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纪实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二○○五年十二月,喜讯传来,上海八六三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基地人感慨万千,两千多个日夜的奔波和心血,基地的建设日新月异,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链发展已经崭露头角,成绩令人瞩目。

  

  创业篇:天时地利人和

  重点发展信息保密产品、安全认证授权产品、安全平台/系统、网络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等。初步建立完整的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安全系统。实现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科技教育发展“十五”重点专项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1世纪,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经济和社会对信息化的依存度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易攻击性也日益受到重视。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的重要内容。

  没有更多的选择,信息安全的保障,只能依赖于信息安全领域产品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

  2000年7月,在中国的版图上,历史记下了上海浦东的张江。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分别代表科技部和上海市,选址张江,作为科技部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

  2001年7月6日,国信安(东部)基地在一片农田上正式破土动工。

  浦东科技局局长朱旭东表示:“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已经成为上海市‘科教兴市’主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依托浦东、聚焦张江’战略,张江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的重要载体。国信安(东部)基地可谓生逢其时。”

  “海纳百川”的上海,吸收和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知识和人才;充满创业激情的浦东,形成了“高起点、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培育了良好的创新创业体系和氛围;“高科技”的张江,微电子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打造了完整的信息产业链;国信安(东部)基地,就在这片风调雨顺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基地要成为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之源”,朱旭东对国信安(东部)基地的建设寄予极大的期望,同时他对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要从四面八方创新。而张江就是要建设成为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并在整个科技园区形成一种合力的同时引入竞争,形成一园两基地的模式。竞争的引入会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以提高效率、加强服务为中心,保证资源的高效使用。”

  国信安(东部)基地采取了政府指导、专家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从2001年7月基地开工建设到2004年园区产业链形成,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期间,基地受到了科技部、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科委的关心和指导,基地建设蓬勃发展。当初寂寂无名的张衡路,已经因为国信安(东部)基地的存在而广为人知。

  如今的基地,在28公顷的土地上,矗立着四大功能区———技术创新区、人才培养区、企业孵化及产业化区、雕塑公园区。已拥有孵化面积近1.6万平方米,即将完工的孵化楼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5家,毕业企业26家。基地吸引和培育的三零卫士、龙贝科技、金蝶软件等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同类企业的龙头,初步形成了信息安全产业的集聚效应。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863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等四大国家级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相继落户基地,为产学研的联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乘国家发展之势,携自主创新之魂,依托上海的综合优势,完善产业链,集聚产业群,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聚集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技术和资源,形成区域性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中心,促进上海及周边地区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秉承宗旨,国信安(东部)基地正一步步迈出坚实的脚印。

  发展篇: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温家宝案例一:上海龙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3年,李嫚和先生带着他们的公开密钥基础设施技术从美国硅谷归来,这位北京姑娘在考察了深圳、珠海、上海、香港和北京之后,决定在张江的国信安(东部)基地安营扎寨。吸引这两位海归的是上海自主创新的氛围和张江的高科技品牌,还有基地良好的软环境。

  吸引国信安基地的是李嫚的创新。在基地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龙方公司突破了资金和人才的瓶颈,研究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公司开发的ID-Sign(多层次电子签章),ID-SSO(单点登陆)等安全中间件平台,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项目。公司拥有5项计算机著作权登记,1项发明专利,数字签名产品已经获得信息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产品遍及电子政务、诚信服务平台、公文流转、大型网络服务提供商、银行与证券等领域。案例二: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在《中国美食地理》的每一页上,我们都看到了一个相同的标志———邮票大小的黑色点阵。

  这就是龙贝科技设计、研发、制造出来的二维码———龙贝码。它的研制和应用改变了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代理国外产品为主的行业结构格局,使中国成了继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之后又一个具有二维码知识产权的国家。

  2003年,龙贝科技带着心爱的龙贝码从天府之国来到上海,落户基地。龙贝公司拥有龙贝码全部核心技术的全套自主知识产权。

  当时的龙贝码还“养在深闺人未识”。

  基地由院士牵头的专家鉴定组高度肯定了龙贝码的价值。在基地的努力和推荐下,龙贝码很快走出了龙贝公司,走出了上海。2004年龙贝码入选信息产业部“2004年信息产业科技成果第一批推介项目”名单,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获得“科技创新金奖”;2005年,龙贝公司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龙贝二维条码信息处理系统”获得“计算机著作权登记证书”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龙贝码已经在电子票务、国防、民航、电子政务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基地还正积极推进龙贝码技术融入行业标准体系的工作,使该技术可让更多的人共享。

  信息安全产业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注定了它必然和自主创新紧密相连。

  据专家介绍,信息安全产品中,防毒软件、防火墙、加密措施“老三样”占据了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的60%%—70%%。但“老三样”产品“救火队式”的防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信息系统的要求。紧跟世界信息安全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将主攻“新三样”:3A软件(认证、授权、管理软件)、监控检测、高端加密———为信息社会构建真正的“免疫系统”。然而,目前国内只有零星信息安全厂商涉足“新三样”产品开发。

