的数字化健康证明。在杭州,持有健康码绿码的人,便可凭码进出高速路口、小区、乘坐公交车。截至2月25日,杭州健康码领取人数约1000万,接近于整个杭州的人口量,浙江健康码已有超过5000万人成功登记。

而其中,使用“杭州健康码”的企业已有7.4万余家,参与每日健康打卡的涉及共计152万余员工。据悉,企业对员工实行“亮码扫码”和测温管理,员工每日“扫码测温进入+健康打卡”。
健康码的出现省去了员工反复登记、申报的过程,同时通过线上的领码和扫码环节,形成了详细完整的数据库,企业主也能更有序、灵活掌握复工人员身体状况。
这意味着,通过健康码,城市在复工复产的道路上迈出了平稳的一小步。但事实上,这只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在政府服务与业务创新上的一次表现,仅仅是疫情防控之下城市政务数字化能力的一个缩影。
在疫情无法被迅速扑灭的前提下,城市还将遭遇更多类似于复工复产的难题,而这些难题恐怕要大量诉诸线上来解决。更长期地看,数字化政务能力或许也将逐渐成为省市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量维度。
例如,杭州(浙江)健康码现已升级,于2月22日起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实行互联互通,可支持医院就诊和医保支付;阿里巴巴、搜狗、360等多家公司在疫情发生后参与了患者同程查询工具的开发,以较快的速度响应了市民需求并平息恐慌。这些措施都不同程度提升了社会治理和运行的效率。
但城市如何提升这项能力?事实上,政府和企业联手做到快速响应也并不简单,尤其在时间逼仄的情况下。因此,科技能力的储备必不可少。
回顾健康码的诞生,余杭绿码从开发到上线用了4天,杭州健康码出现仅1天,到浙江11地市健康码全覆盖用时3天。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在2月15日下发由支付宝、阿里云加速研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的指示。截至2月25日的两周之内,支付宝健康码便实现了从杭州市到浙江省,再到四川、重庆、上海、海南等省市落地超过200座城市的成果。
支付宝项目技术一号位“城壁”的感受或许更能说明个中困难。“杭州健康码最初上线的版本,因为二维码下面的字体太小,客服的电话一下就被打爆了。” 作为一名15年阿里老将,他经历过多次重大技术迭代,但这次是头一回“只能顾上下一分钟”。
现如今,上支付宝搜“省份/城市名+健康码”,如杭州健康码、温州健康码、宁波健康码、海南健康码、四川健康码、重庆健康码等,根据提示操作即可填报信息及申领。事实上,健康码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标准,可根据不同地区需求,结合各地疫情防控需要快速推出,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应用。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不断拓展健康码的应用范围,杭州、温州等地健康码不仅具备通行功能还能看病买药,珠海斗门的健康码还应用于建筑工地,其落地场景也越来越丰富。
这场与时间的赛事背后,是各级政府的研发团队和阿里巴巴经济体内支付宝、阿里云、钉钉技术团队的全力投入,也是各省市对于政务数字化的快速响应和承接。
这仅仅是一个节点。在阿里巴巴与杭州的故事之外,成千上万家传统与新兴科技企业、BAT等互联网公司,正蛰伏在北上广深、杭州、成都、武汉等地,等待或正在成为政务数字化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合力撬动压在城市心头的每一块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