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智能安防打造“最安全城区”
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召开后,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技兴警,全力推进智慧公安建设,通过升级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全民安防模式、优化政务服务,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最安全城区”。今年以来,全区盗窃类案件发案总量同比下降86.2%,110报警数在绝对数处于全市低位的前提下,同比下降24.4%,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升级防控体系,编织天罗地网
今年以来,长宁区入民宅盗窃、入室盗窃、扒窃拎包、盗三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四类案件破案率达99.1%,99.5%的居民小区入民宅盗窃“零发案”。
“这两项数据是扎实推进智能安防建设的必然结果。”长宁分局科技科科长周伟华介绍。近年来,长宁分局全面加强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通过在街道路面、社区楼宇布设智能防范感知设备,采集数据实时上云、研判分析,实现对辖区治安态势的即时掌控、快速反应。目前,全区860个住宅小区智能安防建设完成率达100%。
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仅有效降低了发案率,还助力刑侦部门打击破案能力提档升级。针对盗窃类案件发案快、逃逸快、销赃快的特点,长宁公安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让数据警示风险、驱动决策,做到即发即侦、快侦快破。
同时,长宁分局坚持破案补防,加强案件回访工作,及时发现补好防范漏洞。今年以来,先后更换社区、商户老旧监控216个,新增监控点位130余个,补充夜间照明60余处,全面提升小区防范水平。
依托“一网统管”,构建全民安防
拓宽发现安全隐患的渠道,及时整合资源予以解决,将城市管理中的风险降到最低……长宁公安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系统,推动社会治理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推进形成自防自救、互帮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递进的全民安防模式。
长宁分局以12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为支点,整合调度一支24小时运作的网格化队伍,深入社区、楼宇单位开展巡逻防范、纠纷调处、紧急救助等工作,与派出所警力互为补充,使基层防线更密更实。在周家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沪荣的“微信警务室”里,物业、平安志愿者和热心居民成为可依靠力量,一旦发现安全风险或者可疑人员,第一时间就能化解和处置。像这样的“微信警务室”,长宁分局共组织社区民警建立了191个,吸纳近万名群众成为可依靠力量。江苏路派出所通过与街道城运中心联勤联动,明确环境违法、房屋管理、非警务求助、应急联动、纠纷等5大类46小类非警情处置流程,将这部分非警务类110警情进行流转,准确有效推送到相关责任主体,确保群众服务需求得到及时推送、承接响应、分流处置,也使有限的警力用到刀刃上,有效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
4月23日,童先生在长宁虹桥街道党群之家用身份证完成信息核验,然后通过“一网通办”服务终端机只用了3分钟就拿到了居住证。这是上海公安机关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在长宁区开展试点的线上居住登记、居住证办理即审即批便民措施。
长宁公安不断探索智能应用、延伸服务半径,优化提升“一网通办”服务终端机服务体验,实现查询、咨询、申报、审核、办理、制证等全流程自助化、电子化办理。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办理公安业务,长宁分局根据市公安局统一部署,在全区12个派出所建设综合窗口,实现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高频业务跨警种综合性办理。北新泾派出所则更靠前一步,把综合窗口搬至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形成高效快捷的“一门式”办理格局。今年以来,长宁公安通过“一网通办”完成受理、审批各类业务共计3000余笔。(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吴 迪)