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心武汉的一个信息化样本
来源:云报 更新时间:2020-03-17

“武汉·微邻里”——疫情中心城市的一个信息化样本

笔者的公司已经复工了,但只要求50%以下的人员到岗。抗“疫”期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入了一种“新常态”。今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听着北京交通台的节目,忽然被一个互动话题——“抗‘疫’期间你被动养成的习惯”所吸引。听友们的回复真是五花八门:我养成了夜里追剧的习惯;我被锻炼成了面点制作小能手;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给媳妇、孩子做早饭,然后再出门上班……

从最初不得已的选择,到现在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养成了新的习惯,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这场战“疫”真的改变了许多,移动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的兴起,加速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感慨之余,想一想武汉之外的地方已经有了如此大的改变,那么战“疫”的最前线——武汉人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小程序 大作为

说来也怪,平时不经常联系的武汉朋友,反而因为此次抗“疫”而变得熟络起来,彼此间经常会问候一下或聊聊天。武汉的朋友虽然大部分时间要待在家里,但他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慢慢习惯了当前的数字化生活:每天自觉上报个人健康情况,或者查询目前的疫情发展,就连日用消费品和蔬菜的购买都在网上解决了,真可谓独坐家中却能眼观千里,足不出户也能丰衣足食,这一切都多亏了武汉人手机里的那个小程序——“武汉·微邻里”。

虽然不是武汉当地居民,小程序中的很多功能不能使用,但好奇心还是促使我开始研究起“武汉·微邻里”,功能确实很丰富而且实用,每个社区的网格员都可以看到,感觉是名副其实的网格化管理。

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我的职业本能,于是开始追根溯源。原来,武汉市自2018年年初便开始筹划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提档升级”工作,2018年7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普及“武汉·微邻里”平台。

在基层治理中,如何有效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武汉·微邻里”的诞生可谓生逢其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社情民意、提供居民服务、引领社区治理,通过一个一体化的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当地居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自己所在的网格群,网格员和职能部门下沉到网格的工作力量都在群内。公众号包含“议事”“报事”“办事”“我的社区”四个主要栏目,居民在输入居住信息并绑定相应社区网格后,可与网格员一对一信息互通,还能提出需求和建议,相关问题会被社区追踪督办。另外,“武汉·微邻里”还有政务、生活、法律、文体、关爱、党员六类服务导航,向居民提供政务办事指导,以及家政、餐饮、维修等服务联系人和法律服务、活动信息等。

“武汉·微邻里”究竟是如何服务民生的?让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例子。

“网格员你好,15号楼墙角建筑垃圾,请帮忙处理。”水果湖街东亭社区居民陈雯打开手机,在“武汉·微邻里”内的“网格群聊”中向社区网格员发去信息。网格员张忻欣第一时间收到留言,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迅速处理。

中南路街新民主路社区一宿舍4单元8楼漏水至楼下,7楼住户王伟一直联系不到楼上租户。焦急中,王伟想起已经加入“武汉·微邻里”,便在网格群中与网格员王晓敏取得联系,3分钟后就联系上了楼上房东,打开门发现水龙头未关,漏水问题迎刃而解。

“武汉·微邻里”就是在处理这些看似鸡毛蒜皮小问题的过程中,方便了生活,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助手。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不期而至时,“武汉·微邻里”经受了巨大的考验,成了居民抗“疫”的忠诚卫士。

疫情发生后,“武汉·微邻里”便成了武汉官方提供的疫情防控社区管理和疫情上报的重要入口。通过“武汉·微邻里”小程序,使用者可以使用“我要报事”“肺炎自查上报”“预约心理辅导”等功能。统计数据显示,自1月23日至2月5日,“我要上报”总共接收并处置事件18267件,“肺炎自查上报”共计25509例,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客服咨询20余万次。此外,使用这款小程序的用户达到了2761959,小时访问量最高达到260万。

“武汉·微邻里”小程序于2018年3月正式上线。目前武汉市总社区总数1475,“武汉·微邻里”覆盖社区1343个,覆盖率达91%;培训社区数1038,培训率达70%。虽然只是个小程序,但“武汉·微邻里”在“平”“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平”也就是在平时,能够承担起社区管理的重任,成为传递民情的通道;“战”也就是在出现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又可以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成为人们健康安全的守护者。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普惠民生。像“武汉·微邻里”这样采取“互联网+社区服务”的形式,以网格为单位建设网格居民社群,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需要和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趋势的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说数字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那么我们肯定需要越来越多像“武汉·微邻里”这样既是基层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者开展管服工作的有力抓手,又是社区居民表达各类诉求、参与社区自治、获取公共服务的有效助手。

