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政府企业从“眼对眼”到“手拉手”
来源:央视热评 更新时间:2020-03-06

原标题:热评丨数字化,让政府企业从“眼对眼”到“手拉手”

最近公布的两份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目前国内34%的中小企业账上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这些数字真切地反映出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图: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调查)(△图: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调查)
同时,《经济日报》发布了另外一项调查,针对“你是否了解国家放松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这一提问,受访的1093家国内微型企业中,有53.26%表示“不太了解”,有2.75%表示“完全不了解”,而表示“了解”的只有43.99%。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疫情冲击,中小企业正处于艰难时刻。为此,中央部委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多项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包括减免物业租金、适当下调职工医保费率、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延期缴纳和减免税款、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力度等。另外,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还出台了更为细化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导致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一方面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却因为不了解政策、不会用政策,使得自身生存更为艰难。过去说“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有水了也解不了渴的情况。特殊时期,由于缺少有效而高效的沟通渠道和协同平台,导致有政策的给不到,要政策的又享受不到,不但形成政策供给和政策享用之间的鲜明落差,更影响到了广大企业家和员工的信心。

怎么办?帮帮手、够不上的现象,需要全社会通过数字化转型加以实现。

疫情之下,各种数字化平台和工具应运而生,给全社会提供了应对危机和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局2020年重点工作时,就曾重点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战“疫”当前,政企搭台、数字唱戏,加速推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急中所急、重中之重。我们看到,上海、杭州等地借助数字化手段,高效建设数字政府,通过“浙里办”等数字平台,掌上抗“疫”、一键办事,让公众省心、安心、放心。而众多互联网平台也开发了疫情动态查询、实时辟谣、线上问诊、在线教育、远程协同等工具,高效解决公众的信息焦虑和生活工作各项诉求。
这些便捷工具,更多是政府和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把梯子直接递到公众手中。那么,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追问,既然政府和企业之间面临着政策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平台和工具,能让政府直接把梯子递到等待救急的那些中小企业手中呢?

比如,研发类似“政企通”这样的工具,政府以大数据为基础,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宣传、政策服务和政策办理,实现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精准扶持、精准补给;而广大注册企业,既可以借助数字平台实现点对点沟通,更可以在掌上直接办理、享受政策利好和实惠,省得出现盖遍章、磨破嘴、跑断腿的现象。这种政策“直给”方式,相得益彰,可以实现双赢。

比如,在杭州,“亲清在线”于3月2日正式上线运行,有了这个平台,政企之间就可以搭建直通车,通过“端到端”的一键点击和“点对点”的直线服务,实现政策在线兑付、诉求在线直达、服务在线落地,让企业不再处于信息孤岛、四处伸手孤立无援的境地。
特别是,疫情期间,杭州市政府的各项惠企政策还会陆续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实现在线兑付。比如,企业想要申报“发放员工住房补贴”这一优惠政策,不需要企业事先提供员工个人材料,企业登录后,“亲清在线”将通过城市大脑中枢系统获取数据、进行比对,结果经企业和个人确认后,补贴就可以直接发到企业员工的银行账户或者支付宝账户上了。如果按照以往做法,企业员工为获得区区500元补贴,企业和个人需要提交5—6个材料和证明,跑腿不说,更要费心费力。这一掌上办、点对点的直通车模式,真正实现了有效服务、高效行政,还便于在线评价、全网监督,值得向全国推广。

数字化时代,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是“应该”,而是“必须”。而数字化工具的搭建、多功能远程协作平台的应用,不但搭建起政府与企业的服务对接平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平台,更将架起我们通往未来的桥梁。(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