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关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和信息惠民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的文件,并确定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益民服务的具体任务。发力“智慧政务”,建设“数字政府”,打造“智慧城市”,是当前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中央的全力推进下,政务云、网及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数据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新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成了各地政府的重大事项。2019年12月6日,“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在京举行,北京市政府网站列省级政府网站第一。
如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以前无论是企业办理审批,还是老百姓办证,都需要“多头跑、多次跑”才能办成。而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步伐加快,政府职能加快向服务型转变,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在家点一点、事情就办妥”,已经成了可望可及的现实。这样的变化,不仅使政府的服务对象大大受益,同时也在打破行政壁垒、促使理念更新、提升服务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等方面有正面意义。
政府职能的转变,固然需要理念的变革,但也需要科技的助力,具体来说就是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因为数据治理是数据科技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大数据服务企业依托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构建数据治理框架,对自有数据与行业数据等多元化数据资源进行高质量、规范化处理,从而盘活数据资产,最终形成面向政府的产品解决方案,提高数据的价值。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新一轮的数据科技融合成为必然。而新一轮数据科技融合和发展,指的就是大数据与5G、人工智能、云、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合,成为下一代的数据科技,而政务云建设则需要上述相关技术的一体化支撑。当前,在这些条件相继具备,发展日益同步的背景下,人们更有理由期待,政府的深度信息化、数字化,让市民及企业人员在手机上动动指尖,或在智能设备上刷刷脸就能办成事,少跑腿甚至“零跑腿”为期不远。
作为服务型政府,本来就掌握着极其庞大的数据渠道和数据资源。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巧妙利用,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精准决策和社会治理,正是“新基建”释放能量的理想之地。而“理想”之说的最大依据,就是政府得到了高科技的支持,相关公司找到了稳定的客户,契约化服务促进了双方“两利”的形成,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叠加,一定会产生“1+1>2”的综合效能。比如,政府的数据管理部门与银行沟通,依托沉淀在政府的企业基础数据、办事数据和政府审批数据等,建立数据模型进行企业画像,就可为企业提供基于综合分析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有利于支持中小微企业便利地获得贷款,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