归纳来说,“武汉·微邻里”化解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是数字政府建设和实践的一个范例,可谓“小程序,大作为”。

其实,“武汉·微邻里”只是武汉众多创新的政务服务应用的一个缩影,与它一样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还有武汉红十字会网站、武汉市社区疫情排查指挥平台、武汉市公安局视频统一云平台、武汉市公安治安局危险品管控平台和积分入户云平台、武汉城市景观智能照明管控平台、武汉市农委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政务云平台等,涉及城市管理、民生的多个方面。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加速政务服务的数字化,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政府的建设,而且真正让百姓受惠,只有这些成了新习惯、新常态,数字政府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数字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后台”?

以“武汉·微邻里”为代表的诸多贴近人们生活的政务服务应用,之所以能够快捷地上传下达,迅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难题,抗击疫情,一定少不了一个坚固可靠的后台,也就是支撑其运行的数据中心和运维团队。特别是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武汉·微邻里”系统的访问并发量由平时的几千突增至十几万,需要即时的系统和资源扩容,以及业务连续性的保障,这对数据中心和运维团队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谁来分担?这些辛苦谁又看得见呢?作为后台基础设施提供商,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前线”,并且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三连胜,保障了“武汉·微邻里”的稳定安全运行。

时间回溯到1月25日晚,因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强,“武汉·微邻里”系统的访问并发量猛增到十几万,需要紧急扩容服务器和网络带宽资源。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了“武汉·微邻里”系统7×24小时专项保障小组,短时间内便完成了应用服务器配置(包括CPU、内存、磁盘、网络带宽等)的扩容和调优,制定了应用集群负载解决方案,协助应用开发商完成了负载均衡部署,以及应用集群改造和系统测试工作,确保改造后的应用系统在27日上班前正式上线。

2月1日,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推出“战疫·在线问诊平台”,并与“武汉·微邻里”平台对接,一时间访问量骤增。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一方面扩容云主机资源,进行性能调整;另一方面与武汉电信公司协调互联网带宽扩容,确保了平台的平稳运行。

2月10日,武汉市社区疫情排查指挥平台要部署有关疫情数据系统和数据可视化平台,以便协同“武汉·微邻里”平台展开社区数据收集采集工作。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连夜奋战,于00:30交付所需的全部云主机,满足了相关安全服务部署的需求,确保平台早日投产。

疫情出现以来,“武汉·微邻里”的运行稳定流畅。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在救死扶伤,而一直坚守岗位的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的员工们不也是在兢兢业业守卫着一条看不见的生死线吗?

“新基建”启示录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新基建”,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成焦点。“新基建”是新型数字政府的坚强后盾,是为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服务的,旨在更好地撬动像“武汉·微邻里”这样的应用和服务。此次疫情的出现,就像是通过放大镜仔细检验各种各样的政务服务前台应用的有效性,以及后台的支撑能力。实践证明,正是在它的功能需求方武汉当地政府、应用开发方和后台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微邻里”通过了考验,彰显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据了解,目前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建设并运营的武汉市电子政务云已为武汉市40个委办局的140个业务系统提供了云计算服务,“武汉·微邻里”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2018年武汉市出台了“云端武汉·政务”三项地方标准,2019年7月成立了“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促进了政府部门的数据互联、共享、共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以及通过“信息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在网上办事更为便捷。政务服务上云,对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新基建”的角度解读数据中心的定位和职能,它具有双重属性,即数据中心本身就是“新基建”的组成部分,而且数据中心还是所有“新基建”的基础设施。中金数据参与“新基建”、服务“新基建”的战略方向与此不谋而合。

不知道这样的比方是否恰当,“新基建”中的数据中心与数字政府的政务服务如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只有数据中心的稳固安全,其上的政务服务才能通畅;反过来,政务服务的创新又能促进数据中心的持续演进和优化。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像“武汉·微邻里”这样前后端协同一致、多方共赢的局面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应该在更多领域得到快速复制。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升级的关键时期,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和数据运行保障能力将成为新的生产力。此次疫情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拐点:数据中心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将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同时多样化的政务服务也将在数字化的催化作用下,加速推动数字政府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