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整合智慧司法资源推进审执工作纪实
来源:人民法院报 更新时间:2020-03-17

关山非难越 “云”上度若飞

——北京法院整合智慧司法资源推进审执工作纪实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为有效确保疫情防控与审执业务“两不误”,北京法院充分整合智慧司法资源,综合运用各项线上司法工具,推动实现立案、缴费、送达、调解、审判、执行全程网上办理,真正做到诉讼活动“不停摆”,司法服务“不打折”,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足不出户打官司

遥遥千里对公堂

日前,北京市首起涉疫情不可抗力抗辩租赁案在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只见法庭里只有承办法官及书记员两个人,原告席与被告席空无一人。“现在我们通过视频庭审系统开庭审理此案,原、被告双方都能听清吗?”西城区法院立案庭速裁法官韩永飞的一句话,拉开了这场“云审判”的帷幕。

“我本打算春节期间好好经营挣点钱,没想到发生了疫情,店里没有客人,经营困难。”被告孙女士表示,“我认为此次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我要求解除合同,或者调低租金。”

互联网突破了疫情的阻隔,陈述、答辩、举证、质证,全部庭审流程一丝不苟地进行。在全面听取双方意见并固定证据后,韩永飞从案件事实和疫情防控角度为双方释法析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在线开庭仅用了一个小时,双方对结果都很满意。

“这种‘足不出户打官司’的情形在疫情期间的北京法院十分常见,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北京法院建设的视频庭审平台‘北京云法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处处长助理李响介绍说,“北京云法庭”不仅可以实现多方视频开庭、多个平台互联,而且还能进行智能庭审管理,提供案件信息同步、庭审过程记录、庭审身份核实、庭审笔录生成、电子证据上传、举证质证等综合服务。

山河异地,诉讼同屏。在“北京云法庭”的帮助下,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三地六路信号审理了一起上诉案件,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四方跨国同时连线对案件管辖问题进行视频询问,海淀区人民法院八人八处打破地理空间界限“云上”庭审……“北京法院最大限度内避免当事人因庭审活动而聚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李响说。2月3日至今,北京法院利用“北京云法庭”网上开庭达7982次,涉及案件已破万件。

从过去亲身对簿公堂,“当面锣,对面鼓”,到如今远程“云上”审判,“此一时,彼一时”,依托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北京法院规范网上审判流程,实现了在线司法的公平正义。

二十四时全天候

线上通道畅无忧

疫情期间,北京法院的门前虽然少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网络空间里却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全市法院通过搭建网上便捷通道、升级网上立案系统,真正做到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提供司法服务。

“为了实现不跑腿、少聚集、防传染的目标,我们努力构建起热线电话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立体化便捷通道,最大限度为当事人和律师参与诉讼提供便利和保障。”北京高院诉服办主任邓颖说。据她介绍,全市法院紧急增开35条诉讼服务专线,打通“网、线、微”联系法官通道,积极回应因疫情影响参与诉讼的各类问题。

同时,为实现纠纷矛盾有诉必应,确保立案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法院及时转变立案方式、规范立案流程。全市法院民商事执行案件的网上预约立案全部改为网上直接立案,严格办理时限,统一新增并对外公布全市法院51名立案联系人的姓名及联系电话,建立精准化在线立案咨询机制。

记者注意到,北京法院还充分延伸审判职能,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云普法”“云发布”等活动。2月27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巡回讲堂”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开展,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朱晋华、高琳琳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220余家企业在线培训,讲解疫情期间合同履行和企业用工需要注意的具体法律问题,帮助企业提前研判潜在风险,合理应对法律纠纷。“方便”“解渴”“管用”……直播间内留言更迭,弹幕纷飞,十分热闹。此外,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房山区人民法院等也积极运用线上发布会的形式,结合疫情风险及法律应对等主题,发布相关白皮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自2月3日至今,北京法院网上诉讼服务接待22581件次,通过“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和“对外委托一体化平台”,发送电子送达15362件,审核各类鉴定评估案件300件;网上立案13984件,立案庭线上调解4200件次,电话调解15532件次。

使命必达云推进

执行工作微创新

2月25日下午,东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郭海宁接到申请执行人电话,称一个和解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保全账户冻结期限到2月底就届满了,申请法院尽快进行异地续冻。

一方面是特殊时期外出执行受到限制,一方面是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迫在眉睫。“如不想办法立即续冻8000万元执行标的额的银行账户,可能给申请执行人造成巨额损失。”郭海宁说。为此,他第一时间与账户冻结银行负责人员进行了联系,通过电子邮件方式送达了执行文书和工作证扫描件。

2月26日,8000万元执行标的额的银行账户顺利在线完成续冻。通过远程方式畅通“不见面”办理渠道,郭海宁此次紧急续冻异地银行账户用时仅一天。

这仅是疫情期间北京法院异地执行工作的一个缩影。北京法院的执行智慧不仅体现在个人,更体现在执行信息化建设上。2月3日,北京法院专门同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合作共建全市首个“机动车专线查封系统”,打破传统“登门临柜”的机动车查控方式,推动防疫期间执行工作从“面对面”到“网对网”的转变,在有效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的同时,强化了涉案机动车查、续、解封的即时性和便捷性。据统计,该系统2月份已完成全市法院285次车辆查、续、解封操作,并协助外省市法院完成相关操作65次,平均办理用时缩短了近10个工作日,大大降低了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风险,确保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高效兑现。

此外,全市法院在执行财产处置程序方面也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力创新。北京高院执行局在司法拍卖程序中,引入并推广VR技术,涉案财产通过3D场景360度进行展示,意向竞买人不仅可以直接在司法网络拍卖平台观看涉案标的物,还能通过网上直播获取法院拍卖财产的信息、竞买注意事项和线上答疑解惑等司法便民服务。

据了解,仅2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市法院依法办结各类执行案件2250件,线上谈话累计1857人次,线上采取执行措施累计9491次。北京高院通过“执行事项委托系统”,指导全市法院办理外地法院各类事项委托431件。

关山非难越,“云”上度若飞。疫情防控期间,北京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提供各项司法服务,大开智慧法院方便之门,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当事人与人民法院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创新信息技术急人所急,以优质司法服务将心比心。(赵岩 王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