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地正在被信息化重塑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0-04-29

工地上飞扬的不只尘土,还有信息。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总产值超过 20 万亿元,同时也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一,全行业就业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一直以来,行业面临安全事故多发、延期现象多发和利润率低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痛点,随着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工地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智慧工地”作为一种由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的工程一体化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8年我国智慧工地市场规模已达99.1亿。

说到“智慧工地”,也许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安全帽的检测和配备人脸识别闸机上。实际上,“智慧工地”可理解为一个工地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它以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基于物联网云平台与现场多个子系统的互联,实现对工地现场各类工况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从而,帮助生产者对影响工地质量的“人、机、料、法、环”5个因素进行控制,将传统的工地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变为精细化管理,把事后管理变为过程管理,以此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智慧工地”的发展首先将推动工地实现信息化。因此,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为了尽快复工复产,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速“智慧工地”的建设。以重庆为例,4月14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称,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分类分级建设“智慧工地”,力争2020年底前重庆实现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全覆盖。

但通过技术,去打破灰色利益链条,提高工程行业效率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工人操作塔机‘隔山吊’时,一旦体验过可视化的操作系统带来的便捷,盲操时就会不习惯;而施工方也会因为这个系统减少指挥人员的成本,这些使用者有了实际的感受,工地对设备接受度就会慢慢变高”。2017年8月,当时的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了《“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政策红利驱动下公司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新技术正席卷各个行业,“智慧工地”“数字工地”“BIM”等方向将是建筑行业科技服务商接下来发展的重点。在市场上,中冶旗下的「轻筑云」、中建旗下的「云筑网」都是「能工科技」对标的竞品。但相比于竞争对手,彭晓强更愿意把他们定位于合作伙伴。他表示,发展“智慧工地”的本质是推动整个行业升级,需要参赛者们共建生态、打破信息孤岛,而非简单竞争。就「能工科技」自身而言,他们在设备和数据上与「云筑网」均有合作。目前,「能瓴」平台上相关劳务数据已对接住建部。

(重庆能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