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电子政务来说,2005年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一年。这不仅表现在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2005年,就全国而言,各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更加理性,同时还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以中央两办的34号文件为契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二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条条”和“块块”对接,防止信息孤岛,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并不断探索解决的路径;三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投入产出越来越被重视,盲目建设的冲动欲望明显收敛;四是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
整体上说,尽管全国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并不平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滞后一些。但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都在积极、努力地推进这项工作,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头良好。
2006年,将是中国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明年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走向如何,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十一五”行政体制改革的启动,有可能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的行政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从2006年开始,行政体制改革将真正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而国家体制改革策略的变化也会影响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的行政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此相联系,政务公开、构建阳光式的政府将受到进一步重视,一些长期以来困扰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管理障碍、体制障碍,在某些方面可能得到一些解决。
第二,针对重复建设,各地采取的应对策略,有可能越来越接近:这就是“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单位认同,并有望取得明显成效。
所谓“大集中”,就是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走集约化、低成本的道路。可以设想,伴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这种“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在未来将会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并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相对有效的建设思路和选择。
第三,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由于部门利益引起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过去若干年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信息资源难以有效共享的最根本的障碍不在于技术、电子,而在于管理,也就是人们说熟悉的“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2006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有望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也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这种重视,有可能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从管理层面、体制层面得到明显改进,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信息资源环境。这将对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四,协同政务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
协同政务代表着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代表一个地区、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种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的实现形式。目前,我国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快的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应用,如有关电子政务的网上审批,就有各种各样的实现模式。可以设想,伴随者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升,明年将有更多的、以协同政务为核心的“网上串联、并联审批”服务模式出现,并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
第五,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成为契机,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将朝着构建统一门户网站方向发展。
2005年,一个值得庆幸的事件是,代表中国政府的统一中央门户网站建成并开通运行,各方反映热烈,这无疑对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既然中央政府都构建了一个统一的门户网站,那么各个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可能得到改变。由此我们可以想象,2006年,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可能加入到构建统一门户网站的行列中来。
第六,政务过程中的行业信息化及其应用,将得到较快发展,不断深入。
近几年来,中国政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纵向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强劲。这些以行业、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水平,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尽管现在从防止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关注“条条”和“块块”的整合,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要抑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2006年,我们要从更高的视觉,认识“条条应用”与“块块应用”的关系,并在管理、技术实现整合的基础上,使行业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实现互动、良性的发展。
第七,“十五”期间的电子政务比较成功的应用示范项目,将发挥导向作用。
十五期间,国家为了解决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许多示范性的实践。这些实践,集中地体现在一些大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方面。随着对“十五”示范项目的总结,这些在探索中积累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将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有些成果在全国推广后,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相联系,“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将会启动一些新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将会突出顶层设计、“自主创新”以及产品国产化等关键问题,为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第八,IT管理将受到广泛重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开展,IT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如果IT管理水平不高,IT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则会对整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都产生不利的影响。2006年,围绕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上述问题的反复思索,有关IT管理的问题,有可能成为人们进一步关注的话题,并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了“三网整合”(即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目标,一旦这种整合被提上议事日程,必将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第九,“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电子政务的“服务”说到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党政机构内部的组织、公务人员的服务;二是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类组织提供的服务。可以设想的是,2006年,这种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这种价值表现在电子政务的服务手段上,将更加丰富多彩:电话、手机、短信、信息亭、电视等多终端接入,将加入到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行列中来。
第十,支持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也将有新的突破。
2006年,无论是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标准,还是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将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集成化的安全解决策略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视电子技术标准的同时,政务本身的标准,也将被提上重要日程;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包括《电子政务法》、《信息公开条例》等立法的要求,更加紧迫。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有可能为电子政务发展创造更好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