  在国信安(东部)基地,自主创新就是企业的命脉。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推出安全系统集成和系统安全集成领域产品;金蝶软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管理软件;芯原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开发半导体标准开发平台……这些以自主创新为已任的企业,在涉足涵盖“新三样”产品开发的众多领域中勇于革新,乘风破浪,在短短数年中发展成为构建上海信息安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可喜的是,这些创新产品,不但被应用于社会信息安全相关的各个领域,而且在园区内也充分体现了它们的价值。一个企业的产品可以被另一个企业应用,这样的事例在园区屡见不鲜。“突出特色、错位竞争”的策略使园区内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有了更紧密的合作,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信息安全产业链。

  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中国信息安全企业成长的摇篮。

  目前,基地的入驻企业已经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50多项;入孵企业已成功申请专利40项,技术标准3项,著作权登记32项。

  “信息畅通、机会分享、平等合作、自主创新”李嫚用16个字概括了她对基地的感触。基地对于入驻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自主创新”的环境,“一站式”的整体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国内信息安全人才的缺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除了吸引海内外高端专业人才之外,基地还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复合型人才资源。同时,基地通过对培训资源的整合,积极拓展社会培训、稳步推进职业培训,大力策划培训新项目,开展信息安全产业的人才培训。这些人才将和基地已有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源一起,构筑谋求信息安全产业更高更快发展的人才高地。

  建设篇:文化服务品牌

  我们的战略是,以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契机,以基地产业链的形成为基础,以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错位竞争,全面合作,充分整合资源,合理引导发展,使基地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打造国家级基地的品牌,促进上海市和国家的发展。———摘自《基地发展规划》

  “科技和文化齐飞,服务与机制并重”。这是我们在基地的深刻感受。基地不仅有浦东政策和科技领先的优势,更有机制的创新和人文的关怀。

  几乎在基地的每栋楼前,都能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舞动的雕塑,灵动的湖泊,打造了张江亮丽的风景,展示了科技的人性化发展。基地根据“打造创业、生活两相宜的张江社区”规划,积极参与张江的文化建设。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已形成相互支撑、共存共荣的局面。

  这些努力,让张江,让基地拥有了独特的魅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创业者,被这里的温馨所深深打动,更被这里的精神深深吸引。

  “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理念,“鼓励创新、引领发展”的创业文化,“深层孵化、人性服务”的创业氛围不断激励着来到这里的科技精英们。

  基地公司深谙“品牌就是资产”的道理,力求通过完善细致的服务、自主创新的氛围、错位竞争的策略打造信息安全产业成长的航空母舰,致力于树立基地“国内领先的区域性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中心”的专业化旗舰形象。

  “我们是企业的服务员和业务员。”这是总经理林平最常说的一句话。基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基础服务,深化产业服务,努力营造适宜创业和发展的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资本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总经理沙龙”和“企业技术论坛”已经成了基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基地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了平台。

  基地注重产业基础性研究的指导作用,组织论坛、研讨会、职业培训等活动,引导企业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全方位推进产业服务,以利企业健康发展。

  面临上海信息安全企业规模小,缺少本地龙头企业的发展瓶颈,基地新建成启用了“863信息安全增值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使基地具备了为信息安全企业“催长”搭建平台的能力,促进了信息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增值服务的手段。

  ……

  正如一位企业的老总所说:“基地能够提供的服务永远是细致和弹性化的,基地的关怀永远无微不至。”

  重要的不仅仅是服务。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公司,基地必须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基地突破了孵化器常见的“有偿服务”的模式,采取“个性化”运作方案。除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收取服务费之外,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通过土地转让、土地参股、项目投融资与担保、参与企业管理等方式,扶持入驻企业更健康、快速地发展,促使基地越来越有活力。

  国信安(东部)基地通过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和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支撑,实现着项目成果、产业和人才的集聚,正在成为我国信息安全业的产业基地、孵化基地、交流基地、创新基地,真正体现着国家级基地的示范作用,为加快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探索经验。

  辉煌已初露端倪,然而探索和创新没有止步。基地的建设者们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争取政府对信息安全产业更多的支持;如何让科技企业经营者成功地转变为能应对市场变幻的企业家;如何凸现基地的个性化服务,增强基地整合资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基地在信安产业中的引领作用……

  “尽快形成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规模,改变我国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落后状况和被动局面,促进我国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这需要政府、专家、企业共同携手将信息安全基地培育成中国信息安全的摇篮。”林平表示。

  未来任重而道远。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信安(东部)基地必将乘着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上海市“科教兴市”的东风,为信息安全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