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信息化大数据提升防控效能提速城区活力
来源:天津日报 更新时间:2020-04-14

“天眼地网”助力双战双胜——河西区信息化大数据提升防控效能提速城区活力

1.2万个智能标签探头可实现动态防控全区14个街道和668个社区,预警人员聚集风险;车辆预警平台可及时发现、研判、预警属地涉及全国27个省区市车辆;智能自主采集可实现重点人员轨迹监测、身份落地,精准快捷查找……战“疫”,是人人在岗、守土有责的“人民战争”,更是国家科技实力、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大考。河西区以大数据为支撑,以数据赋能疫情防控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质效,为“双战双胜”提供有力支撑。

“天眼地网” 全时段防控提效能

一线社区是防控主阵地,如何从源头避免人群聚集,有效规避感染风险,是摆在城市管理、疫情防控工作者案头的一大考题。河西区依托“雪亮工程”,通过分时分段,动态调整全区14个街道和668个社区,公寓、写字楼等出入通道周边技防监控,将覆盖可视区域扩大至312处,同时,对全区6500余个一类监控点位进行了集中治理,大大拓展了监控视野,为疫情防控打开了“天眼”。

“我们重点加大了对医院、商超、菜市场等区域覆盖范围,形成涵盖9大类、25个子类的1.2万个智能标签探头,通过语音交互、探头联动、巡查告警等功能模块,可实现视频监控快速查找。”河西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接社会资源,全面梳理了全区20处地铁站,166处公交站的周边视频资源,整合了82处中小学、幼儿园门前234个视频探头。“我们坚持‘一日三巡’,只要发现人员聚集风险,可及时发出预警,调动相关人员到达相应点位,采取劝离、组织排队等有效措施,排除聚集风险,防范于未然。”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累计视频巡查480余次,巡查点位200余处,实时监测、预警人员聚集风险,为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内防扩散,外防输入”。河西区自主研发的“河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车辆预警平台”系统,增设了“触网查询”和“实时感知”两大模块,实时展示“疫情最后通行”及“本地感知”间隔时间,可排查过滤重复数据,缩短了核查处置时间,大大提升了推送转递效率。通过扩展数据平台,以汇聚京津冀三地车辆数据为基础,扩容了全国经停湖北界内留痕车辆数据250余万条,及时发现,及时研判,累计接收触网、预警信息760余条,预警车辆属地涉及全国27个省区市。量化预警点位,密布查控“地”网,科学研判分析辖区日均接收预警车辆、落地核查人数,车辆经停津鄂两地间隔时间等数据统计结果,让全区交通运行状况及疫情防控态势一目了然,预警高峰点位心中有数,指挥决策有了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撑。

精准快捷查“人” 全链条加速数据采集

疫情期间,对“人”的服务管理成为关键,对重点人员轨迹监测、身份落地至关重要。

通过公安智能前端,河西区实现了智能自主采集。在依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前提下,全区累计采集人脸图像数据260余万张,汇聚各级人像比对平台12个,全国图片数据超1亿条。

全链条的大数据支持也为入户走访采集提速减负。“我们谊城公寓社区有6个自然小区,3400多户居民,1万余名居民,其中还包括大批出租户。电话告知、微信宣传、发放材料、楼栋长排查,工作量非常大。”友谊路街谊城公寓社区党委书记王靖深有感触。河西区巧用“问卷星”微信小程序开展巡访,降低了网格员入户走访风险,可每小时完成300户居民问询,把巡访效率提高15倍。同时,运用“津治通”APP推广电子工作日志,解决了网格员入户走访日志“记录难、留存难、携带难”问题,合理降低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感染风险,提高了工作效能。同时,巧用物联感知采集,通过应用 “智能门磁”等感知设备,可全面采集各类场所、通道出入口人员数据信息,提升了疫情期间日租房、流动人口、精神病高危群体等重点领域、群体的管控水平。

发挥数据“合”力 全速度增强城区活力

“没想到中午报上复工材料,下午就迎来了‘上门’的复工指导,一天就实现了复工复产,真的是‘火箭速度’了。”注册在河西区京东云(天津)创新中心的数河智能是一家提供智能温感检测设备的企业,作为第一批可以优先复工的企业,急需复工复产。2月19日,河西区率先上线了企业复工复产管理系统。企业负责人李聃体验了一把“线上复工”的加速度。

“我第一时间通过线上系统了解了防控政策,2月20日上午,按照线上指引,我们很顺利就完成了门岗标识、办公场所消杀、防控物资准备等复工防控措施,中午通过线上提报复工材料后,区里‘132’工作专班楼宇工作组下午就来我们公司实地进行复工指导,2月21日早上就正式复工了。”李聃表示,通过“线上复工”系统,彻底解决了企业不知道何时可以复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遇到困难找谁帮扶等问题,规避了线下接触需要来回跑路、见面办理等防疫风险,加快了企业复工效率,也提高了复工的安全可控性。

河西区推出商务楼宇复工复产智能管理系统,楼宇和企业在手机小程序登记申报后,通过平台共享就可以实现跨地市、跨部门快速同步和数据快速统计、快速备案。全区94家重点金融企业全部复工,122座商务楼宇基本复工。

同时,通过搭建智慧云平台,公安、卫健、网信系统与移动运营商、煤水电气等部门协同合作,搭建联防联控桥梁,实现了全区数据资源联网共享和实战应用,提升了互联互通效率;全面推行“网上办、不见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国药控股医学检验天津公司医用口罩生产线审批,同时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也加大了招商引资审批力度,帮助货比三价科技有限公司、答案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迁入,由4家设计院事改企成立的海河设计集团高效完成注册登记。(廖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